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的戏仿与互文性

2020-03-01周凤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互文性

摘 要:王小波的《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在依托唐传奇昆仑奴故事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了大胆的创造性改写,呈现出戏仿的魅力,同时也表现出互文性。创新与继承同时存在于这篇小说,体现了王小波早期创作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 戏仿 互文性

一、引言

戏仿属于仿拟的特种型态,任何仿拟都是包含源文和仿文两个文本的“复合文本”。复合文本形式涉及互文性问题,但戏仿与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文性”明显不同。互文性指文本间的局部性再现、吸收和转换,而戏仿文本是对源文本的派生和外化,而且是它的戏谑性派生和外化。从逻辑意义上来看,在互文中,本体文本忠于源文本,是对源文的再现或者强化,二者是共生和谐的状态;而在戏仿中,仿文是对源文的对反、异化和戏谑。a

《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是王小波第一本小说集《唐人故事》中的一篇,故事蓝本是唐传奇《昆仑奴》,唐传奇的奇思异想、蓬勃飞扬暗合王小波不受拘束、想象力丰富的独特气质。b唐传奇本身就具有经世不衰的文学魅力和生命力,吸收化用古典文学也是作者对传统文学、文化的继承。王小波选唐传奇作为创作《唐人故事》 的基础,显示了他对古典文学的准确把握和对自我创作个性的了解。一方面,唐传奇想象力丰富、意境开阔,为再创造预留了充足的发挥空间,有利于作者实践自己的创造性戏仿,推陈出新。另一方面,传奇故事流传久远,历代读者都喜闻乐见,易于触发读者对源文本的记忆,引起共鸣,实现作者、读者、源文本与戏仿文本之间的互动。《昆仑奴》讲述崔生得昆仑奴磨勒的相助与红绡终成眷属的故事,塑造了忠心、机智、神勇、侠肝义胆的昆仑奴形象,也揭露了唐朝勋臣的武力掠夺,讽刺了崔生的懦弱和忘恩负义。c而《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讲述的是古今两个时空里相互关联的两个故事,唐代卖狗肉的王二遇昆仑奴得绝代佳人,现代王二与小胡假结婚却弄假成真。小说主题也更加丰富,其中很重要之处是表现古今相同的感觉——健康自然的人性、人情。王小波提取唐传奇《昆仑奴》中昆仑奴这一人物创作了另一个全新的文本,对唐传奇《昆仑奴》 的改写也初步显现了他独特的戏谑性叙事风格,体现出戏仿的魅力。同时,《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仍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特点。王小波从小在父亲的书房中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传统文化已经融入他的精神文化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创作。短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无论是从题材、思想内蕴,还是情节模式、小说技法上都体现出对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承续,即与唐传奇等传统文学作品之间的互文关系。d

二、戏仿

在戏仿中,源文本实际上幻化成一种“记忆文本”,直接被写作阅读的戏仿文本和作为背景的、历史的、幻象的“记忆文本”而构成“图—底”关系。在戏仿文本结构中,“图”因为占据强势地位而保持对“底”的戏谑性张力。e在本篇小说中,已经没有崔生、一品勋臣、红绡几个人物,王小波只选取了昆仑奴这个基本形象和唐朝的历史文化背景,叙述者、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也大相径庭。

通过具体分析本篇小说的戏仿机制可以找到这种张力的成因。

首先是转述者变调。戏仿文本的叙述者成为独特的“转述者”,会改用自己的立场和方式重新叙说。f小说里穿插讲述古今两个时空的故事,现代王二的故事用第一人称叙述,由豆腐厂王二讲自己与小胡的故事;唐代王二的故事,由第三人人称叙述。由于小说重心已不在于塑造富有传奇色彩的昆仑奴,叙述者承担着重新叙说的任务,所以叙述语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种叙述者变调的作用下,小说中的昆仑奴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唐朝的昆仑奴应该是指来自东南亚一代的土著人。在传奇《昆仑奴》中昆仑奴是忠心主人、机智神勇的老仆。在本篇小说中,昆仑奴是个年轻健美的非洲黑人,愣头愣脑,笨拙实诚。冬天常去讨王二的狗肉汤解馋取暖,会生气瞪眼珠子,会感叹自己的苦难,也会怀念家乡草原上的快乐时光。与源本中的叙述相比,王小波不再着力于对义侠磨勒的赞美崇敬和传奇色彩的渲染,只是塑造了一个更生动真实、接近世俗生活、更富有人情味的昆仑奴形象,传奇色彩、英雄性大大削减,戏仿效果初步呈现。

