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春秋战国的艺术形式与艺术之美

2020-03-02张婧喆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漆器楚国工匠

□张婧喆 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自公元前771年开始,“礼崩乐坏”的西周王朝迁都洛邑(今洛阳),标志着统治了200 多年的西周王朝结束,东周开始。东周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此时诸侯混战,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的一段时期。

一、时代巨变与艺术转型

东周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国家名存实亡。周天子设九鼎于庙堂之上,以示王权的至高无上,而楚庄王北上,竟敢问鼎轻重,政治局面的混乱程度可见一斑。然而,政治的混沌,却给了民间工匠能够自由地表现自我的时机。西周时严格的阶级制度使工匠工艺受到限制,呈现公式化。例如,商周、西周的青铜器,皆表现永恒、威严和庄重,体现祭祀的仪式感;春秋时期,少了阶级制度的限制,工匠开始为了“好玩好看”而做器物,如立鹤青铜方壶的轻盈、活泼。

西周时期,器物呈现出规格化的过程,器物美具有一致性;东周时期,工匠则像是在不断尝试,创作自由,精神难得。可以说历史上艺术首次被重视、原创力最高的时期是春秋战国,工匠们制作器物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美,并一直延续,直至后来佛教传入。

这一时期,工艺上出现镂空、鎏金、金银错。另外,铸造青铜器的一种精密方法“失蜡法”,也在春秋时期发展成熟,装饰纹样上出现盘龙纹、勾莲纹、卡通动物纹等,尤其盘龙纹对后世影响很大。最值得一提的是,此时人的造型出现在青铜器具上,艺术的觉醒其实质是人的觉醒。这一时期,人对自身的自觉性越来越高,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二、百花齐放的艺术形式

(一)楚国

楚国在今杭州境内。楚国漆器的高度发展,是中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其漆器充满浪漫、神秘主义,幻想性很高。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地域优势,使得该时期的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

首先,楚国具有生产、制造漆器的自然物质条件。楚国处于长江汉水流域,有着肥沃的土地和温润的气候,生长着大片漆树、油桐,有着丰富的竹木资源。这些都是漆器生产必备的原料。

其次,楚国漆器的发展与其疆域的开拓、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楚人不仅接受了北方中原漆器装饰技术,还与秦、巴、蜀等国广泛交流,使漆器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有楚国特色的漆器工艺系统。楚国漆器对当时中原和巴蜀地区的漆器工艺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对后来的秦汉漆器具有启迪作用。例如,在制作工艺方面,秦汉时期沿用了楚国漆器挖制、斫制、雕刻胎骨的方法;在纹饰方面,楚国盛行的龙纹、豹纹、鹿纹、鸟纹、羽毛纹、凤纹等动物纹样和圆点圆圈、三角形等几何纹样依然在秦汉时期盛行;在造型艺术上,秦汉漆器也继承了楚国漆器模仿陶器和青铜器造型艺术的传统。

(二)中山国

中山国在今河北境内。中山国号称战国“第八雄”,几度立国,强盛一时,终被赵武灵王惨烈扼杀;这个存世200 多年,在《史记》等历史典籍中若隐若现的国度一直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中山国领土较小,艺术风格却多变、形态迥异,展示出工匠自得其乐、充分发挥特色创意的氛围。如图1 所示,“中山王十五连盏烛台”,在一根作为中轴的灯柱上,前后左右各伸出十五个灯盏。整个灯架犹如一株参天大树,树上有六只猴子玩耍,两只飞鸟栖息,树干上还刻有一条盘龙,在这样一株“大树”上,人、猿、鸟和龙都被刻画得小巧而生动,其与树之间的悬殊比例恰恰造成了一种结天联地、浩渺无际的空间感。“中山王十五连盏烛台”构思巧妙,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富有生活气息。

“黑陶鸭尊”(见图2),是一件罕见的模仿鸭子造型的装酒容器,堪称一件设计新颖的杰出艺术作品。此尊以鸭嘴为流口,以铲状尾部为柄,壶身下加两只扁蹼足,虽然外形朴拙得像一只没有丰满羽毛、蹒跚步行的鸭子,但憨态可掬。尊身漆黑光亮,镶嵌着线条精细的白色图案;肩上装饰内填横线的卷云纹或变形的兽纹;下部装饰着头尾相反的几何形纹,壶嘴有相背的圈纹。

