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莱坞影视的北欧神话叙事

2020-03-01姚晨李葛送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4期

姚晨 李葛送

摘 要:好莱坞影视的发展离不开神话叙事,除了观众熟悉的希腊罗马神话,还有大量的北欧神话。好莱坞影视对北欧神话的影视化改编,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审美效果、接受效果和传播效果。好莱坞影视中的北欧神话,改变了大众对神话固有的原始崇拜和粗糙想象。神话不仅是影视叙事、审美和传播的手段,也是影视创作灵感的源泉,是影视探索人类心灵发展的时光隧道;同时,好莱坞影视对北欧神话的再创作,也使北欧神话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北欧神话 现代神话 好莱坞影视 影视效果

好莱坞自创建以来,就借助神话叙事来构建戏剧背景、情节,或塑造人物,提高作品的审美效果、接受效果、传播效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开始研究神话与好莱坞影视之间的关系。1970年后,这一研究开始兴盛,其中有大量研究北欧神话与好莱坞之间关系的成果涌现。国内对影视与神话之间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也相对较少,对北欧神话更是不足。本文将从好莱坞影视中北欧神话的演变开始考察,探讨神话对影视的审美效果、接受效果起到的作用,以及影视对神话的反作用,进而探讨神话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一、好莱坞影视中北欧神话的演化

所谓北欧神话,是指古斯堪的纳维亚人或所谓北欧人的原始信仰,而他们的英雄传说也包括在内。在地理上,北欧是包括芬兰的,但是北欧的神话故事中却不包括芬兰。芬兰的神话故事自成体系,被整理收录于一本叫作《卡勒瓦拉》的民族史诗里……如今,以较为完整的书面资料保存的北欧神话传说有四部,分别是《埃达》《萨迦》《尼伯龙根之歌》《贝奥武夫》。《埃达》是以神为主角的神话故事,是四部书中出现最早,也是传播最为广泛的一部作品,其他三部神话传说也是由它衍生而来。《萨迦》主要反映了冰岛和北欧氏族社会中英雄人物的战斗经历和人民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与精神面貌,也兼有人物传记、家族谱系和地方志的内容。《尼伯龙根之歌》取材于欧洲古代英雄传说,主要讲述了英雄屠龙的故事。《贝奥武夫》是英雄叙事长诗,讲述了英雄贝奥武夫的人生經历。

在好莱坞影视的创作改编过程中,北欧神话的表达效果和创作方向有着明显的变化,可以分为元神话、新神话、人神话三大类。

元神话最早被搬上银幕,虽然有所改编,但仍保留了原神话的故事情节、精神内核。电影叙述的是神或英雄的故事,人物高高在上,和普通人有明显的距离。20世纪所拍摄的一些影视剧所借助的是神话的叙事效果,即使能看到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但其在本质上尚未受到较多美国价值观的影响。1986年放映的Valhalla(《瓦尔哈拉》)仍是按照《埃达》中的故事叙述,几乎没有变动;1999年上映的电影Beowulf(《贝奥武夫》)同样如此,虽然故事情节上和原版的北欧神话有所出入,但是其核心内容仍是北欧神话。

第二类是在北欧神话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神话,《指环王》及当今热播的《权力的游戏》都是此类作品。

阅读《指环王》的作者托尔金的传记、通信录和相关论文,可以发现,《指环王》的背景“中土世界”和其中很多人物形象都与北欧神话密切相关。《指环王》借用了不止一部北欧神话,而影响托尔金创作的有三部北欧神话——《埃达》《贝奥武夫》和《尼伯龙根之歌》。托尔金本人是一位神话爱好者,他对中世纪著名北欧英雄史诗《贝奥武夫》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牛津大学图书馆中至今还藏有托尔金翻译的英文古诗《贝奥武夫》的两千多页手稿。其中,《贝奥武夫:怪兽和批评家》是他最有影响力和最具代表性的非虚构作品。他的小说中的很多地名和人名都受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神话和传奇故事的影响。托尔金在利兹大学就读期间,出于对古挪威传的兴趣,于本科生阶段创建了维京俱乐部(维基百科指出,维京俱乐部由托尔金等人在利兹大学创立,见网址:https:// en.wikipedia.org/wiki/Viking_Club)。他的传记作家汉弗莱·卡彭特评论道,古老的挪威文学和神话“对托尔金的想象力有着深远的吸引力”a。《指环王》主角甘道夫的形象也来自北欧神话的奥丁。托尔金在1946年的一封信中写道,他认为甘道夫是一个“Odinic(奥丁式的)流浪者”。如奥丁一般,甘道夫提倡正义、知识、真理和洞察力,以一个拥有魔法能力的智者和先知的形象存在。小说和电影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个种族精灵和矮人的来历也鲜明指向《埃达》,《埃达矮人名录》提供了《霍比特人》中十六个矮人的名字,《散文埃达》也有两个名字被使用。b而《指环王》的故事结构,遵循《尼伯龙根之歌》《贝奥武夫》的英雄历险故事,构成“历险、受难与胜利”的基本神话模式。

