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依赖视角下老工业城市产业重构模式研究
2020-03-02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申红艳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申红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滕 飞
老工业城市曾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全国工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老化,这些城市的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呈现出衰退趋势,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区域(陈琳等,2016)。国家高度重视老工业城市的振兴发展,2003年以来,出台了多项重要支持政策。目前,有些老工业城市的转型已经很有成效,但还有一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仍然徘徊不前,甚至滑向低谷。2016年出台的《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各具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和模式。但是,产业应如何转型、转向何方等问题尚未解决。
现有研究认为,老工业城市衰退的实质是产业结构的严重“老化”(陈耀,2017),城市持续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主导产业竞争力的下降(刘雅南和邵宜航,2014)。因此,老工业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实际上是城市产业体系重构的过程,改造与振兴老工业城市的关键是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与优化(李诚国,1996),重建产业定位,构建新的产业体系(赵儒煜和王媛玉,2017)。
按照城市产业重构路径是否依赖原有的产业基础,本文将老工业城市产业重构模式分为适应型、突破型和集成型三种类型。
一、适应型产业重构
适应型产业重构是指老工业城市在产业重构过程中继续发挥地区已有的比较优势,依赖原有产业基础重新整合地区资源要素,以构建新的地方产业体系。演化经济地理理论认为,新产业的形成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植根于可以为其形成与发展提供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地区生产体系,通过吸收和重组以前经济发展模式中遗留下来的资源、知识与技能促进自身的成长(赵建吉,2019)。老工业城市大多有辉煌的产业发展历史,积累了较为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和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制造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适应型产业重构就是要利用现有的资源要素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原有比较优势,重新激发现有产业的发展活力。可以说,适应型产业重构是一种路径依赖型产业重构。
(一)适应型产业重构的特征
1.对传统产业的调整以技术改造为主,传统产业并不完全退出地方产业体系。
适应型产业重构并不是全盘推翻地方原有的产业体系,而是以现有产业体系为基础重塑地方产业体系。因此,适应型产业重构对传统产业的调整大多采取技术改造模式,向传统产业注入新技术或引入新产品,通过生产工艺升级和产品性能升级,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创新,重新激发传统产业的发展活力。
2.形成的新产业与本地在位优势产业关联紧密,尤其是技术关联度较高。
在适应型产业重构中,老工业城市的新产业是在旧的产业环境中孕育而成的,在位产业为新产业的形成提供了各种资源要素、知识能力以及人力资源,并通过知识和技术溢出影响新产业的发展。因此,所形成的新产业与本地在位产业关联紧密,尤其是存在较高的技术关联。
3.适应型产业重构主要依靠市场调节的作用来完成,政府干预程度较低。
适应型产业重构的完成主要是依靠企业的技术创新来实现的。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无论是通过技术改造来刺激传统产业恢复活力,还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都是在市场调节的作用下完成的。同时,由于适应型产业重构不涉及产业的完全退出,故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企业关闭和工人失业,在产业重构过程中也不会引起社会大规模撤资与失业人员的迅速增加。因此,适应型产业重构的政府干预程度较低,在产业重构过程中主要起到战略引导和制度保障的作用。
(二)适应型产业重构的实现路径
1.传统产业创新。
传统产业创新是指通过对传统产业注入新技术来提升产业自身技术水平,促使传统产业从低技术水平向高技术水平跃升的行为和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侧重于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变化。因此,传统产业创新主要包括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流程再造和产品创新(史忠良和何维达,2004)。
(1)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是指采用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进行改造的行为和过程,包括利用先进技术对原有技术进行改造、利用先进工艺设备替代落后工艺设备等。技术改造可以促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以及先进生产工艺的利用,推动传统产业技术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改变传统产业落后的技术经济面貌。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可以优化升级产业生产工艺和流程,改进产品质量与性能,提高产业的创新水平,推进传统产业从低技术水平向高技术水平跃升。
