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

2020-03-02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易佳乐

经济研究参考 2020年8期
关键词:全球化命运共同体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易佳乐

一、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载于《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一般性辩论上首次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2)《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载于《人民日报》2015年9月29日。。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进一步结合历史和现实,系统性地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基本原则、行动路径(3)《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载于《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同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于《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且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普遍赞誉。

2019年,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一是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除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和困境,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一方面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蔓延,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世界经济增长缺乏动力,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逆转,人类从闭塞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融合是时代发展的潮流。2019年3月,习近平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5)《习近平: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3月27日。。世界各国要把握发展大势,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抓住发展机遇,谋求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

中国始终致力于建设开放性世界经济,引导经济全球化更加健康发展。2019年6月,习近平在日本大阪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难题,追根溯源都与发展鸿沟、发展赤字有关。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就是动员更多资源,拉紧互联互通纽带,释放增长动力,实现市场对接,让更多国家和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共同走出一条互联共赢的康庄大道(6)《习近平:携手共进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的发言》,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6月29日。。“一带一路”倡议合民心、顺潮流,丰富了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得到了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增添持久动力。

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人类正处在一个挑战和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全球性问题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全球治理体系和多边机制受到冲击,全球治理面临着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严峻挑战。习近平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面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各国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7)《习近平: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3月27日。。

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全面推进全球治理完善。2019年6月,习近平在亚信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对于经贸往来中出现的问题,各方都应该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通过平等对话协商,按照国际关系准则和多边贸易规则妥善处理,而不是动辄诉诸保护主义、单边主义(8)《习近平:携手开创亚洲安全和发展新局面——在亚信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6月16日。。中国的这一立场和主张,不仅是在维护各国的正当发展权利,也是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为了确保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平衡、普惠发展,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结合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践行其开放市场、促进发展的宗旨,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面对未来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挑战,要确保金融安全网资源充足,让国际金融架构的代表性更加合理,更好反映世界经济现实格局(9)《习近平:携手共进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的发言》,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6月29日。。中国将通过进一步开放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大力推动经贸谈判等方式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局部促整体,全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运用和发展,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命运共同体体系。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能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等。2019年5月,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得益于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各国应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10)《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5月16日。。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只有坚持开放共赢,分享发展机遇,才能为共同发展注入持久强大动能。同年6月,习近平在主持中非领导人会晤时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中非要共赢发展,开放合作,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系,促进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平合理,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11)《习近平主持中非领导人会晤》,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6月29日。。这些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局部促整体,共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二、学术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呈现迅速增长态势(12)根据2020年2月7日在中国知网上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词的检索结果,2013~2019年分别为:2013(14)、2014(21)、2015(151)、2016(341)、2017(1309)、2018(2661)、2019(2347)。。根据在中国知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词的检索统计,2019的文章数量为2347篇。除了期刊论文之外,还有389篇报纸文章和137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2019年学术界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的成果和主要进展,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方面。

(一)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经济全球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着眼解决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学者们指出,经济全球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经济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超越了以资本逻辑为原则的旧的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历史向新的经济全球化变革和发展。

有学者指出,经济全球化发展至今,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前提条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进步,世界经济已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伴随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进一步加深,其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也愈发紧密,国际合作协调不断扩大和深化,不同经济体的利益彼此融通与渗透。虽然当下世界经济发展和秩序还存在诸多不平衡之处,但多元共治、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已成为主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13)秦伟:《试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新经济全球化的促进效应》,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年第5期。。

有学者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和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这一理念直面和尊重经济全球化的资本逻辑,但却不被资本绑架、任凭资本驱使,而是主张坚持资本批判、科学驾驭资本、积极扬弃资本,坚持共享全球资本赢利果实,坚持反对全球资本霸权,坚持推动全球资本生态化发展(14)李娟、李海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经济全球化》,载于《前线》2019年第1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重构和谋划了经济全球化的顶层设计,推动变革长期以来不公平不公正的“中心—外围”的世界体系,倡导世界各国平等发展、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在互相平等、公平竞争、精诚合作的基础上,打造全球经济一体共赢的局面,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也有学者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批判资本逻辑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全球意识,开启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化新时代(15)王清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启全球化新时代》,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年第4期。。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片面全球化,这种全球化导致了全球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国经济地位不平等、世界贫富差距拉大、实体经济持续萎靡等一系列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集中反映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萌生的一种新的全球化志向,倡导用全体成员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全球化代替了由资本操纵、受资本支配的旧全球化,用人类社会全面自由发展代替了部分国家片面狭隘发展,用文明互鉴共存包容代替了文明先进落后之分(16)王东、宋辰熙:《“逆全球化”浪潮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现实》,载于《新视野》2019年第6期。。

还有学者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和标定了经济全球化的新方位,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17)吴海江、武智鹏:《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资本主导的全球化的检视与超越》,载于《思想理论研究》2019年第8期。。面对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困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打破资本的强制逻辑,推动国家间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让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世界各国和人民;加强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构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8)卜凡:《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全球化困境的中国方案》,载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第4期。。这种思想理念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更加均衡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公平和正义的全球秩序,重塑人在世界历史中的主体性地位,为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社会提供新的发展图式(19)黄炬、刘同舫:《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型全球化》,载于《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