《权力的游戏》中同样不乏北欧神话的元素,其编剧Dan Weiss于1995年在电影《维京传奇》(Viking Sagas)中担任助理,深受北欧文化影响。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中世纪英国文学的研究员和导师Carolyne Larrington的文章The Poetic Edda, Game of Thrones, and Ragnar k(《诗体埃达、权力的游戏及诸神的黄昏》)中就相当仔细地对《权力的游戏》中的北欧元素进行探讨。她指出,虽然她不知道作者乔治·马丁是否读过《诗体埃达》,但是很明显该系列的北方概念借用了北欧神话的许多主题。她找出了一些隐喻,如布兰和他的同伴所找到的那只三眼乌鸦,和故事中他与乌鸦的关系,使他与奥丁产生了联系。就像《权力的游戏》中乌鸦用“黑色的翅膀”为维斯特洛大陆带来“黑色的语言”,在北欧神话中,神王奥丁同样通过他的两只乌鸦来收集知识。联合神学院副教授Anthony Le Donne博士在他的新书Gods of Thrones:A Pilgrims Guide to the Religions of Ice and Fire(《王者之神:冰火教的朝圣指南》)的采访中提到,矮人提利昂同样可以在北欧神话中找到转义。

以《雷神》《美国众神》为代表的影视剧则是北欧神话和好莱坞碰撞的第三种表现方式。与《指环王》和《权力的游戏》相比,观众可以更明显地看出《雷神》和北欧神话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类影视剧保留了神话人物的名称,但归根结底,这些神和英雄已经“降格”为人。拨开北欧神话的云雾,这些影视剧讲述的早已不是神话故事,而是借神话的审美效果、接受效果、传播效果来讲述人的生活和成长经历。

《雷神》是好莱坞电影中与北欧神话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类影视作品。“Born 1500 years ago to Odin and Frigga, the king and queen of fabled Asgard. He is the God of Thunder. He is Thor.”c(大意为:一千五百年前,阿斯加德的国王和皇后,生下了雷神,他的名字是索尔。)“The character, which is based on the Norse deity of the same name, is the Asgardian god of thunder——Thor.”d(大意为:雷神索尔是根据北欧神话中的同名人物创作的。)漫威(美国漫画公司)官网和维基百科都对雷神的来历进行了说明,内容直指北欧神话。

“雷神”系列电影的面世是由于科技类超级英雄的盛行,如DC(美国漫画公司)的超人、蝙蝠侠,漫威的神奇四侠、美国队长都与变异、科技有关,所以Stan Lee、Jack Kirby和Larry Lieber就想创造出一个神话类的英雄,于是雷神应运而生。超级英雄漫画提供科学魔法,“如火箭、机器人、变种人,他们也擅长提供另一种基于神话和宗教的更传统的魔法”e。漫威让现代化的灵魂在古老的神祇身上得到重生,创造出极有现代特色的超级英雄式的神话人物。

电视剧《美国众神》和北欧神话之间的关系同样匪浅。其编剧尼尔·盖曼曾在BBC访谈节目中公开谈到《美国众神》和北欧神话之间的关系以及北欧神话对他创作的影响。他和WGBH执行艺术编辑贾里德·鲍恩(Jared Bowen)在波士頓公共图书馆的谈话也同样提到他在创作过程中受到北欧神话的启发,这段谈话题目就是Neil Gaiman: Norse Mythology and American Gods(《尼尔·盖曼:北欧神话和美国众神》)。小说和电视剧《美国众神》的开始有一段对话,当影子询问星期三的身份时,星期三回答:“让我们瞧瞧。哦,既然今天是我的幸运日——为什么不称呼我为星期三呢?星期三先生。”f小说的名字所强调的神话和星期三的词源来历告诉观众,他是北欧神话中的奥丁。该作品中星期三的形象也同奥丁相似,喜欢制造冲突,经常说谎,与文字和知识做斗争。