(2)传统产业的流程再造。传统产业的流程再造是指应用新的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或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手段对传统产业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环节进行整合重建,以便在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与性能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从而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流程变革是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并固化在产品中的重要方式(陆国庆,2002)。流程再造是传统产业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不仅可以促进传统产业内部分工的合理化,而且还可以通过改造生产流程中的薄弱环节,突破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瓶颈,实现传统产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3)传统产业的产品创新。传统产业的产品创新有两种:一是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现有产品的质量与性能,使传统产品变成技术含量高的新型产品。传统产业的产品一般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产品功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不淘汰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采用高新技术对其进行局部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功能或节约成本,重新获得市场优势。如将微电子技术应用于传统机械工业,使传统机械产品具有数控和智能化功能,从而重新激发传统机械工业的活力。二是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制造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并使其商品化。从技术转化的角度来看,这是传统产业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并将其产品化、商业化的过程,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产品结构的高端化、多元化,提高产业的市场生存能力。产品创新可以改变传统产业产品结构单一、产品性能落后的不利状况,可以促进传统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更好地适应市场日趋复杂多样的需求,延长产业生命周期,重新获得增长动能。
2.产业延伸。
产业延伸是指老工业城市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传统产业内的企业突破传统产业的界限,沿产业链向上下游相关产业扩张,从而形成新的产业群的过程。例如,当一个地区的钢铁产业出现衰退时,产业中的钢铁冶炼企业可以沿产业链向矿石开采、加工行业等上游产业扩张,或者向装备制造、物流运输等下游产业扩张,从而在衰退地区形成矿石加工业或装备制造业等新产业。
产业延伸是老工业城市产业重构的重要方式,这是因为当城市的某一产业进入衰退期时,与产业价值链相关的其他环节或支持性产业并不一定会出现衰退,甚至还会出现较高的市场需求和利润,因此,老工业城市可以通过促进传统产业中的企业沿产业链向这些相关产业延伸来实现新的发展。传统产业的延伸是产业分化与重组的过程,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比较优势和积累的产业基础,而且还可以通过企业在传统产业中积累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使新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并获得竞争力,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同时,产业延伸也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结合的过程。传统产业通过产业延伸可以延长自身的生命周期,挖掘新的利润来源,促进产业的升级与复兴。
3.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在技术创新等的推动下,不同产业之间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之间边界逐渐收缩或消失,使两个原本相互独立的产业最终合成一体发展为新的产业形态的过程。对于老工业城市来说,产业融合就是要打破传统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原有的框架,突破技术、产品和管理之间的条块分割,促进产业间的交叉与渗透,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打造全新的融合型产业体系。
在老工业城市中,产业融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形成新的业态。例如,徐州通过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环保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工程机械、太阳能光伏、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重新获得了竞争优势,促进了徐州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二是通过产业交叉形成新的产业,如通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交叉形成生产性服务业(王科等,2020)。英国老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在产业重构过程中就是通过大力发展商务服务、区域零售服务、金融服务和航空服务等产业成功实现了转型发展。
4.产业分叉。