(三)秦国

秦国在今陕西境内,这一地区自然气候干燥、阴冷,与沿湖而栖的楚国艺术所传达的神秘、浪漫不同,秦国艺术更加具象化。例如,陕西兴平出土的一件秦国的“错金云纹犀尊”(见图3),高34.4 厘米,竖起两角,两耳支棱,全身肌肉起伏,厚厚皮肤上的褶皱也被精细表现,四足粗壮。身上遍布云纹,是以金丝、金屑错成的,金彩闪烁。眼用黑色料石镶嵌,相当华贵。它的背上有盖,下唇有细管可作为出口,既是写实的雕塑,又是实用的酒器。

(四)其他

蜀国是在四川盆地长期存在的古国,不同时期发展出的文化包括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十二桥文化,后于公元前316 年被秦国所灭。秦国将蜀国人像带到中原,后期可见秦墓中有很多人像雕刻,都与蜀国有关。蜀文化为统一后的秦文化提供了先导。其他各国,如燕国,在今东北境内;赵国在今河北、山西一带,与外来游牧民族接近,具野性风格;齐鲁靠近海边,有种神仙思想、幻想性,等等。

艺术的地方风格是弥足珍贵的,即便是任何一个最不起眼的地域,将来也可能会是提供一流文化的渊源之所[1]。

三、百家争鸣的艺术之美

春秋战国,开始以铁器打造农具。这一时期生产量扩大,客观物质发展,促进社会富足,一个爆发的时代对艺术形式的改革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比过去,社会富足了,随之便产生了炫耀的艺术现象。诸子所奉承的理想是在美与艺之间找到调和点,但这必然导致其陷入两难境地。

一方面,工匠没有以往的限制,渴望自由无约束的创作。例如,“错金”工艺是春秋战国才有的技术,从美的艺术方面出发,工匠渴望表现技法与创意;另一方面,诸子从社会及思想出发,对于器物的形制、对于什么是美的,也有不同的思考。

春秋时期的豆型器,出现上下可以置换的形式,在美学上表现出一种组合的新颖的盛器形制(见图4)。而这种上下可以颠覆的形制,对于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严格坚守社会等级制度的儒家学派来说,并不属于时代美学风格的革新,而是对社会固定伦理的颠覆。正如孔子面对形制由敦厚到拉长,不再仅作为酒器而兼具观赏性的觚时说:“觚不觚,觚哉,觚哉”。

孔子认为,美应该是有过去秩序的延续,美在这里变成了社会继承的规矩与制度。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在孔子基础上有所发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认为,为了“善”可以牺牲美,即便社会物质、技术高度发展,也应从“善”和社会伦理道德角度出发思考造物,“美兼善”才完美。

墨子是绝对和平主义、悲观主义者,极端反对当时的美学意识。从《非乐》中可以窥见墨子对统治者荒淫享乐的批判观点。而荀子在《乐论》中的观点与墨子大相径庭,看到了音乐在整个社会进程中的作用,音乐不仅能体现王道,在教化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荀子还指出音乐与礼发挥功用的形式是不同的,音乐能使人沟通,礼则使人有区别[2]。

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心灵反省是美,但美不要太多。美是回到朴素状态,返璞归真。

鎏金工艺,是将黄金熔于汞中,加热汞挥发,在器物表面形成金黄色镀层。汞的挥发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由此,庄子产生对美的悲悯,认为人是物质的主人,而不应是其奴隶。美,到最后是对自己心灵的超越,借助于面前事物,最后能否回到心灵感受的主体。人应找到自己对美的独特感受力量,把人从艺术品带到大自然中。人的音乐很美,但还有更美的天籁,可能是海风、鸟鸣声,人如果没有从心灵中呼应出感受,仅“人籁”是不够的,若能达到无我之境的“天籁”状态,才是通往逍遥游的重要途径,才是大美之境。面对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的思想,庄子有种新的笃定,找回做人的本体才不会目迷耳乱,找回美的本体才使心灵得到安静。

结语

春秋战国在工匠发展工艺、形式上求新求变的同时,还出现了一群了不起的哲学家在思考人的自觉性、思考什么叫美,为人们规划出真正的反省跟觉悟。春秋战国时代是由封建制向郡县制过渡的时代,是先进的封建生产关系战胜落后的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时代,是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诸子蓬起和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时代。思想的活跃、文化的繁盛、艺术的创新,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氛围。文化兴邦、文化立世,当代中国设计迫切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思想价值体系中寻找认同,并将其中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化弘扬开来、传播出去,从而提高当代中国设计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漆器楚国工匠
90后大工匠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工匠风采
《自相矛盾》扩写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小燕子
工匠神形
漆器收藏三问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