二、影视借神话传播

北欧神话元素的加入,使上述影视作品在审美效果、传播效果以及接受效果等方面有了提高。姚斯在《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中最早提到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的性质有所区别。这个理论对影视作品同样适用,影视作品作为文学艺术作品,需要观众接受,甚至由于其高度商业性,更加依赖主体介入,所以对影视作品的分析要建立在表达和接受的双向研究上。

神话和其他文本不同,神话并非一人、一时完成。它口口相传且历经千年改编,在创作过程中依赖主体审美经验,融会审美主体情感和艺术趣味,更加符合受众的心理。如今影视行业极为重视“IP”(知识产权,互联网界的“IP”可以理解为所有成名文创,如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作品的统称),美国学者林达·赛格统计出一组数据:85%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是改编作品,45%的电视作品是改编作品,70%的艾美奖获奖作品是改编作品。“IP”剧和改编作品备受追捧是因为其能够吸引到原著小说、漫画或游戏的粉丝,这些人更加容易转换成电视剧或电影的观众。而神话本身就是一个巨大“IP”,一部神话能够历经千年流传下来就说明其旺盛的生命力,神话受众之广也并非其他“IP”能够比较,所以将神话引入影视作品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托尔金以北欧神话为模仿对象,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和重组,提升了作品的审美效果。《影视语言的虚指性探析》曾提及审美效果应从两方面探究分析——激起受众多种情绪以获得审美愉悦,为受众提供精神的教义。北欧神话多种族的特性造就了北欧神话的丰富性,也使得北欧神话改编的电影背景更恢宏,更具有创造性。不同种族各自的习惯爱好和独特魅力让人物有血有肉地重现,这让观众的情绪始终保持在一个充沛而又放松的状态,既得到了情绪的宣泄,又获得了良好的观影感受。比如电影《指环王》在保留小说悲剧色彩的同时,去掉了其宿命论的思想,其结局虽不甚圆满,但同样给人希望。弗罗多、甘道夫以及精灵们东渡去了不死之地,给予观众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观赏感受,让观众在审美的愉悦中获得精神和思想上的教育,进入审美效果的另一个更高层次。

提高作品审美效果的还有神话中的“人性”,北欧神话中的神并非完美,每一个神身上都有“人”的缺点。小说《美国众神》作为一部现实主义讽刺作品,以北欧神为主角能够更好地折射当今社会和人类的问题、缺陷,提高作品的审美效果。虽然电视剧《美国众神》的编剧尼尔·盖曼在创作过程中借用了大量爱尔兰、北欧、埃及、印度的神话,但其本质上所要展现的仍然是美国精神、现代文明。作者将远古神话作为外壳,其内核是人类社会,在旧神与新神的纠葛纷争之间,通过所谓的神来表现现实世界人类的贪婪和人性的丑陋,揭开神性的外衣,说明神与人之间并无区别。

审美效果给予作品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但是这些功能是在受众接受中实现的。神话中各个神族之间的钩心斗角、神与巨人之间曲折激烈的矛盾冲突让神话故事足够精彩,这样的权力斗争为何历经千年依然吸引大众的注意?究其原因,北欧神话和《权力的游戏》反映的是现实社会的政治斗争,无论是北欧神话所展现的远古时期还是影视作品展现的现代社会,政治斗争一直都存在,且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斗争的核心在于征服,与征服相呼应的是杀戮的快意,这是人的本能。将社会的政治斗争元素加入作品中,对电视剧的传播和接受效果有极大的帮助。从影视制作角度而言,解读的主要工作是将创作内容转化为媒介语言。从影视作品所具有的文化传播功能角度分析,解读的主体是观众,解读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观众的接纳程度,进而关系到影视作品的文化传播效率和质量。北欧神话中的生存压力、斗争与征服元素直击当代人的痛点,更易于接受和传播。

《雷神》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一点,同基督教相比,北欧神话的创世说似乎更富有生活气息和生动的想象力,而更少道德教诲。当时的贞操观念尚未进入道德准则之中,这与现代生活的观念更加相似,让观众更易接受和产生兴趣。虽然审美效果会带来精神和思想上的教育,但是相比于纯粹的说教和灌输,受众更愿意自行思考其深意,而在思考过程中,审美有了更好的表达。