(二)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

面对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治理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变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有学者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总体设想,体现了全球公益和国家利益的有机结合(20)吴志成、王慧婷:《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的中国实践》,载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7期。。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全球治理不仅为当前的全球治理补充了新的理念和行动思路,也在理论层面为国际合作与治理理论创新提供了经验性启示(21)孙吉胜:《“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全球治理:理念与实践创新》,载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年3期。。传统的全球治理方式未能有效解决当前的各类全球性问题。治理制度滞后,治理失灵和治理赤字无处不在,导致全球治理经常陷入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了中国独特的思想传统和行为方式,深刻影响着中国理解和参与全球治理的理念和实践。中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力求通过广泛协商,形成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方案,使之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22)贾高建:《当代世界发展格局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年第6期。。

也有学者提出,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合作共赢、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际上打破了长期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塑造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旧的国际秩序截然不同。这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全方位地应对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困境和挑战,为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提供保障与助力(23)郭红梅:《国际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于《国际研究参考》2019年第4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对推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促进全球分配正义和形成大国竞争性合作机制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摆脱全球贫困、促进世界和平、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4)陈伟光、刘彬:《全球经济治理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分析视阈》,载于《天津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还有学者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治理过程中从被动参与到积极引领的角色转变。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已经成为推进全球治理的主要贡献者和重要引领者(25)刘宏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70年:迈向新形势下的再引领》,载于《国际观察》2019年第6期。。中国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的指导理念,这不仅是中国基于自身国内治理成功经验提出的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提炼,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的新变化(26)王丹莉、王曙光:《新中国全球化战略70年:从独立自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载于《党政研究》2019年第5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正逐渐成为改革现行全球治理困境的重要理论原则和达成行动方案的实践指引(27)赵义良、关孔文:《全球治理困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价值》,载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4期。。

(三)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

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落地为行动,“一带一路”的画卷在世界范围内徐徐展开。学者们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的关系展开了广泛讨论,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必须立足和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助力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有学者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一带一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一思想理念主张在实现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利益,绝不通过牺牲他国利益换取自身发展,这从根本上否定了零和博弈的发展逻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市场秩序,为“一带一路”的可持续扩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为沿线各国探寻经济发展之路、增进沿线各国民生福祉创造了有利条件(28)张鷟、李桂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载于《理论月刊》2019年第12期。。

有学者提出,“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和目标,通过构建以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的经济走廊建设,实现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世界经济繁荣增长(29)汤莉、翁东玲:《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途径与策略》,载于《亚太经济》2019年第6期。。随着“一带一路”项目逐渐落地,互联互通建设帮助落后地区缩小了贫富差距,大量的经济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显著降低了贸易成本,提振了沿线国家经济,有效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30)郭倩玉、刘曙光:《“一带一路”合作实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收录于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与“一带一路”:2019统一战线前沿问题研究文集》,学苑出版社2019年版,第45~59页。。“一带一路”建设超越地缘政治,以全面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不仅使沿线各国民众的利益和命运紧密相关,也使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和命运密切相关,最终使得整个人类形成发展前途与命运密不可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31)保建云:《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习近平国际战略观》,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6期。。

也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这一发展理念要求各参与方构建共谋发展、共同繁荣的利益共同体,共担风险、共同治理的责任共同体,共迎挑战、共生共存的命运共同体(32)朱磊、陈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内涵、目标与路径》,载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4期。。古往今来,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正是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它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从增进人类福祉出发,立足现实人的现实生活,以满足世界最大多数人的多元现实需要、实现全人类的普遍利益与共同幸福为价值追求(33)万秀丽、陈雪琴:《“一带一路”的价值意蕴——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人学向度》,载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还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与现实平台。作为中国倡导、沿线共建的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致力于促进沿线各国繁荣与区域合作,为相关国家发展提供有效合作平台,成为联结沿线国家安全相依、利益共享、命运与共的坚实纽带,是塑造安全、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各方积极参与推进的重要事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支撑平台(34)李丹:《“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探索》,载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合作发展平台,将中国同各参与国的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35)朱执、杨楹:《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中的“一带一路”》,载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10期。。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话语体系建设的角度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展开论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完善中国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对外话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有学者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变了当今世界话语格局,彰显了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既是中国整体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通过话语构建将中国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过程(36)夏金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彰显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年第7期。。有学者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国别议题范畴,以国际文书形式多次纳入联合国决议,其话语调节性和规约性使得表达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意涵具有天然的道义优势和话语自觉(37)王仕民、陈继雯:《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话语表达》,载于《青海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还有学者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将改变世界舞台上的经济话语、政治话语、安全话语,还将改变全球化的术语、现代化的术语,改变国际交往的规则,改变是非曲直的评判标准,改变全世界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38)陈曙光:《“世界之问”与中国方案》,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第6期。。

三、简要评述

总体来看,2019年学术界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了进一步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学者们从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等视角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展开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论述。

第一,学者们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二,学者们着眼当今世界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与挑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全新构想,倡导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三,学者们深入分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的关系,指出“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和目标,通过经济走廊建设,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第四,学者们注意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影响和作用,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变了世界话语格局,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首先,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的学科视角较为单一,以政治学、哲学等学科的研究视角为主,相比之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较为不足。其次,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在观点和内容上的同质性较高,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最后,对国外学术界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动态关注不够,对国际社会有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曲解、歪解、误解缺乏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回应。

为了进一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学术界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运用政治经济学视角对相关的权威文献,特别是习近平有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进行系统归纳和深入阐发,从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做出更加具有体系性和逻辑性的分析阐释。二是既要注重整体的、宏观的研究,也要注重具体的、微观的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加强对包括“周边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在内的区域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三是要敢于直面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有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质疑和指责,特别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重构世界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向世界推行霸权”等错误观点必须予以正面回应和理性批判。

猜你喜欢

全球化命运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新旧全球化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命运秀
全球化陷阱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