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企业分包管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2020-03-02张明明

经济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分包商分包资质

文| 张明明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市场规模日趋庞大,但建筑行业整体利润不高,加上建筑施工企业有效利用资源的自身需要,由总承包企业对工程进行总承包,进而往下分包是行业的主流形态。此种模式是建筑施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节省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可行途径,但其与监管制度、行业乱象之间,仍然形成了许多矛盾与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分包管理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分包商准入、分包工程招标、分包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与管控、分包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管理、分包工程财务管理、分包工程审计及结算管理等。

当前施工分包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1.现行建筑法律制度的制约.我国《建筑法》第二十八条,二十九条分别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当前建筑市场内还广泛存在转包、肢解分包、主体分包、再分包等违法分包情形。

2.分包商主体资格经常存在问题。建筑行业严格实行资质管理,禁止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条件承揽工程。但建筑行业经常出现实际施工人挂靠有资质施工企业进行承揽工程的现象,甚至有些施工人未取得施工企业的授权就开始分包工程,在法理与形式上均存在极大欠缺。

3.分包商人员劳动关系不规范。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临时用工情形普遍存在。有些分包商在使用临时用工时,为节约成本,不愿意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更不愿意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当发生工伤或者劳动争议案件时,由于分包商人员劳动关系的不规范,会使总承包企业承担额外的法律责任,导致责权不一致。

4.分包结算中存在弊端。建筑施工合同通常不是固定价合同,合同履行完毕后需要通过结算程序来确定工程造价。各企业结算程序错综复杂、纷繁不一,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均约定了由分包商预算工程造价,报至总包方项目管理部初审,再由总包方审计部门或者造价管理部门终审确定造价。此种结算方式看似严密,实际上由于不同人对工程量、定额取费的不同理解,在结算上极易造成分歧形成纠纷。

5.分包商的安全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安全问题始终是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安全出了问题往往是大问题,不单分包商要承担责任,总承包企业也要承担相应的管理、法律责任。目前很多分包商由于管理水平欠缺,在安全培训、体系管理、安全经验分享、JSA、事故树分析法等工具运用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安全风险隐患仍然突出。

几点思考与建议

(1)建立健全分包管理制度。总承包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分包管理制度,涵盖分包商注册准入、招投标、分包合同、结算、审计、考核等方面内容,在制度框架下透明办理分包业务,加强与分包商的诚信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最大程度节省管理资源,提高企业凝聚力、竞争力。(2)灵活选择分包模式,规避法律风险。《建筑法》对建筑工程分包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定,若不遵守势必造成分包行为违法,甚至分包合同无效的后果。因此,施工企业分包必须在法律制度下进行,提几点建议:①严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不能分包的底线,总承包企业需由自有施工力量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其余工程适当分包。②由专业分包向劳务分包靠拢。由总承包企业负责管理,分包商提供操作人员,可以从根本上避免造成违法分包。(3)严格分包商准入管理。对分包商进行准入把关,是杜绝挂靠、滥用资质、虚假承包、合法资格不完备、以次充好等情形的有效途径。首先,审查分包商的资质证照,保证其合法有效。其次,要求分包商办理准入的人员具备其企业的授权,并经公证处公证。此项可以避免在分包过程中虚假投标、无权签约的情形。再次,审查分包商的质量、安全环保等体系,考量其管理水平。最后,对通过准入程序的分包商进行公示,明确其资质状况与承揽工程范围。(4)规范分包商人员劳动关系。分包商人员进场施工时,要求逐人提供劳动合同与社保缴纳证明,经审查合格的给予办理入场证,否则不得入场。劳动合同可以是以完成一定工程内容为期限的合同。(5)对分包工程结算的建议。由于按定额进行结算不确定性较大,建议工程量明确的,采取固定总价合同;不明确的,按照单项工作内容以固定单价方式结算。或者双方约定以第三方专业造价机构确定的价格作为工程造价。(6)加强分包商的安全管理。按照施工需要, 组织分包商人员参加安全培训,并到安全管理好的班组进行观摩。开展安全管理工具运用的专题培训,提升其管理能力,并且派遣企业项目部负责人定期参加分包商班前会,倡导积极的安全文化。(7)推行分包商考核。对年度内所有分包商组织相关部门根据其资质等级、施工能力、业绩、信誉、管理水平、工资发放、合法合规情况等进行考核打分,优秀的优先使用,合格的继续留用,合格以下的不再续用,实行动态考核优胜劣汰。

结束语

总分包模式是当前建筑施工领域的通行模式,也是未来建筑施工市场发展的长久方向。做好分包管理工作,既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还是避免安全、法律风险的必要,更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实践证明,分包管理做得好的企业,往往发展的好。如何优化总分包模式,整合社会资源,与分包商建立盈亏与共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效益最大化,将是施工企业必须长期考虑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实践课题,本文仅作粗探,以待玉来。

猜你喜欢

分包商分包资质
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工程分包的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资质/荣誉
如何加强施工分包安全管理
浅析国际EPC项目分包商结算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业劳务分包制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网站前台设计分包合同中应注意的问题
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做好施工分包商的安全管理工作
2015年自愿放弃农药生产资质的企业
聚类分析法在国际工程分包商选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