好的影视作品不仅要让受众接受、欣赏,也要能大范围地进行传播,受众数量决定着最终利润。大部分观众对北欧神话陌生而又熟悉,北欧神话不像基督教神话那样贴近观众生活,也不会像澳大利亚和南美神话一样晦涩、陌生。根据“路径依赖”理论和“陌生化”理论,人们既依赖于熟悉的事物,也追求陌生的文化,北欧神话则恰好抓住了这个界限。Richard Reynolds所著的Super Heroes:A Modern Mythology(《超级英雄:现代神话》)一书分析雷神这个拥有神话背景的角色为何能获得其他相同背景的角色无法企及的成功时,就讲到阿斯加德虽然是北欧人的天堂,但它却像一颗外星行星一样遥远又触手可及:奇怪、奇异、令人惊叹,但并非完全不可思议。在当代西方文化中,雷神并不是一个特别令人熟悉的角色,漫威的漫画使观众对他和整个北欧文化都有了全新的理解。而北欧神话中的熟悉与陌生让受众有所共鸣,在产生审美愉悦的同时也能够让受众更好地接受带有北欧神话印记的影视作品。

《美国众神》采取了同样的手法,尼尔·盖曼避开美国最大的教派基督教,把爱尔兰、北欧、埃及、印度等神话搬上舞台,这和美国多民族多元信仰的思想文化环境有关。选择以北欧神话为主是因为爱尔兰、希腊、印度神话受众相对较小,大部分西方人的生活中都有北欧神话元素,英文中星期的来历、复活节的名字都和北欧神话息息相关。这使相关作品在传播效果上更具优势,传播范围也相对更广,带来了传播效果的提高。

三、神话:通向灵魂和心灵的时光隧道

但是这些影视剧的成功并非在于其运用了神话,而是它们将古老的神话注入现代生活之中。不难看出,好莱坞所运用的北欧神话已非真正意义上的北欧神话,它的意识形态和语境都是当下的。好莱坞借用北欧神话提高电影审美效果、传播效果的同时,也创造了好莱坞式的北欧神话。揭开神话的神秘面纱,背后所站着的是人。远古神话是人对自然未知力量的想象,现代神话则是人对自我的挖掘。好莱坞所创造的神话并不是给观众的精神以寄托,而是通过神话去挖掘现代人的思想和心灵。抛开人物和背景,20世纪后期所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和新神话主义使神话不再是原本的虚假陈述,而是表现信仰和历史心性的场合。如今我们看到的好莱坞神话电影承载的是美国价值观,暗含现代社会所推崇的观点。

荣格认为,在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领域中,原始神话原型会不自觉地自我重现。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心灵底层的锤炼,一旦遇到合适的时机,人们便会将神话原型复现出来,神话原型也就成为一切文艺创作的心理基础。现代作品中都会带有经过沉淀的神话原型,现代神話也就由此产生。现代神话改变了远古神话对外界事物、现象的追求,而向内探索回归人的本心。这种现代神话是在远古神话的根基上的再创造和再生产。远古神话影响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对远古神话再创造,二者的互动构成了现代文明与远古文明之间的张力,这种张力是文明的动力和生命力。

就像漫威塑造的雷神兄弟早已不再是北欧神话中的神祇形象,在漫威宇宙中他们是另一个星球——阿斯加德的居民,他们身上的神性被剥离。在某种程度上,索尔和洛基是来自外星的拥有强大力量的“人”,他们与地球上的超级英雄和反派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同理,索尔和洛基是“神”,美国队长、钢铁侠、蜘蛛侠也是“神”;美国队长、钢铁侠、蜘蛛侠是人,索尔和洛基也是人。漫威在创造神,也在毁灭神,北欧神话在其中只给予了角色身份的标志,而叙事方式和人物的实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好莱坞创造的是现代神话,是好莱坞自己的神话。

四、作为艺术的根和灵感源泉的神话

借用神话获取创作灵感,并非好莱坞影视的专利,其他国家的影视作品也常常借助神话创作。印度神话资源相当丰富,而印度人也对神话故事相当热衷和喜爱,可以说印度的文化根植于印度教的文化,而印度教中最优秀的就数其中的神话故事,这也造就了宝莱坞出品的影视剧中有大量同神话相关的作品,如《巴霍巴利王》《伽内什》等。

国内对神话的改编同样重视,特别是在动漫产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大闹天宫》,到改革开放之初的《哪吒闹海》《宝莲灯》,直至如今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和还未上映的《姜子牙》,可以看出中国动漫产业对中国神话宝库的探索和钻研,而这些神话影视作品也都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日本、俄罗斯、埃及……每一个地区的神话都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