其次是义理置换。小说保留昆仑奴这一人物和唐朝历史文化背景,唤醒了受众对于《昆仑奴》的记忆,但人物负载的义理关系已经被置换。小说无论从人物,还是故事情节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昆仑奴》中的磨勒为主人崔生分忧,解红绡暗语,将红绡从一品勋臣府院中救出,成全了一对有情人。之后磨勒又被崔生出卖受到追捕而隐姓埋名。而在小说中,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昆仑奴因狗肉汤与王二结缘,在王二家中吃肉喝酒,感受到了温暖与快活,决定把王侯家里的姑娘也带来享受这种乐趣。于是王二在家里接待了胡旋舞舞姬、阿拉伯女郎、南洋少女、黑人姑娘、中国绝代佳人,可谓大开眼界。姑娘们争相去王二家做客,昆仑奴不好推辞,只能答应。最后,中国少女与王二双双出逃,事情败露,昆仑奴为躲避祸端一路跑回非洲。g这个故事中,昆仑奴不再主动为主人分忧、出谋划策、救人于苦难,而只是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和分享,更多的是起到交通运输的作用。他带姑娘出府不是为了解救她们,而是出于有福同享的义气,昆仑奴对主人心有畏惧,王二与中国女郎出逃也不是他的主意,他的行为带有某种被动性。任何戏仿作品所戏仿的对象都具有某种神圣性、崇高感,h源文本中昆侖奴的崇高形象被矮化,救人于水火的侠义精神被消解,成全有情人的君子之美变成了无奈,戏仿意味进一步加强。

再次是语言的戏仿效果更加明显。现代王二故事的叙述里,充满对伦理传统、历史、成语典故、文学作品、艺术文化的戏仿,这些零散细碎的片段或词句虽然不符合戏仿整体转换的原则,但却是小说中戏仿意味最强的组成部分。i“灭此朝食”出自《左传》,意指在战争中消灭敌人的志气和必胜的信心。王二却用这一典故来表示自己搬离甲一号破楼的决心,不搬出去就不恋爱结婚,战争的残酷严肃瞬间降为改换住所的世俗愿望,滑稽可笑。类似的还有用“东床快婿”“举案齐眉”来调侃甲一号楼的破败简陋。不仅如此,文本中还有对经典诗词的戏仿。同样是为表现王二对破楼的鄙弃,写男女吹箫弄玉叫“小楼吹彻玉笙寒”,他的破楼不适合吹箫,只能吹铁皮喇叭,像收破烂,不像谈恋爱。捡破烂似的世俗琐屑戏谑了古典诗词的精致典雅。同理,还有用“出阁”来调侃小胡嫁人。小胡人高马大,身形健美,一张大嘴什么都敢说,打架斗殴不输男人。无论从形貌还是性格,都和古代闺秀相去甚远,说她“出阁”不禁让人发笑。“仰天长笑出门去”本来是李白表达自己入仕的得意与踌躇满志,作者用来戏称小胡嫁人,因刻意夸张和语境不符而富有喜剧性。此外,文本中出现了对历史的戏谑。庚子年间,甲一号楼因为有洋鬼子据守,招来义和团花样百出的破坏,又被一位主教粗略修整卖给一个商人赚钱,害商人自杀。后来人们制定千奇百怪的计划想重建甲一号楼,又出现各种阻碍,例如,攻楼火炮弹药里有“耗子药”“臭鸡蛋”,重建计划里有“批丑宋江再建梁山计划”,“反动派”里有司马光、颜回。语言混杂,荒诞不经,消解了历史的严肃与权威,历史在这里变成一场语言游戏。游离主题和情节之外的语言游戏也收获了话语乐趣。j文本中雅俗混杂的语言,如“此女风雅如是,是何家闺秀耶?她是电影院画广告牌儿的”,也同样使读者享受到极大的阅读快感。戏仿的效果也就在叙述者变调、义理置换和戏谑性语言的共同作用下产生。

三、互文性

王小波的戏仿虽然创造了一个与源文本大异其趣的故事,但也体现出了与唐传奇《昆仑奴》甚至其他文本的互文,这种互文写作正是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小说在题材、情节模式等方面与唐传奇都呈现出极大的相似性。k

故事仍保留了男女主角一见钟情,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节模式。l小说中,唐代王二见过了昆仑奴用大包袱背来的中国少女,顿时失魂落魄,茶饭不思,“想到她就有天上人间之感”,翘首期盼与女郎再一次相见。这与崔生见到红绡之后的“神迷意夺,语减容沮,怳然凝思,日不暇食,但吟诗曰:‘误到蓬山顶上游,明珰玉女动星眸。朱扉半掩深宫月,应照璚芝雪艳愁”如出一辙。m唐代王二是个卖狗肉汤的小商贩,崔生其父为大唐显僚,二人身份地位、形貌谈吐均相差万里,但对美好女性的爱慕之心却是相同的。这种一见钟情的情节模式在唐传奇及各类体裁的传统文学、艺术作品中都多不胜数。王小波在这一部分的改写有意表现古今相同的感觉,“古今一是”的人性,在契合现代王二与小胡的感情碰撞的同时,也体现了与《昆仑奴》的互文性。小说结尾中现代王二与小胡打破隔膜,坦诚相待,假结婚而弄假成真。古代王二与女郎远走他乡,过着平凡的幸福生活。大团圆结局寄寓了朴素美好的生活理想,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是中国传统审美的延续。

