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战化导向切实推动警务技能类课程改革

2020-03-02曾欣欣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警务公安技能

曾欣欣

(四川警察学院 警务基本技能教学部,四川 泸州 646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各项社会工作都有新的发展方向与全新命题,带来新挑战、新任务与新使命,也对公安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跟上时代步伐,势必创新公安教育理念,厘清教育训练思路,将实战化教学活动主动融入到公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公安民警的综合执法能力中来[1],全方面、多维度推动公安教育训练发展。

公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工作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2]。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不同的是,公安院校既要符合一般高等院校的普遍发展规律,又要着重体现公安专业建设特色。公安院校警务技能类课程教学作为公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专业性极强、职能定位非常明确的专业教育工作,它随着公安教育一同诞生并同驱并进,在整个公安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始终承载着培养专业警务人才、服务警务实战的重要职能,始终以培养适应现代警务发展需要的具有忠诚政治品格、严明法纪意识、良好人文素养、扎实专业知识、过硬警务技能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安专业人才为目标。走进新时代,以实战化为导向,根据实战需求,明确目标导向,创新警务技能类课程发展改革是公安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本文以新时代如何推动警务技能类课程实战化教学训练改革为出发点,结合形势发展需要,明晰实战化教学训练本质,以期切实推动警务技能类课程紧贴基层、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一、警务技能类课程实战化改革是应对公安工作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警务技能类课程是公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录体制改革的政策前提下,公安专业学生是充实基层警力、深入参与基层警务活动的重要后备力量,当前基层维稳处突任务繁重,聚众闹事、持械抢劫、妨害公务、暴力袭警等严重暴力案件频发,治安管理秩序形势复杂,当此形势下,公安专业学生警务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公安机关未来几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战斗力、总体执法处置能力都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警务技能类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发展,事关公安基层战斗力,事关公安工作大局。警务技能类课程的教学训练对此负有特殊责任,必须有所特殊要求,必须坚持特殊标准,这也决定了警务技能类课程的特殊指向。同时,必须准确把握公安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切合公安教育改革总要求,体现培养应用复合型警务专门人才的要求,凸显新时代公安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彰显公安教育特色。提升警务技能类课程实战化教学训练能力水平,使其顺利、彻底导入实战化教学训练方向,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推进公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持续性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公安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提升公安基层战斗力、服务新时代、深入服务基层的必由之路。对此,警务技能类课程的教学训练必须从公安教育的本质与公安机关的实际需求出发,主动回归公安教育本位,贴合公安工作实际,着眼基层,服务实战,实现“向改革要战斗力、向基层要教学内容”的重要制度保障。坚持将培养“对党忠诚”、政治合格人才为培育时代新警的首要标准,探索建立政治过硬、行业急需、警务技能素质过硬的公安专业人才,大力推进实战化教育教学改革,基本构建起紧贴警务实战需求的警务技能类课程教学训练体系,打造符合公安工作基本规律、符合警务人才培养规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警务技能“金课”,淘汰“水课”。及时跟进、了解警务实战前沿动态,科学调整教学训练内容和方法,创新警务管理训练一体化运行模式,积极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入创新教学训练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深度推进校局合作,积极推进一线民警参与教学,多模式、多层次提升教师的实战水平与服务实战能力。

二、当前警务技能类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提升警务技能类课程的实战化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是应对反恐维稳形势日益严峻、暴力犯罪和暴力对抗执法问题不断突出、广大民警面临的执法安全风险持续增多、实战伤亡时有发生的现实需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从目前公安院校开展实战化教学的情况来看,警务技能类课程的实战化教学训练与公安工作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新挑战还不相适应、不相匹配,甚至是严重滞后于这些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新挑战的客观要求。

一是长期以来,由于训练理念固化与制度陈旧老化等原因,现有的训练内容与训练模式始终处于低位游离、停滞不前状态,思想封闭,理念更新迟缓,在教学训练与科研创新方面原地徘徊,创新机制不突出,致使基础性训练滞后于形势发展与实战需求,对实战化训练开展的起源型动力不足。

