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部经济推进苏州吴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2020-03-02余孝强

决策咨询 2020年4期
关键词:吴江总部人才

◆余孝强

在我国城市经济竞争格局中,总部经济资源配置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应突出,已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国家战略机遇在吴江多重叠加,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苏州市吴江区提出了“创新湖区”“乐居之城”的全新发展目标,而传统旧动能驱动力不足,亟需锻造发展新引擎,打破发展“天花板”。以总部经济引领吴江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新增长点、促进产城融合、实现吴江高质量走在前列的关键举措。

一、 总部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诠释

(一)总部经济是产业经济深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进程加速背景下,企业为充分利用地区间不同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根据产业分工理论,将价值链各个环节在空间分散布局形成的新型经济模式。企业将知识含量较高的研发、管理、销售、结算等功能性机构布局在具有特定优势的中心城市,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心城市服务业发达、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将要素成本敏感性较强的生产制造环节迁移至中小城市,形成生产制造基地,充分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能源、土地。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心城区土地价格大幅上涨、生活成本显著增长,致使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人才流失日益显著,急需寻找新的产业代替。而企业总部的高端属性以及天然的集聚需求,与中心城区高度契合。发展总部经济成为城市维护竞争力,助推城市经济转型、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二)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总部经济是高端资源聚集配置的中心,同时也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的枢纽,创新支撑有力,经济效应显著,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首先是税收效应,企业的结算中心一般都设在总部,总部企业是所在地重要的税收来源。其次是产业乘数效应,企业总部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的集聚,会在所在地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集聚成新的产业集群。第三是消费拉动效应,总部经济的研发、商务活动需要大量保障性物资以及各类服务性消费,同时围绕总部经济的高端人群还产生生活性的消费需求,直接扩大消费规模并能提升消费层次。第四是就业效应,研究显示,总部集群可以推动城市就业,总部每提供1 个直接就业岗位,可以至少间接创造2-5 个就业机会。总部经济还具有社会资本效应,总部有更强的意愿在所在区域进行其他项目投资,在极化效应作用下,会在总部集群经济内吸引更多总部企业入驻。

(三)总部经济是都市经济破位发展的有力抓手

首先,总部经济不同于传统的要素经济,它更多地依赖技术、创新、知识等新驱动力,占用土地少,竞争优势突出。在总部经济模式下,通过总部- 生产链条,中心城市能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控制,成为信息、技术、人才的中心,是中心城市破除资源要素瓶颈制约的全新手段。其次,发展总部经济是吸引高端人才的最佳途径,它的发展过程也是人才聚集的过程,优秀人才在总部经济内部汇聚、流动、扩散,并与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结合,形成驱动城市经济创新的原动力。广为人知的例子有:阿里巴巴之于杭州、华为之于深圳。再次,总部经济集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政府优化城市空间载体建设、改善服务水平,最终衍生出商务园区以及中心商务区,这对城市营商环境、政府服务水平起着持续不断的逆向改善作用。最后,总部企业集群能够显著地带动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占比;对低端产业产生挤压效应,改善城市产业结构,出清影响城市发展的高耗、低效产能产业,为未来城市发展、重大项目实施腾挪出空间。

二、吴江总部经济发展实践的现状及特点

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展开系统性、全方位的工作,只有政府、企业,产业、政策,环境、人才等因子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实效。吴江通过开展大量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工作举措,推动总部经济取得初步成效。

(一)数量稳步增加,形成总部经济总体发展框架

随着吴江城市功能品质的不断优化和产业集聚水平的不断提升,总部经济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总部数量在苏州名列前茅,内生型企业占据主体地位。截至2019 年,吴江经认定的总部企业达到26 家,占全市15.8%,全市排名第四,仅次于工业园区、昆山和高新区。26 家总部企业中,本土培育的民营企业有20家,外来引入的外资总部企业6 家,其中,瑞仪光电、敏华家具等3 家企业被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总部。总部业态分布广泛,工业总部权重较大。吴江总部经济业态覆盖智能制造、电商云商、供应链管理、现代金融等高端产业领域。从行业看,制造业总部企业超过18 家,占2/3,处于主导地位。总部经济实力雄厚,经济贡献稳步提升。吴江总部企业阵容中,包括世界500 强1 家、中国企业500 强4 家、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5 家、上市公司12 家。总部经济对吴江贡献突出,自2011 年到2018 年,总部企业产生的税收从13.04 亿元增长到34.44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9%,显著高于同期地区GDP 增速。

(二)综合条件优越,奠定总部经济坚实发展基础

总部经济需要系统性的服务体系支持,经过70 年来的奋发图强,吴江经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为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吴江处在长三角的中心位置,已构建轨交、高速、高架等快速、同城化交通路网,到上海、杭州市区分别只需要60、90 分钟,能实现30 分钟上高铁、40分钟到机场的高效出行。未来区内还将形成沪苏湖、通苏嘉“十”字高铁快速通道,即将形成海陆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体系。配套设施完善,宜居宜业。近几年各项民生事业取得巨大进展,以苏州九院、苏州儿童医院为代表的优质医疗,以北外苏州湾、苏州中学为代表的优质教育,以绿地、中海为代表的高端社区,以及21 家星级酒店、万象汇等超过11 座高端商业综合体,还有苏州湾水上世界、苏州湾大剧院、博览中心等娱乐休闲设施,服务于总部经济的高级现代服务设施基本健全。人才资源丰富,创新力强。数据显示,目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超27.55 万人,高层次人才数超2 万人,共有20 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512 个团队和个人入选省市区人才计划。

