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新闻媒体如何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报道
2020-03-02叶延青
◎ 叶延青
所谓公共突发事件,依据2006年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这些公共事件一般包括四方面,一是自然灾害。二是事故灾难。三是公共卫生事件。四是社会安全事件。
融媒体时代,经常能看到世界各地频发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进入21世纪,人们依然能记得美国发生的911爆炸事件,中国的汶川地震、非典SARS疫情爆发以及禽流感,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印度蝗灾,非洲猪瘟疫情等等公共突发事件。尤其是2019年年初发生在我国的武汉新型冠状肺炎病毒防疫这一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更是尽在眼前。这些突发事件的不期而至,给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安全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以及企业生产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化解这些危机,把突发公共事件对人民群众的负责影响和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主流新闻媒体作为公共信息的传播者,在公共突发事件来临时,在危机事件处理中担负着重要的新闻发言人角色。
我们知道,时效就是新闻的养分,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时效性更显得尤为重要。突发事件来临,往往都是措手不及,主流媒体此时要格外高度敏锐警惕,随时待命配合政府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记者一方面要及时在事发当地向媒体发布。另一方面记者要守在新闻现场随时发布动态消息,将事件发展过程,原汁原味立体全方位的逐一展现给公众,由于突发事件常常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心理,引发公众的焦虑和恐慌,继而引发社会的动荡,公众在危机期间最渴望了解事件的真相,因此,主流媒体最大限度地获得准确、及时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确决策和行动。2019年3月21日,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约19.86亿元。几乎同一时间,各大网站媒体均从不同角度大篇幅地进行了报道,一向以权威著称的央视也对此恶性事故进行了递进式的报道,从事故发生原因,到事故发生现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式和解读式的报导,第一时间向公众真实反映事故状态,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不给观众留疑惑扔包袱。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媒体竞争空前激烈,大家都最大程度地为尽可能吸引受众,而常常打破常规,竞相抢夺第一时间新闻源,即时性成为媒体竞争的常用手段。但媒体在追求受众注意力最大化的同时,更应该记住媒体本身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不是为了吸引,而是为了引导,要在新闻报道上体现人文关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铁肩和道义永远是第一。舆论导向才是媒体人的使命,新闻报道要使受众从灾难带来的恐惧中尽可能快地解脱出来,不能毫无原则地以“真实性”为借口,大肆炒作与渲染事件本身的破坏性,挑战公众的心理承受底线。我们看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武汉冠状肺病疫情的新闻报道,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抗疫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对网上各种非官方渠道引发的各种谣言,揣测等类似现象,给予有力的回击。
由于公共突发事件与公众个体利益息息相关,影响力大,因此就事件本身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要求主流媒体有灵活自如驾驶报道的能力。然而由于公共突发事件迅速突然,复杂多变,媒体很难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全部真相,加上一些部门和人员的刻意隐瞒,记者不容易掌握有关情况和细节。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就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把握好媒体报道的“度”,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了解事件真相,切忌“合理想象”或主观推断。
突发事件不是天灾就是人祸,主流媒体应在了解和掌握了突发事件自身的特点和报道的特殊要求的基础上,及时跟进,随事而变,拓展报道层面,深挖新主题,用镜头说话,用版面说话,同时还要顺势而为,有张有弛,不能过度。应该说,及时、有效地报道公共突发事件,并在事件进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影响,树立正确、可信、权威的公众形象,已经成为目前众多媒体倾力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值得新闻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究。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营造有利于化解危机的社会舆论,这也是目前的融媒体时代对主流媒体的宣传要求,网络媒体消息传播迅速,但一些研究发现,人们还是习惯性选择相信向主流媒体,其对主流媒体的高度信任,更加明确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所在,要努力寻求信息的真实性,甄别信息的发布时机,一方面要满足受众知情权,另一方面要考虑宣传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引起民众对事件的恐慌,而是要带动民众更加坚定信心,稳定人心,配合国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
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由于是对复杂事实的整体拿捏和综合把握,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主流传媒人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同时,记者还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跳出新闻事件本身以外去观察事件发生的来拢去脉,分析事件量变引起质变问题的产生。过去人们经常讲“采访无禁区,发稿有纪律”,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什么不能报,什么能报,以及应该怎么报,如何报,都要认真思考,认真对待,认真把握。不能拿来素材就出手,尤其对于那些“敏感的突发事件”,媒体必须要有自我约束机制,那些蛊惑民心,不利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公众利益的消息坚决不发,哪怕这个消息具有巨大的新闻价值。
由此看来,在公共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要充分运用自己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及时地搜集、表达公众的意见和需求,采用有效的传播方式,使公众的声音能够进入政府的决策议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国有所应,及时地宣传、解释政府的行动,努力营造有利于化解突发事件的舆论,维护社会的稳定。?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台机器,突发事件犹如机器突然出现故障,媒体就好比一台稳压器,它的职责就是采用各种方式,为维修人员鼓励,降低公众对突发事件带来的恐惧感,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倡导最乐观的舆论氛围,维护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