二是具体教学内容与实战化要求还有差距。警务技能类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较多讲系统性、完整性,知识延伸性与扩展性层次较低,致使学用层次递进不明显,没有真正凸显实战导向,对实战化教学训练的引导作用不清晰、不明显。

三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警务实战衔接有断点,相互驳接不准,教学主要还是理论讲授多、实验实训少,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训学习缺位,单向灌输多、互动交流少,学生接受教学训练的主体性意识不强,参与深度不够,被动接受占主要方面,“游戏化”参与实验实训的现象普遍存在。研究型、案例式、推演式、对抗性教学训练还没有成为教学主体模式。

四是对实战需求的研究不深入、递进不准确,与实战部门的对接不准,“战”与“训”之间缺乏刚性联结,致使教学内容与实战需求之间必然性不强,实战化训练效果不显著,达不到实战要求而成为“假”性实战化教学。

五是教学条件保障与实战化教学需要不相适应,教学保障还存在单一化倾向,模拟训练仿真程度不高,不能较好满足实战化教学需要。

六是教师教官教学能力与实战化教学需要不相适应。部分教师经历单一,缺乏警务实战经验,教学底气不足,教学训练过程中“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完全沿用教材,创新、延伸、升华力度不强。部分教师对警务实战的掌握深度不够,研究不深入,对案例的提炼与开展相关实验实训等教学手段的能力滞后于警务实战形势发展,研究深度与广度呈浅表状态。

七是教师深入基层参加挂职锻炼、实践锻炼的深度不够,部分教师参加挂职锻炼、实践锻炼“两头挂”“两头跑”甚至“只挂名”,将挂职锻炼、实践锻炼当作“度假”或者“镀金”。

八是“校局合作”“校局共建”的潜力有待继续深入挖掘。合作、共建模式陈旧,思想观念存在偏差,长远观念与大局意识不强,统一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或缺位,缺乏必要制度保障,“校局合作”“校局共建”并未全面、深入展开,合作关系松散,以点对点合作关系为主,面对面的合作关系不突出,合作跟进的持续性不强。

三、强力推动警务技能类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在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面前,实战化教育教学工作只能深入向前迈进,决不能停滞不前甚至后退,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公安部在2015 年就下发《全国公安机关实战化训练推动年活动实施方案》,形成并确立“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的训练理念,以及“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规划[3]。深入推进警务技能类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务必结合当前警务技能类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困境,充分认识实战化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对警务技能类课程教学训练改革的顶层设计,强化实战化教学意识,强力推动警务技能类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坚持政治建设在警务技能类课程教学训练中的引领地位

习近平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坚持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政治属性是公安院校的第一属性,必须突出政治引领,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培养专门型警务人才的首位,坚持“公安姓党”的政治方向。防卫与控制技术、警械与武器的使用等警务基本技能是公安机关的“拳头”“刀把子”“枪杆子”,务必将公安工作中体现的“党指挥枪”原则落到实处,坚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以政治建设引领警务技能类课程教学训练。

(二)将推进实战化教学训练作为警务技能类课程实战化改革的首要任务

1.厘清思路,强基固本,夯实基础性训练

警务技能教学部门主要承担公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防卫与控制”“武器使用”“警察战术”等警务技能类课程的教学与训练。警务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与掌握程度关系到学生能否合法、合理、及时、有效应对公安执法实战活动以及公安机关的综合战斗力水平。要开展切实有效的实战化训练,夯实基础性训练、巩固基础是重要前提,在教学训练活动中务必牢固树立基础性训练是实战化训练重要前提的教学理念。多方面、多维度厘清教学训练思路,创新突破,推动基础性训练科目优化,制定立之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案并坚决贯彻执行。