除此之外,王小波在形象塑造上也存在与传统文学作品的互文关系。小说中描绘昆仑奴形象:“天寒地冻,他却只围一块腰布;肌肤黑如墨亮如漆,在雪中倒算相映成趣”,“那时的他就如白玉的棋盘上一枚黑色的棋子”n。粗线勾勒,简笔写意,昆仑奴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用白描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与王小波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的研读不无关系。除此以外,小说也适当运用了浓墨重彩的笔法,作者描绘中国少女形象时写“这位中国少女,在席上坐得笔直,从始至终眼帘低垂。她穿着白软缎的衣裙,脸色苍白有如贫血,面目极其娟秀,嘴极其小,鼻极其直,眉极其细,身材也极其苗条,肩极其削,腰极其细,手指极其细长,脚极其小,坐了许久,才发出如蚊鸣般的细声,请求一口茶”o。用了近百字把女子的纤细温柔、含蓄羞敛的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这与古代诗赋中精细描绘女子容貌的写法一般无二。p

小说还表现出了志怪小说的语言特征。志怪小说《神异经》中记述异州地理博物常用“何地有何木,名曰某某,其高几何,其叶如何,花如何,果如何”句式。古代王二与昆仑奴把酒谈笑,提到非洲有叫黑檀的大树,锯之流血,结果成人。黑檀树的描写从语言句式到内容都沿袭志怪小说的写法,富有奇异的想象力和中国式的神秘色彩。q

此外,民间文学的喜剧元素和乐观精神也是这篇小说受到读者青睐的原因。民间喜剧、笑话、世俗小说以其口语化、俚俗化而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讽刺性强等特点而广受老百姓喜爱,因此流传甚广。王小波将这些喜剧元素娴熟地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中。! 8现代王二与小胡合住在千疮百孔、暑热寒冻的甲一号破楼,然而这两个幼年就同时成为孤儿的人却一点没有青梅竹马、相依为命的和睦温馨。他们的日常生活充满各种滑稽的打架斗殴、嘲弄贬损,粗言俗语,笑料百出,极富喜剧意味,同时也透露着民间文学的爽朗乐观。王小波吸收笑话集《笑林广记》、拟话本《三言二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文學作品的喜剧精神、讽喻精神,再融合自己的幽默气质和讲故事的高超技艺,平淡的题材在他笔下妙趣横生,给人轻松愉悦的阅读享受。! 9正因为这些喜剧因素的增色,小说愈显情致飞扬、生气蓬勃。古典文学情节模式的保留,大团圆结局的再现和喜剧元素的吸收在意义逻辑上与源文本达成一致,体现出小说与上述多个前文本的互文性。

四、结语

王小波热衷于小说艺术的探索与实践,赞同卡尔维诺的创作理念,认为小说的写法应该有无限的可能性。@ 0《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实现了对唐传奇的大胆改写,极具魅力的戏仿叙事让人耳目一新,与众多前文本的互文性也体现了对于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学的承续。戏仿与互文性在《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这一短篇中同时存在,和谐完整。小说具有早期创作的特征,体现了王小波对小说创作艺术的探索痕迹。写作的多种尝试、方向、可能性在这篇小说里得到呈现,艺术上相对成熟,创作风格也得到初步显现。后期多部作品的叙事特点、主题倾向在这篇小说中露出蛛丝马迹,如《黄金时代》对历史的戏谑和对自然人性的坦诚抒写,《万寿寺》古今时空交错的双线叙事,《红拂夜奔》《寻找无双》的戏仿叙事等。王小波在早期尝试的诸多道路中摸索探求,寻找最适合自己、最独特有趣又富有生命力的创作方式与风格。分析《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的创作特点有利于理解王小波的后期作品,对梳理作家在小说艺术与创作实践上的变化发展也有益处。

aefhj赵宪章、包兆会:《文学变体与形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2—306页。

bpq江志全:《王小波“影响研究”》,山东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c李昉:《太平广记》,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版,第352页。

dk! 8 s张懿红:《王小波小说艺术的渊源与创化》,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gno王小波:《王小波小说全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113—127页。

i 李永东:《论林希小说的革命戏仿叙事与互文性写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8期。

l 祝凤娟:《唐传奇题材嬗变研究》,延边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m 李昉:《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四豪侠二》,中华书局1961年版。

t 韩袁红:《王小波研究资料(上)》,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作 者: 周凤,硕士,西南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互文性
互文理论视域下的约翰 · 福尔斯作品《乌木塔》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分析
关于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的教学思考
《红线》与《浮生六记》的互文性解读
红楼若梦,游园乍惊
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互文性策略解读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初步研究
电影与文学创作间的互文研究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名声的建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