烧伤科医师职业标准的全国专家共识
2020-03-02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创面修复科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创面修复科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
烧伤是人类常见的创伤类疾病。平时,火焰烧伤、热液烫伤时有发生,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战时,燃烧弹和核武器的使用,可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烧伤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战伤之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电烧伤、化学烧伤发生率上升,增加了烧伤诊疗的复杂性。由于烧伤事件频发,如“9·11”事件、天津滨海新区爆炸、澳洲森林大火等,烧伤救援已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救援内容,其中烧伤科医师在烧伤救治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受到社会关注。为了更好地规范和加强烧伤科医师队伍的能力和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烧伤救治能力,特制订本职业标准专家共识,供全国同行参考[1]。希望全国同道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以便在申报国家标准时更加完善。
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1 烧伤科医师 英文术语Physician of Burn Department。具备对各类烧伤的理解、评估、处理等技术的理论认知及运用能力,具备独立处理各类烧伤的能力的烧伤治疗专业人才。
1.2 初级烧伤科医师 英文术语Junior Physician of Burn Department。指在烧伤专科领域,具有一定的烧伤处理知识和技术,完成了烧伤科初级医师所要求的教育课程学习,具备基本烧伤处理技能和能力而被认定合格的人员。
1.3 中级烧伤科医师 英文术语Intermediate Physician of Burn Department。经过烧伤科中级医师课程培训并考核合格,具备较高烧伤处理技能及能力的人员。
1.4 高级烧伤科医师 英文术语Senior Physician of Burn Department。经过烧伤科高级医师课程培训并考核合格,具备疑难烧伤处理技能及能力的人员。
2 通用条件
2.1 基本要求:①身心健康,无色盲、色弱,听力正常。②无影响履行烧伤科医师职责的疾病或者功能障碍。③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持有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证。④具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本人近3个月内的健康体检证明。⑤语言交流顺畅,善于沟通,性格开朗乐观,思想积极向上。⑥在经过国家有关机构授权并认可的烧伤科医师培训基地学习,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2]。
2.2 素质要求:①热爱工作,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3]。②以患者为中心,吃苦耐劳,能耐受烧伤治疗过程中异味、视觉不良感官刺激和烧伤治疗耗时耗力等工作特点,关爱、尊重、理解和包容烧伤患者行动不便等问题。③求实进取,精益求精,虚心好学,不断提高烧伤治疗技术水平。④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不泄露患者隐私。⑤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2.3 申请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无不良从业记录,可申请相应等级的烧伤科医师职业鉴定考试。①烧伤科初级医师: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完成初级烧伤科医师培训,考核合格者。②烧伤科中级医师:取得初级烧伤科医师资格后累计从事烧伤科医师工作5年及以上,完成中级烧伤科医师培训,考核合格者。③高级烧伤科医师:取得中级烧伤科医师资格后累计从事烧伤科医师5年及以上,完成高级烧伤科医师培训,考核合格者。
3 职业要求
本标准对烧伤科医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如下:①熟悉各种常见原因引起的烧伤创面的临床特点,了解烧伤病理过程及相关知识。②掌握烧伤创面处理技能,包括清创、敷料更换、创面暴露、半暴露、包扎等技术,为烧伤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创面处理方法。③熟悉常见烧伤创面用药知识,了解烧伤创面用药种类、名称、剂量和不良反应,严格掌握烧伤患者创面用药适应证。④熟悉烧伤创面外用敷料的种类、特点、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以及适应证、禁忌证等。⑤熟悉烧伤科常用医疗设备、仪器,如翻身床、悬浮床、烧伤治疗仪使用方法等,熟悉其维修与保养。⑥能够掌握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及时、准确地完成记录[1]。⑦具有烧伤创面的观察和记录,完整保存可以反映患者创面病情变化的资料的能力,如不同阶段的照片、规范创面描述等。⑧烧伤创面处理前后,能主动观察烧伤患者的全身状况,发现异常能及时处理并记录。⑨了解烧伤创面处理及各阶段病情演变相关医学知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烧伤创面及病情变化及预后等咨询和帮助。⑩掌握烧伤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及综合救治,如补液、抗休克治疗、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及防治烧伤并发症等。⑪不断更新烧伤综合救治及创面处理的知识和技能,为烧伤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⑫具有临床带教能力,能正确指导下级或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临床技能。⑬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如烧伤患者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的有关知识,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4 技能要求
本标准对各级别烧伤科医师的工作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