2.革新理念,明确目标,凸显实战化训练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制约警务技能教学训练走向实战化的路障树大根深,实现彻底深入的实战化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实现实战化教学改革必须抱有攻坚克难、愚公移山之决心。进行实战化教学改革,应该以理念创新、革新为起点。而树立正确的教学训练理念,应从主体意识转化开始。长期以来,学生接受教学训练多是被动式接受,主动性意识不强,教师作为教学训练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必须把主体角色交给学生扮演,而不能反客为主成为教学训练的主体。切实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与主体性,推动学生参与警务技能类课程教学训练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良性发展,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炼,促使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掌握有“质”的飞跃,形成能力定型与实战需求互相合拍、相匹配的良性格局。充分彰显学生在警务技能类课程教学训练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思考和讨论,并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课程情况和实战需求,明确目标导向,凸显实战化训练。如“防卫与控制”课程突出主体思想意识,使学生脱离对单一、简单技能的掌握,将体能、实战中的自我防卫技术与擒拿控制技术等综合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使训练的实战化指向更加明确;作为培养人民警察与预备警官使用武器展开执法战斗活动技能的重要课程,使用武器是人民警察执法最高武力等级的强制手段,“武器使用”课程应有效融入实战背景,重点突出动态条件下近距离或极近距离的“武器操控”与“应激反应”技能训练,突出在执法现场高压态势、高应激条件下学生使用武器的技能不失位、不变形、不弱化,摒弃以往采用的简单粗糙的武器使用训练理念,即只看环数不看武器使用实战能力的弊端,使武器使用教学的重心不偏移于实战;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警察战术”课程加入武力使用等级判定、防暴恐处置等内容,切实培养学生在现场处置中的形势评估能力、程序意识、法制意识,强化安全理念的培养,解决好实用性与操作性、安全性与可行性、效率性与效益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全方位形成良性互动、互补的良性格局,真正实现与警务实战的同频共振。

(三)优化实战化教学方法,有序推进实战化教学模式

实战化教学是公安教育课程体系走向实用型发展的题中之义,强力推进“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是培养适应实战需要的现代化专门型警务人才的关键点。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将执法现场搬进课堂、搬进实训场,综合应用案例教学、实训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实现执法现场的深度还原,彻底改变学生对警务实战一无所知的现状,深度杜绝课堂以理论教学为主、基础性训练托底的现实困境。

1.实现警务技能类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切实加大改革实训课传统教学模式力度,在实训场馆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实训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课程内容,将多媒体教学与实训课程有效融合,让学生在一种生动形象的氛围中学习与思考,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深入开展案例教学与实战演练式教学

为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贯通和灵活应用能力,在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环节中,充分运用最新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了解,对成功案例的经验提炼与失败案例的教训总结,将案例搬进课堂,形成演练方案并组织演练,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培养和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贯通和灵活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彩弹训练系统”和“实兵对抗系统”等先进科技设备设施,通过分组实战对抗训练,进一步缩小理论教学和实践运用之间的差距,弥补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让学生学会在实战中扩展和提升知识技能,提升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和现场处置综合应用能力。

3.推广射击、战术、临战心理一体化训练

射击、战术、临战心理三者的有机统一与紧密配合是民警在警务实战中使用武器的制胜法宝。鉴于警务实战中使用武器的环境复杂性与危急性以及心理特殊性,会对民警造成不同程度心理冲击与压迫,而院校中的射击训练又很难制造全真实战环境从而给学生带来直观心理体验。对此,在警务技能类课程的教学与实训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多种带有逼真战术背景条件的训练内容,才能使战术射击训练更加真实化与贴近警务实战,不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关注学生在临战中的心理变化及其对警务技能发挥的影响程度,切实提升学生在临战状态下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与技能发挥水平。

(四)打造实战化教官团队

学生在院校阶段的知识掌握与对多学科、多科目的融会贯通,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作为教学训练的组织者与指导者的中心主导角色,实战化教学训练与实战化教学改革中,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是根本性问题[4]。推动人才强校、着力打造会实战、懂实战、教实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是实现实战化教学改革、切实推动警务技能类课程贴近实战、服务实战的决定因素。