产业分叉(regional branching)是国外学者基于相关多样性和技术关联的概念提出来的(刘志高和张薇,2018)。Boschma和Frenken(2011)认为,产业分叉是区域中新的产品种类或产业类型从与其具有技术关联的相关产业中产生的过程。赵建吉(2019)认为,当各个产业部门的知识和能力汇聚到一起就会促使新的产业从现有产业中涌现出来,形成区域产业分叉。技术关联是产业分叉形成的前提条件,产业之间的知识溢出是产业分叉形成的主要动因,企业自身的衍生是产业分叉的主要形式,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分叉形成的内在力量。
产业分叉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旧产业部门可以催生新产业部门,新产业部门中源自关联产业的企业存活率会更高(Klepper & Graddy,1990)。通过产业分叉从传统产业中衍生出来的新产业不仅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原有的产业基础和各种资源,保障新产业的顺利成长,而且可以提升原有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层次,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多样化,提高地区的抗风险能力。
(三)适应型产业重构的适用地区类型
适应型产业重构是一种内源式产业重构,是以原有产业体系为基础对地区各种资源要素进行重新整合或者利用产业间的技术关联培育发展新产业,构建适应地区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适应型产业重构可以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调动已有的各种资源要素,重塑地区竞争优势。同时,由于不会导致大批企业关停并转或失业人员激增,容易获得企业和工人的支持,实施难度较小,风险较低。
适应型产业重构模式适合产业基础良好、地区经济处于衰退初期的老工业城市。这是因为,在经济衰退初期,城市的产业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活力,各种资源要素仍集中在产业内,可以为产业延伸或产业融合等提供基础和条件。同时,处于衰退初期的城市尚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现有的产业技术也尚未被淘汰,可以为产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供支持。此外,在衰退初期,产业的产品市场需求虽在萎缩,但是仍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容易通过质量提升和性能扩展培育新的客户群,重新激活产业的发展活力。
二、突破型产业重构
突破型产业重构是指老工业城市在产业重构过程中摒弃原有的产业基础,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路径,构建全新的不依赖原有资源和比较优势的地方产业体系。老工业城市的产业通常以传统产业为主,产品多处于中低端,市场需求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缺乏核心技术,劳动生产率低下,因此,依赖原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重构模式容易导致老工业城市陷入“低端锁定”状态,难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突破型产业重构是借助外生力量打破对原有路径的依赖,在产业重构过程中对原有发展路径“有意识的偏离”,通过传统落后产业的完全退出和培育全新的替代产业实现产业体系的完全更新。
(一)突破型产业重构的特征
1.传统落后产业完全退出地方产业体系,地区经济发展偏离原有发展路径。
突破型产业重构对传统落后产业的调整以产业退出为主,通过对传统落后产业中的企业关停并转促进传统落后产业完全退出地区产业体系,促使地区经济发展偏离原有发展路径,突破传统落后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低端锁定,实现地区经济创新发展。
2.新产业的形成不依赖本地原有产业基础,与在位优势产业技术关联度低。
突破型产业重构不再依赖原有的产业基础,而是通过产业创造或产业移植等方式引入全新的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原有产业的各种资源要素以及知识能力难以迁移到新产业中,新产业的形成通常依赖新技术的产业化或产业移植来实现,与城市原有的产业技术关联度较低。
3.政府干预是推动突破型产业重构的重要力量。
突破型产业重构是一种外生型产业重构,通常需要依靠外部力量打破城市经济发展的路径锁定。在突破型产业重构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制定和政府补贴等外部力量促进传统落后产业的退出及新产业的导入,推动产业重构的进程,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二)突破型产业重构的实现路径
1.传统落后产业退出。
传统落后产业由于技术进步缓慢,产品需求下降,产业效益降低甚至亏损严重,对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必须鼓励传统落后产业适时退出,促进传统落后产业所占有的资源要素向新产业流动,才能使地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目前,传统落后产业的退出主要有全行业退出和产业区位转移两种方式。
(1)全行业退出。全行业退出是传统落后产业完全退出市场的一种方式。有些传统落后产业中的大部分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产品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甚至已被新兴产品替代,技术水平极其落后,甚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高能耗、高污染,对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对于这种产品和产能已被淘汰的传统落后产业,应采取果断措施快速退出市场,将产业所占用的土地、资金、人才等社会资源让渡给新兴产业。
(2)产业区位转移。产业区位转移是指利用经济势差,促使某些传统落后产业从本地区退出并转移至其他地区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的资源禀赋差异巨大,在一个地区内失去比较优势走向衰退的产业可能会在其他地区寻得发展空间。因此,对一些尚有一定市场需求但在本地已经衰退的产业,可以转往具有该产业发展所需资源要素优势的其他地区发展。
2.产业创造。