4.1 初级烧伤科医师技能要求 掌握烧伤创面判断及处理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热力烧伤的综合救治。主要包括热力烧伤创面观察、判断,初步全身治疗及创面处理。①掌握烧伤创面面积的估算方法,对于新接触的烧伤患者能够快速准确地估算烧伤面积。②掌握烧伤创面深度判断的方法,对于新接触的烧伤患者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烧伤深度。③能够正确地对不同阶段的烧伤创面做出规范的描述和记录,并及时对各种烧伤创面拍照留取第一手资料。④具有正确使用消毒剂的能力。⑤具有正确使用常见烧伤创面治疗药物(外用抗菌药物、促创面生长制剂等)的能力。⑥具有正确使用常见敷料(凡士林油纱、各种抗菌敷料、创面活性敷料、负压材料等)的能力。⑦掌握不同阶段烧伤创面的基本处理技能,对不同部位、不同深度、不同种类的烧伤创面做出正确处理,如烧伤创面的清创、换药、包扎等。⑧能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给予患者及家属精神支持及心理安慰,并指导与协助烧伤患者配合治疗[4]。⑨具有不断学习烧伤治疗新技术的能力。
4.2 中级烧伤科医师技能要求 掌握初级烧伤科医师技能要求基础上,增加进一步的伤情判断及综合处理技术,并掌握特殊原因烧伤创面的判断及处理能力。①掌握烧伤患者严重程度分类方法,对于新接触的烧伤患者能够快速准确地估算烧伤面积和判断烧伤深度,并进一步判断患者严重程度。②初步掌握特殊原因烧伤(电烧伤、化学烧伤、放射性烧伤等)创面特点,具备创面评估及常规处理的能力。③掌握深度烧伤切开减张的适应证,对于颈部、躯干及四肢需要切开减张的环形焦痂,能够及时正确地进行切开减张。④具有合理使用烧伤创面较新的治疗药物及材料的能力。⑤初步掌握烧伤常用器械、设备(烧伤治疗仪、翻身床、悬浮床等)的使用时机及方法,熟悉其维护和保养方法。⑥掌握烧伤残余创面特点及植皮适应证。⑦具有初步判断烧伤病情演变及预后的能力。⑧具有指导下级和本、专科学生创面处理的技能,并具有不断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4.3 高级烧伤科医师技能要求 掌握中级烧伤科医师技能要求基础上,增加对复杂性烧伤创面的伤情判断及综合处理能力。①掌握吸入性损伤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紧急的情况下能够实施环甲膜穿刺术或气管切开术。②熟练掌握特殊原因烧伤损伤机制及创面的特点,对于新接触的化学烧伤、电烧伤及放射性烧伤患者能够给予及时恰当的处理。③熟练掌握烧伤各种有关创面治疗的器械、设备的使用时机及方法,熟悉维护和保养。④掌握不同部位、不同烧伤创面情况及不同厚度皮片植皮术后首次换药的时机及方法。⑤具备评估和处理疑难及复杂性烧伤创面的能力。⑥掌握烧伤创面治疗最新动态,掌握创面使用的新药及新材料适应证及使用方法,能够科学合理使用。⑦具有指导下级和研究生、医学规培生创面处理的能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烧伤创面处理和烧伤全身救治技术。
5 培训要求
5.1 培训机构及职责 烧伤治疗培训体系的培训基地需要具备医学人才培养资质,原则上应该是国家或地方政府认定的医学院校或专科培训基地。具有高水平的教员,完善的学系设置,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设施,具备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高水平临床教学基地及充足的实践机会等。课程应该包含烧伤相关基础理论和烧伤专业理论2大部分。
5.2 培训内容及开展 ①培训教材:采用相关规划教材,选取与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相适应的培训内容。各级烧伤治疗人才培训基地制定标准化统一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②培训地点: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标准教室和实操训练室。③培训期限:初级烧伤科医师不少于12个月;中级烧伤科医师不少于6个月;高级烧伤科医师不少于3个月[5]。
6 考试、考核及颁证
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参训人员,由国家授权的有关机构统一颁发烧伤科医师等级职业证书。烧伤科医师等级职业证书信息在国家授权的有关机构指定网站发布。获得烧伤科医师等级职业证书后,如有违法行为,将取消其所获资质证书并予以公布[5]。
《烧伤科医师职业标准的全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顾问:付小兵(解放军总医院)
夏照帆(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永华(北京积水潭医院)
陈璧(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组长:黄跃生[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专家组成员(单位名称以拼音排序,姓名以姓氏笔画排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庆连,北京积水潭医院沈余明、张国安,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王德怀,甘肃省人民医院周军利,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李宗瑜,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洪泰,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冯建科、张庆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高庆国,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吕国忠,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程飚,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杨红明、姚咏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大海、费舟,陆军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家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光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张逸,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姜笃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陆树良,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李小兵,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谢卫国,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姜玉峰,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韩春茂,《中华创伤杂志》刘国栋,《中华烧伤杂志》王旭、梁光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英、张丕红、黄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