1.将培养警务实战教官摆在打造实战化教官团队的中心位置

警务技能类课程教师虽普遍具有较丰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深入基层实践的时间普遍较短,无法对基层实际需要、需求及对实战化教学内涵产生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与警务实战的形势发展变化存在时间差、质量差。而从公安一线调入院校充实教师队伍的教师,往往实战经验过硬,而理论知识短缺,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5],因而以上两者都必须经过系统学习,教师下沉基层了解实战需求,从一线调入的教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必须多形式、多渠道加强教官队伍培训学习和实践锻炼,加强对警务实战教官的培养,健全培训学习机制、健全落实激励政策,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锻炼与业务知识培训,深入学习与自身教学工作业务相关的知识技能带入课堂,提高教学水平和实战能力,全面增强综合素质。积极鼓励教师适应教学科研和警务实战需求,积极倡导教师带课题和任务到公安一线开展业务调研、挂职锻炼,更多参与警务实战。强力推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培养高质量的实战教师(官)队伍,打造强有力的实战训练团队。

2.将团队教学落到实处

深化警务技能类课程教学改革,团队教学是主要着力点之一。着力建立以警务技能专业教师为主、临近相关专业为辅、资深基层实战教官为补充的教学团队,促进三方协同共进、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科学团队布局[6]。凸显团队教学优势,发挥团队力量,凝聚集体智慧,优化传帮带梯队结构,挖掘潜力,促进个性发展,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发挥团队教学示范作用,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老带新,专人指导帮扶,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并向一专多能“复合型”方向发展。

(五)持续拓展实战化交流合作空间

公安院校不能关起门来搞科研、搞创新、搞建设,作为公安民警时刻用得着、随时可保命的警务技能类课程更是如此。学院教师与公安警务实战一线单位要建立长效性的交流合作机制,推进理论理念、实战经验的相互交流互补,促进学院教师、资深民警之间的双向交流与流动。顺应公安工作的新需要、新要求,紧紧围绕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跟进、全面了解警务实战前沿动态,科学、及时调整教学训练内容和方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依托“双千计划”“双向互派”等平台,强化与警务实战一线对接,努力探寻警务技能基本理论与警务实战的衔接点,建立高素质警务专门人才培养共同体,形成既有理论高度更符合实战需求的教学课程内容和科研成果,达成警务技能类课程教学训练与警务实战无缝衔接,强力推行并形成“实战需求-组织训练-实战检验-改进训练-促进实战”的模式和良性循环的必然回归进行有益探索[7]。

1.建立教师挂职锻炼、实践锻炼常态化机制

贯彻落实强力推行行之有效的基层挂职炼、实践锻炼机制,定期派遣院校从事警务技能教学训练的教师赴基层进行为期至少3—6 月的挂职锻炼、实践锻炼,将其与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绩效考核建立刚性联结,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最大限度激励、激发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强化对挂职锻炼、实践锻炼的监督检查,明确实践任务,促进建立“带任务下基层,有成绩回院校”的必然模式,让挂职锻炼、实践锻炼真正落地。

2.依托“双千计划”“双向互派”平台,引进资深警务实战教官参与教学

切实通过公安部“双千计划”等有效的合作交流平台,发掘基层一线警务人才,选派长期参与警务实战的一线资深民警走进课堂、实训场,深入参与警务技能类课程教学训练活动,运用其资深实战经验对学生进行教学、训练,通过讲解真实案例,形成实战演练方案付诸实践,带给学生最直观的教学体验、提升对警务实战的理性认识高度,促使认识实战、重视实战的思想转变。丰富警务技能类课程教学形式,以促进警务技能类课程教学与警务实战同步驱进。

3.拓宽“校局合作”交流合作沟通渠道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校局合作是警务技能类课程深入导向实战化教学改革、深化专门性警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警务技能教学部门要与公安机关一线单位特别是参与执法实战活动较多的公安派出所、巡特警、交管部门建立结对机制,双方在课程内容设置、实战需求、实战经验、实战教训等多方面开展紧密交流[8],依托基层一线执法部门参与对学生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提前了解实战现状,激发、调动学生参加警务技能教学训练的积极性。构建实验、实训、实习、实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推进教学向实战一线延伸,因地制宜开展“实地、实景、实警、实战”现场模拟教学,深化对学生实战应用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警务公安技能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环球警务专访
拼技能,享丰收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