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会计凭证入档”新政下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之应对策略分析
2020-03-02□文|叶敏
□ 文| 叶 敏
会计档案是指原始凭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资料,作为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档案成为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重要记录和证据,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依据和成果,也是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会计档案的管理,使其得到妥善、合理的利用和存储是十分重要的。
会计档案电子化的政策背景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会计档案的电子化成为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在国家机关及各企事业单位普遍应用,各类电子文件大量产生,从日常的采购销售、会议差旅、货物进出口到款项收支,电子发票、财政电子票据、电子客票、电子行程单、电子海关专用缴款书、银行电子回单等电子票据已经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息息相关。
会计档案电子化的意义
作为会计核算的直接依据,会计原始凭证同时也是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电子发票等电子票据试点工作在全国的加快推进,包括发票、财政票据、客票、银行回单等在内的会计凭证的电子化时代已经来临,尤其是在当下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人员活动仍在一定范围内受限,但复工复产加速推进的形势下,电子会计凭证的推广应用更显紧迫。
经过多年的政策铺垫和技术发展,电子票据的普及,使得电子会计档案取代纸质会计档案,成为企业财务信息化转型的必然结果。电子会计凭证的获取、报销、入账、归档等,均已具备了电子化管理的基础,及时规范电子会计凭证的报销入账以及归档管理,实现会计凭证全流程电子化,对规范企业基础会计工作,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纸质会计档案的弊端
1.打印成本高昂,易造成资源浪费、加剧环境污染。
2.不利于资料的收集、传递、保密。纸质资料邮寄耗时长、易遗失,影响财务及时入账。
3.需要较大存储空间,管理不当容易造成档案的损坏、丢失、泄密,储存成本及风险较高。
4.纸质会计档案的共享程度差,检索、借阅、效率较低,档案调阅、管理记录难追溯,管理成本高,且不利于使用。
5.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大多涉及合同会签、销售发货、验收入库、出库耗用等多个环节,而传统纸质会计档案只能利用各单一环节经济业务产生的纸质票据,通过会计核算,人为地将其匹配,对经济业务的反映,缺乏必要的系统性,且容易产生偏差。
6.纸质发票易于造假,假票的流通容易诱发偷、骗税行为,严重扰乱税收秩序,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但假票的鉴定和查处,耗时耗力,难度较大。
电子化会计档案的优势
1.无需打印,可节约资源,避免环境污染。
2.企业在使用电子发票时,可利用网络和软件对电子发票进行提取,不仅能避免传递期间产生遗失,还可以大大提高财务入账的及时性。
3.硬件存储,在极大增加存储量的同时,大大减少对物理空间的占用,能够有效降低存储成本。
4.电子化会计档案共享性好,查询方便、快捷,可自动生成使用日志,信息记录及时完整,大大提高查询效率。
5.电子化会计资料的进一步普及,不但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而且可由系统自动将业务与单据进行匹配,增强会计核算业务的系统性。
6.可通过与税务相关部门接口对接,实现电子票据的验真、查重,避免票据重复入账问题,有效避免偷、骗税行为,维护国家税收秩序及经济安全。
新政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与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从信息的记录形式来看,电子化会计档案作为一种数字化信息,其归档和存储均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因此,存储硬件的寿命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的频繁升级,直接影响着存储信息的可读性;同时,操作失误、黑客、病毒攻击、硬件损毁、系统瘫痪等情况,也都可能造成数据丢失;另外,电子档案易复制、易篡改的特性,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电子发票推广之后,电子发票的重复入账问题也给企业带来较大困惑。
因此,随着会计档案电子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纸质票据将逐渐被电子票据所替代,那么,新政下,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将面临哪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呢:
1.如何保障电子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
2.如何有效避免电子发票的重复入账问题?
3.电子会计档案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如何得到保障?
4.海量会计档案信息的存储问题如何解决?
