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天条件下交叉口骑行者行为分析及改善设计

2020-03-02程洋CHENGYang王森WANGSen陈杰CHENJie

价值工程 2020年36期
关键词:晴天行者交通量

程洋CHENG Yang;王森WANG Sen;陈杰CHEN Jie

(蚌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蚌埠233030)

0 引言

非机动车作为一种轻便、灵活的交通工具,一直以来是大多数人中短途出行的首选方式,但是,由于人们出行规则意识的淡薄,非机动车在城市道路上的骑行一致混乱不堪,所以,非机动车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18年出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对电动车做出了严格的规范,然而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加之现有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主要集中于解决机动车拥堵等问题,而忽略了对于非机动车的研究与有效治理。对于常见的雨天不利条件下,非机动车的管理与控制措施更是缺乏,这导致了非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及行为特性产生了变化,从而间接致使交叉口不安全因素及隐患增加。

对于雨天甚至于恶劣天气对交通组织与管理影响的研究一直以来较少,而对于非机动车的相关研究则更是少数。恶劣天气很大程度上影响车辆的性能与驾驶员的心理,从而使得路段及交叉口事故率上升,本文对于雨天条件下非机动车骑行者骑行心理及行为的研究,对于雨天条件下优化交叉口交通组织、增加交通管理措施尤为重要。

国内针对于恶劣天气条件对交通状态的影响研究较少,缪泽分析了恶劣天气条件对于驾驶员的生理反应特性,情绪、年龄、驾驶疲劳等都会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产生影响,并对于提高驾驶员的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1]。陆抗做了关于驾驶员生理反应与行车安全的试验,选取了20 名驾驶员进行了操作、心率、眼动特性进行了分析,但他的试验仅仅局限于对于驾驶员的研究,而没有进行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也缺乏一定的建议[2]。对于交叉口内部非机动车骑行行为的研究许多研究者也进行了分析。潘晓东等人通过对一些驾驶员的试验与问卷调查,认为非机动车的骑行者在骑行时主要受机动车的影响,并通过对非机动车的车速分析证明了通过交叉口的设计分二次通过路口是非机动车通过交叉口最安全的形式[3]。曹士强等人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非机动车各种速度特性,建立了关于非机动车在城市路口骑行时的行为特性模型,并论证了该模型的的实际效果[4]。此外,在如何缓解恶劣天气条件对于交通组织的影响的问题上,周钰杰等人针对恶劣天气的交通通过实验设计出了在此条件下的信号灯辅助装置,这对于在恶劣天气下驾驶员因无法看清信号灯而导致的交通问题有很大的缓解作用[5]。高心纬则在交通管理措施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通过采取疏导、限行等手段进行交通管制,从而降低恶劣天气对于交叉口事故率的影响[6]。

1 实例分析

本文以蚌埠市延安路与涂山路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交叉口几何结构、交通流动态参数等基本数据的调查,绘制交叉口几何结构图,如图1,并得到交通量、车速、延误等参数。最终通过vissim 仿真得到晴天及雨天条件下非机动车延误、车速对比,从而分析得到雨天条件对非机动车驾驶员骑行行为的影响。

图1 延安路与涂山路交叉口几何结构图

1.1 交通量调查

采用录像法及人工计数法对延安路与涂山路交叉口晚高峰非机动车交通量进行调查,特意选取了晴天及雨天分两次于17:00-18:00 在交叉口进行交通量调查(两次调查时交通量时间段相同,交通量大小相差较小)。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见表1。

表1 非机动车车辆折算系数

根据以上非机动车的车辆折算系数,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对该交叉口晚高峰交通量整理如表2。

表2 雨天交叉口非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汇总表 (辆/h)

由表2 可以看出,雨天条件下非机动车交通总量相比于晴天条件,总量从4194 辆/h 减少到了3978 辆/h,这也表明了由于雨天的缘故,许多骑行者都选择增大车头间距来获得通过交叉口的安全感,并且放低车速,甚至放弃出行,这也导致了交通量的减小。但是由于交通需求的不变,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量并没有产生较大的下跌。

1.2 车速对比

通过对晴天及雨天条件下不同的200 辆非机动车进行区间车速调查,得到该交叉口晴天及雨天条件下非机动车车速对比如表3。

表3 晴天及雨天条件下非机动车平均车速对比

从表3 可得,雨天条件非机动车平均车速为16.9km/h,而晴天条件下非机动车平均车速为18km/h,从驾驶员角度来说,雨天条件下交通环境较为恶劣,路面湿滑,车速过快容易产生侧滑等现象,因此大多数驾驶员都会选择放低行驶速度,因此也使得雨天条件下非机动车平均车速较晴天条件下减少了2.1km/h。