产业创造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发明创造全新产业的过程。技术创新是产业创造的前提条件,产业创造实质上是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技术创新可以重新整合地区生产要素,通过提供新产品、新服务来创造新需求,从而推动新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上产业创造的案例并不少,如蒸汽机、电灯、电话、计算机等的发明都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对老工业城市来说,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全新的产业是促进城市转型升级产业体系、扭转衰退趋势的机会窗口。老工业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区产业失去竞争力,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生产能力大量闲置,从而导致地区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停滞。而新产品通常可以激发新的市场需求,形成新的产业群,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增长。
3.产业移植。
产业移植是指老工业城市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其他地区引进发展前景较好的新兴产业或成熟产业,促进这些产业在本地的发展壮大,从而实现地区产业重构。老工业城市的产业移植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战略引导和政策扶持等外部力量来实现,是一种典型的外生型产业重构方式。产业移植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政府或企业合作,选取适合本地发展且前景较好的新兴产业进行引进;二是承接从其他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转移出来的成熟产业。由于老工业城市所移植的产业主要是新兴产业或发达地区的成熟产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有利于老工业城市开拓新的市场,形成新的增长点,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老工业城市产业移植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引进或承接制造行业,也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业、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享有世界“创意之都”的伦敦就是典型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城市产业重构的案例。20世纪60年代起,伦敦市的钢铁、重型机械、印刷、家具制造等传统产业开始走向衰退,导致整个伦敦的经济发展迟滞。20世纪90年代以后,伦敦市开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入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伦敦重要的经济支柱和核心产业,成为伦敦吸纳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之一,带动了整个城市经济的复兴。
(三)突破型产业重构的适用地区类型
突破型产业重构通过产业退出剥离传统落后产业所占用的要素资源,为其他产业重新打造竞争优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通过新产业的进入带来新的技术和资源,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和全新的地区产业体系,从而摆脱对原有资源和基础的依赖,因此突破型产业重构是最彻底的一种产业更替和重构模式。
突破型产业重构模式适合已进入严重衰退状态或创新能力强的老工业城市。这是因为,进入严重衰退状态的老工业城市的产业发展已完全失去活力,产业技术和产品也面临淘汰和被替代,已无法通过技术创新对产业进行改造或延伸实现复兴,因此可以摒弃原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路径,通过导入新的产业重构地方产业体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突破型产业重构模式也适合创新资源丰富的老工业城市。突破型产业重构的实现离不开技术和人才的支撑,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地方产业体系更需要智力、专业技能等社会资源的支撑而非依赖原有的自然资源。拥有丰富创新资源的老工业城市可以更好地为产业重构提供智力和技能支撑,因此,尽管未进入严重的衰退期,仍可以选择突破型产业重构模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集成型产业重构
集成型产业重构是综合了适应型产业重构和突破型产业重构两种模式的复合型产业重构模式。地区产业体系是多个产业共同演化的结果,因此很难通过单一的模式或路径实现地区产业重构。集成型产业重构集合了适应型和突破型两种产业重构模式的优点,一方面,集成型产业重构依赖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通过对地区资源要素的重组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另一方面集成型产业重构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移植等方式培育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老工业城市突破其原有的发展路径,实现地区经济的跃迁。
(一)集成型产业重构的特征
1.产业重构的路径呈现多样化。
集成型产业重构模式对传统落后产业的调整和新产业的形成均呈现多种路径。在传统落后产业调整方面,通过企业关停并转、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促使衰退严重、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退出本地市场,同时对尚有一定发展活力和市场需求的传统落后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延长传统产业的生命周期。在新产业形成方面,一方面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产业延伸和产业融合等多种方式促进相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创新和创造,提升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同时,还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或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地区产业多元化发展。
