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公共区域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情况调查
2020-03-02安海燕李松琴李占结张永祥
张 翔,安海燕,李松琴,胡 霞,刘 娟,李占结,杨 悦,张永祥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29)
医疗机构产生的废弃物通常分为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两大类,不同类别的废弃物应放入相应的容器和包装袋中,不能混放。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疾病的传播[1-4];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中,会造成处置成本增加以及可再生资源的浪费[3, 5]。为此,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等办法和条例,以此来约束和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分类。国家“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并推进医疗废物安全处置[6],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分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医疗机构尤其是大型综合性医院,每日各类废弃物产生量巨大,废弃物分类工作任务艰巨,管理难度大。医疗机构往往都较为重视对医院职工医疗废弃物分类的宣教和奖惩,病区区域患者的行为也相应受到监督,因此,在病区区域医疗废弃物分类工作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开展;而在门、急诊大厅及候诊区、住院部大厅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区域,外来就诊者及其陪同人员众多,这些人员很少有机会接触医疗废弃物分类的宣教和指导,因此可能存在的问题较多[7]。为了解医疗机构公共区域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情况,2017年7月,本研究选择一所拥有三千余张开放床位、日均门急诊量过万人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对其公共区域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培训志愿者 招募志愿者6名。调查前对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有效地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如何正确识别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等,使其熟练掌握调查方法和要求。
1.2 问卷调查 6名志愿者分别在医院门、急诊大厅及候诊区、住院部大厅等公共区域对外来就诊者及陪同人员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以便了解此类人员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的认知情况,调查表不记名。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历、日常生活中生活垃圾分类习惯以及在医院环境中对于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和习惯等。
1.3 现场检查 将6名志愿者分成3组,每组2名,每组中1名配有火钳和手电筒,另1名负责记录。3组志愿者分别检查门、急诊大厅及候诊区域、住院部大厅、走廊过道等公共区域的全部医疗废物桶和生活垃圾桶,仔细检查其中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情况,包括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两种情况。
2 结果
2.1 认知情况 向外来就诊者及其陪同人员随机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96.00%。85.42%(82/96)的被调查者为初中及以上学历。问卷调查表最后一项为自选手填项目,项目内容为“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就诊人员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您有何建议?”,共有10名被调查者填写此项内容,其中8名被调查者认为医院应当设有明显的标识以提醒和指示患者如何进行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见表1。
表1医疗机构公共区域外来就诊者及其陪同人员对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认知情况
Table1Cognition of patients and their accompanying persons on classification of medical waste and domestic waste in public area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调查项目人数(n=96)构成比(%)日常生活中会主动进行生活垃圾分类5759.38知晓医院医疗废弃物有“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之分5759.38 知晓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该分别丢入哪种颜色的医疗废物桶和包装袋3233.33 认为医疗废物可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再次利用2829.17认为所在医院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标识不明显7477.08曾接受过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方面的宣教99.38愿意今后在就医过程中主动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处置6365.63
2.2 现场查看情况 现场查看医疗废弃物桶共计103个,其中生活垃圾桶85个,医疗废物桶18个。发现35个(41.18%)生活垃圾桶内存在医疗废物混入现象,其中32个生活垃圾桶中混有棉签,6个生活垃圾桶中混有医用口罩,3个生活垃圾桶中既混有棉签又混有医用口罩;15个(83.33%)医疗废物桶内存在生活垃圾混入现象,混入的生活垃圾种类包括食物残渣、饮料瓶、废纸等。
3 结论
医疗机构公共区域医疗废弃物分类问题严重,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现象十分普遍。通常更关注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这一现象,它不仅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如被有关监督部门发现后往往还可能面临十分严厉的处罚,医疗机构负责人还可能面临行政处分[8];而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这一现象,由于相关罚则并不多,往往容易被忽视,但该现象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如造成不必要的处理费用支出、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以及处理过程中导致环境污染的加重等。随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出台,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整治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监管力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85.42%为初中及以上学历,一般来说接受过一定程度教育者的环保观念及个人素质相对较高[9]。59.38%的被调查者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说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有垃圾分类意识,然而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需要很多代人的共同努力[10]。65.63%的被调查者愿意今后在就医过程中主动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不以为然。59.38%的被调查者知晓医疗废弃物有“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之分,仅有33.33%的被调查者知道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该分别丢入哪种颜色的医疗废弃物桶和包装袋,仍有29.17%的被调查者认为医疗废物可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再次利用,只有9.38%的被调查者曾接受过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方面的宣教。这也说明了面向大众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教严重缺乏,这类宣教应该从小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11];政府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社区宣传栏等手段,开展公益宣传活动[10];医疗机构内部也应利用多媒体显示屏、海报、宣传栏、入院宣教等途径做好医院内宣教工作[7, 12]。
除了加强对大众的宣教,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宣教也不能忽视,研究[13]表明,经过良好、系统的医疗保健机构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培训的医院工作人员,对医疗废弃物分类管理可以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调查者中,77.08%的人认为所在医院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放置标识不明显,并且多名被调查者直接在最后的建议栏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因此,应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指示标识,使标识更加直观、醒目、人性化、通俗易懂[7]。各种医疗废弃物桶的摆放位置与数量也很关键,医疗废弃物桶的摆放要尽量方便患者使用,这也是需要管理部门研究的问题。另外,要发挥医疗机构内部的监督作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门急诊、物业等部门应加强监管,建立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及志愿者队伍[12],在医疗机构公共区域进行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与管理。
根据国卫办医发[2017]30号文《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截止,所有医疗机构除了应严格将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分类以外,还应实施将生活垃圾按照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分类管理[12],不得混放,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又将是一项新的任务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