新政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应对策略分析
伴随着财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市场上,大量财务核算、分析管理软件不断推出,单据的远程传递、审核,会计信息的数据化处理、分析与共享都成为了现实。技术的进步不但极大地节约了人力和物力,优化了财务管理流程,提高了审核报销效率,也为会计档案的电子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各系统的运行相互独立,会计信息数据缺乏必要的联系。
作为记录经济业务的重要凭证,确保电子会计档案中,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以及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是会计档案管理的首要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须要从制度建设和技术支持两个方面着眼。
制度建设
新政下,为实现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效率化,首先须要立足电子会计档案的范围、数据存储所需硬件及环境、档案归档流程、保存期限、管理职责等方面的新要求,建立相应的授权审批、内控管理流程、数据比对、复核等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针对电子会计档案的收集、归档、调用、转移、移交等环节,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会计档案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安全。同时,新政伊始,为确保会计档案信息的安全,应在制度中明确设置合理的过渡期间,以利于会计档案管理模式从原有的”双套式”(同时保存纸质和电子两套档案)到”单套式”(仅保存电子档案)的平稳、顺利过渡。
技术支持
1.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
新政下,会计档案信息的储存介质由纸质资料转变为电子数据,将以电子数据形式,依附于存储设备存在。因而,对电子会计档案安全性的管理要求,必须从网络和设备的安全性以及电子数据安全性两个方面展开。
在充分考虑存储设备寿命的前提下,企业首先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病毒防范、存储介质安全性等方面的控制,对存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更新;其次,可以对会计档案数据实施多套备份(至少一套用于封存保管,一套供调阅查询),定期比对、复制,异地存放保管等方式,通过确保存储的设备安全,实现电子会计档案数据的长期安全。
由于电子化信息数据容易被修改,且改动不易被发觉,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高效的数据安全保护系统,对会计档案的收集、归档、调用、转移等关键环节的具体操作实施监控和日志管理,及时发现并记录对电子会计档案的任何改动,保障电子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可靠以及数据的可追溯。
2.会计档案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真实、完整的会计数据是确保会计目标实现的基础。作为记录经济活动内容的载体,发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会计原始凭证之一,是财务核算的重要依据,也是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控制税源的重要依据。假发票的通行,以及电子发票的重复入账,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同样,以真实票据虚构或隐瞒业务,亦会导致会计信息数据的失真。
因此,要确保会计档案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自动化办公系统、会计报账、核算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建立包括业务发起、文件审批、合同会签,预算审核,会计核算,数据归档等会计信息处理全过程的数据处理系统,集成电子凭证的收集、验证、处理、存储、统计、查询等功能,通过上传资料、数据转换、后台导入等方式,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到数据归档,从业务的源头,为企业电子会计档案全过程管理提供系统支持,杜绝假票和虚假业务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确保电子会计信息的流转高效、及时,数据真实、完整。
下面将以业务发生顺序为主线,分步描述各业务环节下,会计信息在系统中的流转情况及控制要点:
首先,在业务之初,由业务员在自动化办公系统中发起业务申请,系统按照企业预设流程,通过逐级线上审批,形成相应经批准的预算、合同及业务单据;
第二步,系统按照流程,自动将通过审批的文件数据,从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传入报账系统;
第三步,业务员在报账系统上传电子发票等与业务相关资料的电子票据,系统通过与税务机关对接的专用数据接口,自动实现对发票的查验,有效过滤假票;
第四步,财务部门通过会计报账系统,准确、完整、及时地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信息,自动进行发票查重,杜绝一票多报情况的发生;
第五步,业务员发起线上报销申请,系统根据企业预设的报销审批权限及流程,自动推送并完成线上审批流转;
第六步,会计核算系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过查验、过滤、审批后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生成财务核算数据,并建立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间的数据关联,以利于会计档案查询的快捷、高效;
第七步,会计核算系统通过归档接口,将电子会计档案数据按照档案管理部门规定的格式,传入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第八步,档案管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会计档案数据,按照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分类,并归档存储。
整合后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可以通过对权限规范合理的分配,加强对流程中各关键控制点的监控,对各环节产生数据的变动进行详细记录并形成日志,使单据的传递连贯可视。如此,不但能从源头上保障归档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也使所有数据具有可追溯性,从而实现了电子会计数据的可靠、可溯。
该系统将税务验证与会计报账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时全面融合会计核算系统与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以会计信息的全过程管理为原则,对会计档案电子数据进行管控,确保了会计核算信息和会计档案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结语
随着新政的进一步实施,通过“政策引导、转变观念、完善制度、技术革新、规范管理”的方式,会计档案的电子化,不但可以节约国家公共资源,减轻工作人员管理、查阅会计档案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提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对会计档案全周期、高效率、低风险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