2.适度依赖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要素,逐步实现发展路径的突破。
集成型产业重构既不完全摒弃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也不完全依赖已形成的发展路径,而是适度依赖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要素,逐步实现发展路径的突破。集成型产业重构在发展新产业时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通过重新组合现有的资源要素再造产业新优势,或是利用产业间的关联培育发展新产业,形成内源式的新产业发展路径。同时,集成型产业重构对原有发展路径的突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与外部力量合作,培育发展本地尚无产业基础的新产业,通过外嵌式的新产业发展路径逐步实现地区原有发展路径的突破。
3.内外生力量共同推动产业重构的完成。
技术创新是推动集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集成型产业重构中传统产业的调整和新产业的形成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同时,集成型产业重构中对原有发展路径的突破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尤其是政府的力量。在传统落后产业退出和产业移植等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引导、制度保障、资金补贴等极大推动了集成型产业重构的进程。因此,集成型产业重构需要政企有效配合,在内外生力量共同作用下完成。
(二)集成型产业重构的实现路径
老工业城市集成型产业重构的实现路径包括:一是可以采取企业关停并转、资产重组、技术改造等多种方式对传统产业进行分类调整,遏制产业的衰退趋势;二是可以以产业间的技术关联为基础促进传统产业向相关产业延伸,拓宽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加快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实现地区经济的平稳转型;三是通过发展与现有产业技术关联程度弱但是拥有高精尖技术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实现地区产业体系的彻底转型。
(三)集成型产业重构的适用地区类型
适应型产业重构容易使地区经济的未来发展陷入路径锁定,影响地区的持久繁荣,而突破型产业重构实施难度较大,极易导致地区发生产业断档风险,加重地区经济的衰退趋势。集成型产业重构集成了这两种重构模式的优点,实现了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不仅可以通过对传统产业改造创新、发展关联产业来规避老工业城市的产业发展断档风险,而且还可以通过产业创造和产业移植打破原有发展路径的锁定,促进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重新发掘和确立地区发展的新优势,实现经济发展的跃升。可以说,集成型产业重构是老工业城市进行产业重构的最优选择。
集成型产业重构适合大多数老工业城市。目前,多数老工业城市产业重构都是采用集成模式。例如,2003年,十堰市龙头企业东风汽车公司总部搬迁至武汉之后,作为十堰市主导产业的汽车产业发展遭遇瓶颈,也严重影响了十堰市地区经济的增长。对此,十堰市通过产业延伸与东风汽车公司联手打造了商用车基地,吸引了大批商用车零部件企业入驻,形成了完整的商用车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基地之一。同时,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进产业转移项目超过1000个,培育形成了水电开发、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和食品饮料等多个优势新产业。通过综合采用多种产业重构路径调整传统产业和引进新产业,十堰市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促进了城市经济振兴发展。
四、总结
目前,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已成为普遍共识,但学术界对我国老工业城市产业应如何转型以及转向何方等问题尚无定论。部分学者认为,应该依托现有比较优势,促进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张平宇等,2004;马诗萍和张文忠,2019)。但也有学者认为,我国老工业城市的衰退主要是由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及产业结构转换停滞导致的,这说明城市原有工业结构所依托的区域优势已经弱化(金凤君,2019),因此在转型过程中应摒弃原有的工业基础,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王一兵和王恕立,2011)。可以说,我国老工业城市的转型方向之争本质在于老工业城市在产业重构过程中是应遵循路径依赖还是应力求路径突破。
尽管我国老工业城市面临许多共性问题,但在地理区位、资源要素、产业基础等方面各具特色,因此其产业重构方向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差别化对待。按照城市产业重构路径是否依赖原有的产业基础,老工业城市产业重构模式可以分为适应型、突破型和集成型产业重构,这三种模式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老工业城市。因此,我国老工业城市在产业重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在全面评估自身比较优势和转型升级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产业重构模式与路径,精准施策,重新激发地区经济增长活力,打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