此外,可以看出,雨天条件下,车速在16-20km/h 区间的累计频率从74%增长到了81.5%,这更加说明驾驶员存在着小心以及害怕的心理,从而选择了较低的车速通过交叉口。

1.3 延误对比

表4 延误对比

由表4 可知,交叉口各进口的直行及左转延误均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延误增加较大的是东进口左转,由72.7s 增加到了79.3s,增加较小的南进口的直行,由4.8s增加到了5.8s。这也说明由于雨天条件导致了非机动车骑行者选择了较低的车速,而且雨天条件导致机动车延误也增幅较大,从而影响了非机动车的平均延误。

1.4 行程时间对比

通过VISSIM 仿真软件,仿真出该交叉口各进口的行车时间数据如表5。

表5 行程时间对比

由表5 可知,各个进口的非机动车直行与左转延误均有较大的增加,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雨天情况下,非机动车骑行者更倾向于选择较低的速度骑行,而且雨天条件使得交叉口整体延误增加,也使得行程时间的增加,较为明显的是南进口左转行程时间由41.9s 增加到了52.3s,这也与南进口非机动车左转交通量较大有关,因此,雨天条件使得非机动车骑行者产生了一定的畏惧的心理,从而降低车速,增加了通过路口的时间。

2 管理建议

雨天条件下非机动车的管控措施较为缺少,而对于驾驶员来说,为了更好地应对像雨天这样的恶劣天气,大多数非机动车驾驶员更乐意选择从自身车辆出发,为车辆加装防雨棚等装置,这样的装置虽然能够有效地预防雨雪天气对于驾驶员自身的影响,但这种并不符合国家规定,也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会影响驾驶员时限,并且也会对机动车驾驶员造成困扰。

2.1 交通管理措施

①在交叉口施画专门的行驶路线,如图2。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升交叉口交通组织水平,也可以提高交叉口安全程度。

图2 交叉口非机动车专用行驶区域

②对于有条件的路段,应在国家标准的要求下实行机非隔离,从源头上斩断雨天条件对于机非冲突的影响。

2.2 驾驶员管理措施

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普及行车安全知识,提醒其不准擅自在非机动车加装非法的防雨装置,提倡在雨天条件下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3 材料及装置优化

①研究不仅可以防雨,同时也不影响非机动车驾驶员行车视线的装置,将其放置于非机动车,从而使得骑行者能够安全的在雨天条件下在道路上行驶。

②对路面沥青材料进行优化,通过对改变集料级配、沥青胶浆与集料混合料之间的配置比例,或者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材料选择。从而提高路面防滑系数,为非机动车骑行者增加心里安慰。

③在非机动车行车路面上铺设防滑能力较好的特殊材料,使得非机动车骑行者能够安心以正常速度通过交叉口,不影响交叉口通行效率,也保证了交叉口的安全程度。

3 结语

本文通过选择蚌埠市一典型交叉口,对其进行交通数据调查,比较晴天及雨天两种情况下非机动车的平均车速、延误、行程时间,从而分析出驾驶员在雨天条件下存在的急躁、小心等复杂心理,这样的心理影响了驾驶员的行车判断,对于整个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与安全程度造成了影响。最后,本文还根据实际情况从三方面提出了雨天条件下规范交叉口非机动车行车安全与秩序的管理措施。

雨天条件对于交叉口交通流状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交通管理者来说,雨天会导致路口安全性降低,从而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增加了交通管理的难度。对于非机动车骑行者来说,雨天条件使其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心理,从而在行动上体现出了降低车速的行为。

然而通过对于交叉口交通管理方式的改善以及一些路面材料的优化,可以缓解非机动车骑行者的焦虑以及畏惧心理,从而使其大胆的通过交叉口,不影响交叉口整体的通行效率,对于缓解雨天条件下交叉口经常容易堵车的问题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晴天行者交通量
基于ETC门架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量转换探究
做“两个确立”的忠实践行者
逆行者
它若安好,便是晴天
一起来写“雪”
Cлово месяца
最美逆行者
基于动态差法的交通量监测技术应用
晴天有时下猪
高速公路补偿交通量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