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020-03-02蒋建平JIANGJianping李琰LIYan

价值工程 2020年36期
关键词:感兴趣显著性问卷

蒋建平JIANG Jian-ping;李琰LI Yan

(①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上海201418;②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54)

0 引言

2015 年两会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因此从创新创业的内涵和特征出发,总结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努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是迫切需要的。本文以某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研究对象,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研,总结出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的主要因素,并利用回归分析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带动当地地区经济发展。

1 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

1.1 文献综述

随着国内外学者们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的不断深入,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和框架结构。门瑞雪(2015)侧重点在于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可视化评估。唐瑶(2015)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将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邱文伟(2015)提出高校多组织学科知识竞赛将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陈桂香(2015)认为应该协同的角度出发解决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协同机制理论;韩立(2017)提出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理念和体系、加强双创平台建设等措施。本文将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实证分析。

1.2 理论假设

1.2.1 SWOT 分析理论

大学生群体自学能力较强、充满朝气、勇于拼搏、喜欢挑战新的事物,是创新创业的主要群体。近年来,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随之高校也开设了众多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但高校在目前创新创业体系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之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形成积极的创业意识,缺乏创业实践过程,对市场的分析能力欠缺。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对创新创业是否感兴趣”与“是否了解国家的相关创新创业政策”有显著关系。

1.2.2 CTP 评估理论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CTP 评估和评价模型主要通过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理论、创新创业实践三部分进行评价。主要评估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敏感性、警觉性、实践性、专业知识储备技能。因此可提出如下假设:

H2:“性别”与“对创新创业是否感兴趣”有显著关系;

H3:“大学生所在年级”与“对创新创业是否感兴趣”有显著关系。

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2.1 量表设计

问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收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年级、性别、专业等,共4 道题;第二部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的基本调查共18 道题;第三部分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创业知识、创业觉悟、创业素养进行测量,共设置7 道题。

2.2 数据收集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某地区高校大学生。研究小组于2019年3月初对问卷进行预调查,之后对问卷内容进行完善,于2019年3月中后期进行正式问卷数据的收集。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工具在线上采用完全匿名的形式发放问卷。最后,从每所院校收集121 份问卷,收集到的有效问卷共605 份。

2.3 信度和效度检验

表1 变量测量项

本文使用SPSS 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Cronbach’s 的值大于0.9(见表1),说明整体问卷的可靠性很好并且主体量表的信度系数良好,可靠性很高,量表中变量的内部一致性较好,说明问卷设计比较合理。

测量效度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 对问卷的结构进行检测,求得KMO 值为0.881,Sig 值为0.000(见表2),说明所得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2 问卷第三部分KMO 和Bartlett 检验

3 模型相关性和回归分析

3.1 模型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以皮尔逊Pearson 相关系数考察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在0.01 的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标记为**)。

3.1.1 “对创新创业是否感兴趣”与“是否了解国家的相关创新创业政策”的关系

从表3 可看出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相关显著性的相关系数为0.926,显著性的值为0.00<0.05,故说明接受假设H1,即认为“对创新创业是否感兴趣”与“是否了解国家的相关创新创业政策”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

表3 “对创新创业是否感兴趣”与“是否了解国家的相关创新创业政策”相关性分析

3.1.2 “性别”与“是否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关系

从表4 中可看出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相关显著性的相关系数为0.753,显著性的值为0.00<0.05,故说明接受假设H2,即认为“性别”与“对创新创业是否感兴趣”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

表4 “性别”与“对创新创业是否感兴趣”相关性分析

3.2 模型的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证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是否感兴趣与大学生对国家出台的有关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了解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是否感兴趣为常量,以是否了解国家政策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在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得知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是否感兴趣与其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了解程度之间有很强的线性关系,说明接受假设H3。此外,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学校是否开展相关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测量,发现两者之间显著性为0.000<0.05,得出学校是否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了解国家的相关创新创业政策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创新创业的兴趣。男性大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更高。高年级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创新创业兴趣。因此就从大学生自身培养,高校与政府协同为抓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2 建议

①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补充,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多方面的素质。②高校应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改革。高校既要加强对课程体系和教材资源的建设,注重教材内容创新性、实践性、实用性,也要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组织专业的教研团队、创业指导小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指导,避免学生盲目创业。③以政府为主导,创造多元参与的外化环境。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审批流程,出台更多的优惠、便捷政策,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扫清阻碍。

猜你喜欢

感兴趣显著性问卷
更 正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问卷网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