(三)产业优势突出,激发总部经济深厚发展潜力

吴江领先的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不断推动总部经济推陈出新。基础产业发达,竞争优势鲜明。吴江有电子信息、丝绸纺织两大千亿能级产业,光电缆、智能装备制造两大500 亿产值产业,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完整,组成庞大的产业集群,吴江85%以上的总部企业从中诞生。随着智能工业的全面崛起,更多新总部企业有望从产业集群中脱颖而出。更高水平开放,积蓄发展潜力。吴江开放型经济发达,集聚了57 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 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世界500 强企业15 家,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30 亿美元,为发展跨国公司功能性总部提供了良好基础。助力企业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更好利用国内国外市场,培育跨国企业,亨通集团在巴西、印度等国家设立了区域总部。新兴产业崛起,塑造发展新动能。吴江正依靠科技创新建立新的产业优势,打造新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节能环保等五大新兴产业,在政策的助推下,正朝着百亿能级产业发展,博众精工等创新型企业成为总部经济潜力股。

(四)政策支撑有力,营造总部经济良好发展氛围

吴江总部经济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发展条件日趋成熟,离不开系统性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为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吴江早在2010 年制定出台了加快企业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后经多次修改完善,于2018 年形成新的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政策最高奖励高达6000 万元。高度重视外引内培上市企业,为鼓励区内企业开展资本运作,将企业成功IPO 上市的奖励总额增至700 万元,创历年新高。推出“人才新政15 条”,为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了优越政策环境,也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商务楼宇是总部经济的空间载体,区发改委2016 年制定发布了楼宇经济的扶持政策,对经相关部门认定的、总部企业建设的、履行总部职能的商务楼宇可得到20 万元奖励。同时,吴江加强运用“走出去”“飞地经济”政策,放大吴江企业资金、技术、市场优势,支持企业将生产制造环节布局在资源、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形成“总部- 生产基地”的分工格局。吴江一系列“组合拳”政策为总部经济释放出显著的发展红利。

三、吴江总部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虽然吴江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显著短板和明显不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吴江总部经济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在内在质量和档次上与先进地区还有非常大的差距。首先是总部企业数量不够多,吴江26 家总部企业仅相当于发达地区的零头,截至2018 年底,北京总部企业累计达到4064 家,上海累计引进各类外资总部企业665 家,深圳仅上市公司总部企业就达到350 家。其次是总部经济内部结构有待优化。部分总部企业还未能完全实现企业高端功能与中低端功能在空间上完全分离,仍存在产、供、销、科研一体化的问题;总部企业的类型偏单一,我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知识含量、附加值相对偏低,高附加值、广影响力的科技信息、文化旅游、金融等显示度高的总部企业稀缺,一旦制造业企业将总部转移到其他城市,吴江就可能沦为“加工车间”。再次,现代服务业水平亟待提升。2018年吴江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5%,这一比重低于全国52.2%,更是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70%的占比;吴江产业结构的特性,使得金融、咨询、会展、知识产权等直接服务于企业决策的高端商业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面向国际和全国的服务能力不强,抑制了总部经济的竞争动力和创新活力。

(二)总部企业“群而不聚”

根据总部经济理论,总部经济理应在物理空间上集聚、具备关联要素集成的特征。但吴江总部经济呈现很强的分散化特征,26 家总部企业广泛分布在7 个区镇,最密集的盛泽也仅有6 家,未能相对集中在同一区域,形成类似金鸡湖商务区、虹桥临空经济园区的总部企业CBD。总部企业的散列分布,不利于城市进行集中统一的区域交通、金融、共同人才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无法实现交互贯通的信息资源交换,会迟滞太湖新城、盛泽镇中央商务区的建设,造成现有大量总部楼宇空置浪费,无法发挥总部经济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中心城区环境的作用。目前,太湖新城为总部经济群落打造的26 座楼宇、177 万平方的总部空间,空置率超过50%,“总部经济”正变成“地产经济”。

(三)无力与中心城市竞争

从竞争态势看,吴江发展总部经济不仅要与工业园区、昆山等兄弟城市竞争,还要与上海、北京、深圳、南京等中心城市直面竞争。尽管吴江在县域经济层面城市竞争力在国内名列前茅,但与以国家中心城市为主体的竞争方阵相比,吴江在科教文卫、交通区位、税负水平、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国际影响力等诸多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缺乏竞争力。从政策角度看,遍地开花的自贸区拥有政策、自由投资、营商便利化的红利,对追求效率的总部经济具有吴江无可比拟的强大优势和吸引力,而且作为改革开放的高地,自贸区还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为了在新一轮总部经济发展中取得先机,南京对新认定的综合型总部企业落户最高开出1 亿元奖励,这在吴江几乎不可能实现。此外,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区对吴江总部经济的单极虹吸效应已经逐步显露,部分总部企业有“退出”迹象,例如亨通集团设立上海总部、恒力集团全球运营总部落户在工业园区CBD。

