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脑瘫双下肢矫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2020-03-02文永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双下肢脑瘫康复训练

文永燕

(南医大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0)

脑瘫是指一组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持续性障碍综合征[1]。而痉挛性脑瘫是脑瘫中最常见的类型。此型的特点为患儿运动发育迟缓,骨骼肌肌张力明显增高,以下肢最为明显。大龄脑瘫患者,由于长期的肌肉痉挛及肌力不平衡,往往继发不同程度的固定性的畸形,甚至骨性畸形。脑瘫的下肢矫形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解除肌肉痉挛、平衡肌力、矫正畸形,改善步态、稳定关节。本文选取我科2018年07月31日收治的1例脑瘫双下肢矫形手术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干预,提高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7岁,初三毕业学生,入院定性诊断:痉挛型脑瘫。患者因“发现运动发育滞后16年”,于2018年7月10日在我院行“双侧大腿内收肌、股直肌、腘绳肌松解+双侧腓肠肌腱腹部松解+石膏外固定术”,现为术后3周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于2018年7月31日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评估:精神、食纳、睡眠可,二便正常,营养状况良好。专科评估:FlACC(疼痛)量表评分为4分,中度疼痛;Morse跌倒评分为55分,高度风险;ADL中度依赖;认知功能稍落后于同龄儿,语言功能好;四肢肌张力增高,以双下肢明显,右上肢肌力V级、左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四肢易紧张性扭转,协调性欠佳,能独自坐翻爬,双手能抓握,精细动作完成差,右手功能较左手好,双下肢力量欠佳,扶持下可站立,不能独自行走;生理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双侧踝阵挛阴性;情绪较紧张,表现为固执、任性、依从性差,伴自卑、不平衡心理。颅脑MRI平扫示“1.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2.胼胝体发育不良”。入院后予给予改善循环、降低肌张力等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电疗、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配合疼痛护理、病房延伸康复护理、心理护理、ADL护理、跌倒风险防控、健康宣教等全面康复护理干预。住院17天,患者疼痛缓解,双下肢力量较前有所增强,四肢紧张性扭转程度降低,协调性有所改善,可独自站立,扶持下能行走,情绪稳定,予出院。

2 护 理

2.1 疼痛护理

由于患者手术后石膏固定3周,存在一定程度的肌萎缩,关节僵硬、肌腱挛缩伴疼痛,入院时疼痛评分为4分。有研究表明,疼痛对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和功能独立性均产生远期不良影响[3],利用加热的石蜡热敷于局部,可松解粘连,软化挛缩的肌腱,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为缓解患者疼痛,配合蜡疗、电疗每天一次;给予中药泡脚每天3次,热毛巾湿敷关节处每天2次;合理的休息及睡眠;手术部位肌群的被动牵伸训练每天2次。入院第3天,患者被动活动时疼痛明显减轻,疼痛评分由4分降至1分。入院第5天,患者基本无疼痛发生,疼痛评分为0分。

2.2 双下肢功能康复训练

2.2.1 第一阶段康复训练

此阶段的护理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消除肿胀、手术部位肌群的牵伸、松解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为下一步的力量训练做准备。入院3天内每天给予双下肢关节的被动活动,肌肉被动牵伸训练,包括膝和髋关节的被动屈伸、分腿训练、腘绳肌的牵伸训练、跟腱及腓肠肌的牵伸训练,每个动作5~10个,每日进行2次。患者入院3天后被动活动时基本无疼痛,关节活动度改善。

2.2.2 第二阶段康复训练

第二阶段护理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核心肌群和双下肢肌群的力量训练、异常姿势的调整,为下一步的站立做准备。方法: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力量训练;通过臀桥运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坐姿和站姿训练,每个动作5~10个,每日进行2次。并分阶段为患者布置病房延伸康复训练作业,每天由家属协助完成,护士督促指导。入院10天后日常姿势较前改善,能独站10秒。

2.2.3 第三阶段康复训练

第三阶段的护理的目的主要是强化力量训练及站立扶行训练。配合电疗、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加强站立、行走等康复训练,改善四肢运动功能。方法:腹肌、腰背肌、臀中肌力量训练;站立及扶行训练。每个动作5~10个,每日进行2次。患者入院10天后日常姿势较前改善,能独站5秒。出院时患者双下肢肌力提升至4级,能独站30秒-1分钟,床边扶行1~2米。

2.3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心理,给予全面的心理干预:(1)护士首先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2)成为患者的知心姐姐,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找出患者自尊紊乱的原因,帮助患者总结以往错误的人际交往方式,探讨正确的应对方式。(3)鼓励患儿多与他人交往。(4)并向患者介绍同病区康复成功的案例及一些励志故事,向患者讲解通过矫形手术+后期的科学康复训练,肢体活动功能可有效改善,激励患者积极锻炼,对患者每一步的努力和进步予以鼓励和表扬。(5)安排患者与同年龄阶段脑瘫患者之间的交流,共同承担对疾病的感受。(6)同时帮助患者寻求家庭和社会支持,利用微信群,邀请其好友及同学每天为其康复治疗加油鼓励。入院7天后患者心态较前乐观、开朗,能主动配合康复治疗。

2.4 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入院时,患者的日常生活都是依赖家属的模式,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52分。护士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自我参与日常生活训练的重要性,让患者主动参与各项日常生活活动。每天集中半小时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床椅转移、bobath技术坐位-立位的体位改变、穿脱衣物、洗澡及卫生处置等,在护理操作、巡视病房过程中随时随地监督病人日常生活的正确姿势,纠正病人错误行为。入院7天后,患者洗澡、穿衣、修饰、入厕、床椅转移项均有提升。出院时,复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70分,达到生活基本自理。

2.5 便秘的护理

患者术后石膏固定在家卧床3周,因运动,饮食的不合理出现便秘。入院后,护士经沟通,发现患者因环境不适应、恐惧,有故意憋大便的行为,并且为了减少排便次数,患者故意不进食水、蔬果。(1)首先进行心理疏导:抚慰患者以消除恐惧心理,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讲解规律排便的重要性及便秘的危害,以及长期使用开塞露会形成依赖加重便秘,逐渐纠正患者憋大便的不良习惯;(2)饮食管理:制定饮食计划,增加富含高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的摄入,足量饮水;训练排便习惯:(3)排便技巧训练:通过腹式呼吸训练方法增强腹肌力量,利于大便排出,训练时间为每次15~20分钟,每天≥3次;(4)腹部按摩:从回盲部开始,顺应肠道走向由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做腹部环状按摩,每天数次,每次按摩10分钟;(5)厕所改造:采用蹲坐结合的排便体位,使肛门直肠角度增大,同时增加重力作用使大便顺利通过。经过5天的护理干预后,患者8月6日便秘情况改善,能保持每天规律自主排便。

2.6 照顾者的知识宣教

由于患者家属急于求成,在入院1周内就让患者练习行走,护士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告知家属从力量训练-站立-行走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过程,为患者制定家庭及学校不同时段康复计划,从坐位平衡训练、重心转移训练、原地踏步训练等方面图文并茂的给予出院指导,便于家属强化理解及辅助记忆。指导家属对患者社交能力的培养,为将来回归社会打下基础。利用微信平台做好回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时给予纠正指导。

3 讨 论

脑瘫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承受者巨大痛苦,本文通过对我科1例脑瘫双下肢矫形手术患者从心理护理+病房延伸康复训练的模式,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获得了预期效果。患者情绪稳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下肢功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增强,未发生跌倒等不良事件。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疗效,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双下肢脑瘫康复训练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请您诊断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