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分析

2020-03-01王海燕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

王海燕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迅速,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历史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历史拥有着天然的人文属性、教辅人心的教育性,它冲击着人性的思考,但同样也是普罗大众在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故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保留历史的趣味性,也可以提升历史教学的科学教育意义。本文,笔者想谈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灵活运用分析

初中时期,学生的课程学习非常紧迫,学习压力重,导致学生对不是主科的学科学习没有那么重视。一是因为初中历史不是主科,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相对来说较弱;二是初中历史是学生进入初中才接触的,小学阶段没有这门学科,且人类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历史事件也较多,对于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都需要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牢记。在这一学习期间,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疲劳、厌烦、退缩的学习态度。教师在遇到学生学习不上进时,要及时调整讲课方式,可以加入历史故事。教师在课程讲解中,可以将学习内容和历史故事连接起来,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让学生对历史更有兴趣,学习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还能方便学生的记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历史故事融入课堂是有必要性的,可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1.初中历史教学与历史故事的关系分析

初中历史教材中含有大量历史内容与信息,学生理解与记忆要花费大量时间。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觉得课堂内容枯燥,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逐渐丧失掉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通过历史故事,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将繁杂的历史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使学生养成历史学科习惯,提高历史学习质量与效率。历史故事利用文字或话语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可以将学生代入到历史情境中,随着故事发展给学生塑造良好的历史氛围,加深学生记忆与理解。与此同时,选择多种方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与教学质量,达成大幅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故事教学法,通过故事形式渗透知识点,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立体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2.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2.1坚持历史故事的趣味性

在讲解历史故事时,要注意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初中生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群体,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学生只喜欢能够让他们产生兴趣的东西。而这个时候,有趣的故事就是最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道具。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堂导入时使用历史故事,例如,在讲到古代史中《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讲述秦始皇是如何打败六国,战国四君子的立场以及战国四大名将的出色谋略,从而让秦始皇这一形象更加立体,让学生对于秦始皇这一任务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身上,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会更努力学习,从而让历史教学变得更加容易,效率更高。

2.2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是学生重要的成长阶段,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注意给予正向的指引。针对初中生的学情,枯燥的讲解、一味的说教显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合理利用历史故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讲述充满正义的历史故事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八年级《红军长征》一课中,可以讲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寒冷的铁索、敌人的炮火都不能阻拦红军战士们的脚步,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跃然而出。再例如:讲述反面事例引导学生吸取教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以及反思精神。在七年级《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课中,“酒池肉林”“牧野之战”的故事展示了商纣王的暴政和施暴不得人心的下场,引导学生得出“得人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并联系当今社会“以德治国”这一治国理念,让历史照进现实。

2.3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审辩思维,要求教师利用课堂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敢于提出自己对史实的看法,并在课堂上主动讨论,通过争辩启发思维。学生课堂上思考问题时,教师要正确引导,避免学生走上思维误区,学生反复思考并求证,潜移默化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辩思维。教师引入一些红军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红军长征这部分内容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正确看待南昌起义的历史价值,要求学生依据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总结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并说出给后人留下哪些经验教训。学生在课堂上相互沟通、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革命阵线内部出现问题,使得革命力量损失;有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处于幼年期,并未深刻认识中国社会及革命问题等。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前者客观、后者主观。通过提出问题,学生交流分析,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与观点,提高思维灵敏性,并灵活运用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审辩思维的提升。

3.结束语

历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历史故事的方式表现历史事件,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去掉照着课本教学的死板方法,便于学生接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历史事件中表达的精神和折射出的社会现象真切地反映出来,学到抗战岁月中我国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有利于学生这一国家未来的希望更加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南宴.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246

[2]陈常青.听故事,学历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76

[3]陈艳.听故事,学历史—————浅析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7(66):139

猜你喜欢

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
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漫谈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