(四)部分总部企业根植不深

打造“总部城市”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共识,一些总部企业以此为套利空间,四处布局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这些企业设立总部的动机是受到政府出台的政策如税收优惠等吸引,而不是基于产业配套、营商环境、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不可替代的因素进驻。在政策优惠周期结束后,企业寻找下一个政策红利区,将总部迁移至别处继续享受优惠,总部经济变“候鸟经济”。企业逐政策而动的行为,引起税务部门的关注,使“税源经济”模式受到更强监管,伤害到政府信誉。还存在因企业经营不善、决策失误等问题陷入经营困境,被复核取消认定总部企业的资格,如麦考林、志向纺织等。

(五)传统发展路径受限

过去,吴江作为上海核心腹地,许多企业将总部留在上海,把加工制造基地放在吴江,以“星期天工程师”模式,和上海在区域协同以及产业分工上,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形成默契的相互协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在工业化高速扩张期,利用两地间的成本差异可以实现区域间协同发展。然而,在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吴江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优势丧失,本身制造业向高端化、数字化、服务化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总部经济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内容。吴江和上海在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上已经出现“撞车”现象,以往上海总部“大脑”- 吴江“生产基地”的产业输出模式难以继续。一定程度上,二者之间的竞争已经大于合作,仅凭地缘优势享受“溢出效应”已困难重重,亟需在一体化框架内化解这种矛盾。

四、吴江总部经济未来发展方式的思考和探讨

随着国家战略规划和配套政策密集落地,标志着吴江迎来了总部经济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总部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提高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握住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这条主线,以“提升质量、留住存量、扩大增量、错位发展”为方针,构建吴江总部经济发展体系。

(一)实施更具针对性的人才新政

总部经济是“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依赖高层次人才。根据吴江当前人才结构和人才环境,建议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一是学习园区、太仓、昆山,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发挥高等教育对城市外在形象、内在气质的提升,对人才吸引作用,努力在吴江新建一所高水平大学。二是优化人才服务机制,为企业人才提供子女入托入学、医疗保障、人才住房、人才申报、出入境等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用优质服务留住人才。三是鼓励多层次、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科研学术交流,在吴江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四是搭建各类人才研究、创新、协作、开发载体平台,鼓励并协助总部企业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人才培训平台。

(二)总部经济发展发力方向要有所侧重

吴江发展总部经济要走差异化道路,侧重自身优势。一方面,应避免与上海直接竞争,要坚持错位发展,注重吸引国内总部企业的区域总部或者功能性机构,抓住吴江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同城化”优势,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断吸引上海高端要素溢出,加速培育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从零发展总部企业。另一方面,把发展总部经济重心放在留住本地企业上,加强对存量企业的认定,培育有根植性、归属感的本土总部。在未来工作方向上,聚焦“4+5+1”的特色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化,做精最优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龙头、小巨头企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离工作;加强精准施策,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独角兽”企业。同时要做好企业的上市辅导。

(三)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总部经济发展本质上要求高端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吴江高端服务业发展首先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重促进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如咨询、科技研发、创意设计、教育培训、会展、商务服务等业态,创造民营骨干制造企业自愿实施生产线服务业分离的牵引条件。全力推进高端服务业集聚工作,以现有总部经济为带动,将企业的各类中心有效导入到各板块总部经济园区,通过集约式发展吸引更多高端服务业企业抱团发展。加强对服务业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帮助服务企业开展品牌和质量体系认证、行业标准申报,培育出影响力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服务业品牌。

(四)鼓励企业高质量“走出去”

支持吴江制造业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尽快建立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工作体系。以吴江为基地,把研发创新、技术展示、财务结算等高附加值环节留在本地,把成本敏感环节转移到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在海外新建生产能力,可以在区域上重点节点探索建立区域和功能性总部,通过并购、参股、合作等方式建立海外研发中心,获取海外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资源,服务壮大本土总部企业。企业还可以发挥“飞地经济”定向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在可控的情况下优化总部企业的区域布局,避免相关产业过度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服务国内大局建设。

(五)完善总部经济管理体制

围绕太湖新城商务楼宇集中区,规划建设总部经济园区,成立专业的总部经济园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商务大楼。构建高效运转的现代园区管理体系,发挥产业导向功能,坚持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先行,政策及时跟进,善于学习南京、东莞等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做法,制定出台吴江总部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针对与总部园区企业配套的商务服务企业制定专门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吴江几大板块现有几个中央商务区的规模化载体平台作用,“筑巢引凤”式招商,配备好会展、数字文化、服务外包、会计、法律等辅助性现代服务业,完善总部楼宇的服务功能。

猜你喜欢

吴江总部人才
加州鲈“遇冷”!端午节后市场疲软,吴江大量出鱼冲击多地市场
人才云
RAYDATA总部办公室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Bloomberg欧洲新总部
Adobe总部改造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