除影视作品中有借用神话的现象外,绘画、雕塑、建筑、音乐也同样不缺少神话和宗教的影子,从《最后的晚餐》到《断臂的维纳斯》,从《牧神的午后》到金字塔,神话无所不在。将神话应用于文学作品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盲诗人荷马的诗歌《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希腊至中世纪,众多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神话的元素,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但丁的《神曲》等。直至启蒙时期,神话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和虚伪的谎言。进入20世纪,欧洲兴起投入到远古神话的运动,从神话中寻找创作灵感的艾略特、乔伊斯、托马斯·曼成为新神话主义的代表。同影视一样,文学对神话的态度也几度发生变化,对于神话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和扩展。弗雷泽在《金枝》中试图展示神话中人类意识的痕迹,荣格从无意识角度对神话及原型概念进行解读,列维·斯特劳斯从结构主义的角度解读神话的意义。在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道路上,神话都不可或缺。神话作为人类早期的文学形式,隐藏着人类的共同记忆形式和心理经验,而它自成一套话语体系和逻辑思维,包罗我们先辈对待世界万物的态度和情感,就如同先辈留给后人的遗产,不自觉地参与到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中。

周国平在《尼采与形而上学》中提出:“长期压制人的生命本能,使精神创造力的这一根本源泉趋于枯竭。现代人既丧失了旧有的信仰,又无能力创造新的信仰,这才真正陷入了可怕的信仰危机。”g尼采正是牢牢把握住了这一点,才提出:“如今,这里站着失去神话的人,他永远饥肠辘辘,向过去一切时代挖掘着,翻寻着,寻找自己的根,哪怕必须向最遥远的古代挖掘。”h

创作需要足够的精神创造力,因此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将目光放到过去的神话中。不是只有古代人的心灵程序中有着神话,就像荣格在《探索心灵奥秘的现代人》中所提到的,今天的人无论思想进程如何发展,他的心灵深处仍然保存着古代人的特性。而坎贝尔更进一步对神话和人类心灵进行解读,认为神话是人类心灵的产物。所以虽然神话本身是虚构的,但是创造神话的过程和结果是真实的。神话是历史记忆的一种事实,它就像一个记忆储存器,记录了大量的思想积淀和原型要素,而这些积淀和要素为艺术、文学乃至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提供了灵感和助力。

神话是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是艺术想象的翅膀和载体。它是戏剧的开端、宗教的萌芽、美食的源起、小说的渊源,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外还是国内,神话一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和来源。艺术借助神话的翅膀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影视通过神话可以窥见人类心灵的秘密。影视是现代艺术的典型代表,它于神话中吸收创作灵感,也借神话扩大其影响力。影视作品在神话的基础上转化、重建新的语境,神话也借影视在新的时代重现生命力,从而走得更远。

a Gloriana St, Clair. An Overview Of the Northern Influences on Tolkiens Works [M]. Pittsburgh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1995:63.

b Solopova Elizabeth.Languages,Myths and History:An Introduction to the Linguistic and Literary Background of J.R.R. Tolkiens Fiction [M].New York:North Landing Books,2009:20.

c 漫威官网对Thor的简介,网址:https://www.marvel.com/ characters/thor-thor-odinson/on-screen.

d 维基百科对Thor的简绍:https://en.wikipedia.org/wiki/ Thor_(Marvel_Comics).

e Reynolds Richard.A Modern Mythology [M]. Oxford: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94:54.

f 〔英〕尼尔·盖曼:《美国众神》,戚林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23页。

g 周国平:《周国平文集·第三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2—263页。

h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7页。

参考文献:

[1] 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 林良敏.牛津大学图书馆发现《指环王》作者托尔金大批手稿[EB/OL].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3/2003-02-17/10816.html.

[3] 迈克尔·怀特.魔戒的锻造者托尔金传[M].吴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 E.V. Gordon & others.Songs for the Philologists[M]. J.R.R. Tolkien. University College:Privately Printed at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1st Edition,1936.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ndalfcite_noteletters_107-20.

[6] 颜翔林.“当代神话”与影视创作[J].社会科学辑刊,2015(1).

[7] Carolyne Larrington.The Poetic Edda, Game of Thrones, and Ragnar k[J].April,2016.

[8] 2018年BBC With Great Pleasure at Christmas: Neil Gaiman.

[9] 朱廣伟.影视作品中跨文化传播的解读[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9).

[10] 沈蕾青.神话复兴的创作机制及价值重建[D].苏州大学,2017.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度湖州师范学院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般资助项目 201901078

作 者: 姚晨,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2016级在读本科生;李葛送,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