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选修课程设计

2020-03-01何黎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选修课程中学生物核心素养

何黎黎

【摘要】生物选修课程《植物日记》以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背景,给予学生动手的空间和理论支撑,增加学生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体验生活化的生物学,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让他们有所学、有所获、有所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生命观念认识生命现象,探索生命奥秘,增强学生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意愿和责任感。本文详细的介绍了选修课程《植物日记》的背景和意义、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式、课程实施的反思。

【关键词】中学生物;核心素养;植物日志;选修课程

一、课程背景和意义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體现,其中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生物学科作为科学探究模块下的重要课程内容,我们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开发了《植物日记》课程。

《植物日志》的课程理念是,扎根生活,让生物教学更生动。《植物日志》以植物的种植为主线,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扩展学生对生物学的认知,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寻找证据、验证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提升生物科学素养,还能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参与科学探索的实践、感悟生物学思想、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

生物教研组根据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编写了《植物日志》课程指南和课程手册,课程指南包括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评价五方面内容。

整个课程设计贯穿植物的一生,但大多数植物种子适于春天萌发,所以该课程适宜上学年开设,又因课时有限,课程连续性较强,所以笔者将一些调查、资料收集整理以及观察记录等安排在课外进行,实现课堂内外无边界。

三、课程实施

选课前,学校统一对所有选修课程进行问卷调查,《植物日志》在32门选修课拟选意向中排名第三,最终通过学校网络平台,16人成功申报该课程。为了解这16人的生物学学科素养,笔者对这16人进行了课程实施的前置调查,结果显示了解一定生命观念的只有4人,具有较强科学探究思维的只有2人,所以笔者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一)建立直观认识,形成生命观念

大多数学生虽然对生活中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较熟悉,但对其生活史、生态因素等均处于未知状态。植物的一生都可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如通过观察果皮的有无来区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种子,通过子叶数目多少来区分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观察萌发的种子的胚根、胚芽、胚轴,观察不同植株的组织、器官,形成多细胞生物体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等重要结构层次,深入理解系统观和结构功能观。通过观察黄瓜、番茄等作物由花发育成果实的过程,观察向日葵的向光性、观察连日暴雨对向日葵结实率的影响,直观认识理解光合作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年生的农作物在结实后最终会枯萎死亡,学生观察到生物都有生老病死的过程,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生长时期植物组织细胞的结构,学生体会到个体的生老病死是建立在细胞的增殖、生长、衰老、死亡的基础上。通过该课程活动让学生不仅记住了生物学事实,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

(二)通过自主实验设计,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课程设计根据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探究,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如在豆芽制作时,学生提出为什么有黄色豆芽与绿色豆芽之分,自主设计了种子、水、空气、光等条件的对照实验,分析对照结果,得出是光照影响豆芽子叶的颜色,更有学生创造性地提出并实验在河沙中种豆芽,效果良好,利用生活化的情境保证了豆芽品质。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实践。

(三)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不同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得出四种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依次为:青椒>白菜>黄瓜>芹菜,用于指导生活实际,促进合理营养。在植物种植课程中共开垦土地83m2,收获黄瓜9.7千克,豆角3千克,玉米11千克,番茄32个,豆芽8千克。通过劳动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劳动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四、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我校改变对学生的评价观念和方法,在充分保留传统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大胆地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坚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60%)和终结性评价(40%)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评价方式对不同特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从面向全体走向面向个体,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

五、课程实施的反思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更留心观察身边的生物,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但在课程实施中,因学生来自不同班级,组员间平时联系较少,在日常植物养护及作业提交方面存在问题,需加强对学生的生命观念教育、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教育。在小组活动中存在学生表现力参差不一的情况,为了兼顾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对每组成员明确分工并实行岗位轮换制。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更深入地渗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2]李文送.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五大教学取向[J].生物教育论坛,2018(25- 28)

[3]陈红.在情境中教学落实生物学科中的生命观念教育———以“蛋白质单元教学”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8(78- 80)

[4]宋程程.辽宁省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选修课程中学生物核心素养
中学生物细胞相关知识的解读
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潮课”热现象
网络环境下海南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