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记忆:城市建设的大美
——以温州为例

2020-03-01王春红

江苏商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温州记忆历史

王春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区域文化研究中心,浙江 温州325003)

一、引言

随着全球发展步伐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大多经历过一个城市更新的过程。如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西欧、日本等地即曾普遍经历过城市更新。中国现在正在经历这个阶段,每个城市都在大拆大建,在打造自己的城市形象,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深度转型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城市建设,真正做到城市建设的大美,是每座正在进行大建的城市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本文认为,今天城市建设的大美,是指要在新时代的建设背景下,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延续、传承好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因为每座城市都是有生命的,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历史时期都会在这个过程中留下时代独特的文化印记,正是这些不同时期文化印记的层层累积,才使这个城市的生命和活力不断延续。在今天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也要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正确文化印记,将城市的生命和活力延续下去,延续的更好,这才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建大美。

下面以温州为例,首先具体分析为什么说文化记忆是城市建设的大美;其次分析在中国进行城市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到城市建设的大美。

二、文化记忆是城市建设的大美

本文认为,一座城市建设的大美、永恒的美,是其可以一直传承的文化记忆。具体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化记忆,是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和标签

一座城市发展的历史,固然记载在地方文献资料中,但更直观、形象、生动的记载,则是存在于保留至今的城市建设中,那些古老的建筑、街区是城市发展历史的形象文化记忆。所以,要想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参观、感受那些活生生的历史建筑、街区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比如人们要想了解温州这座城市过去的样子,就到老城区去转转,看看“山水斗城”的城市格局,纵横交错的街巷河道,遗留的建筑民居。这些都是温州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也是温州城市建设的过去留给我们今天的文化记忆,是温州特有的城市文化标签和财富,是温州区别于其他城市之所在。

(二)文化记忆,是城市今天建设的灵魂和根基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文化多元,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中国之美,就美在丰富多变的自然山水,美在风采各异的地方历史和文化。但今天中国的城市建设呈现出“千城一面”“全国一面”的情况,很多城市建设得一个样,无论走到哪里,都感受不到那个城市的独特魅力,离开后,更留不下什么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很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未能充分挖掘、展示、传承自己的地方历史文化和特色,造成了文脉的断裂。一座没有文化记忆、文脉延续的城市,是一座没有灵魂和根基的城市,也是一座缺乏生命、缺乏活力的城市,又如何能给他人留下自己的印象呢?所以,在今天的城市建筑中,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文化记忆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做好文化记忆的传承,守护好自己的灵魂和根基。

(三)文化记忆,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源泉和保障

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某种意义上,就是城市文化的竞争。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是连接和这座城市相关的人群的纽带。比如温州,无论对生活在温州本地,还是生活在外地的温州人,都是靠着对温州城市的文化记忆,形成一种城市认同,形成对城市的热爱和眷恋,然后才会致力于温州的城市建设。如果温州的城市建设采取和其他城市一样的现代化整齐划一的建筑外观,抛弃自己的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也就割裂了人们对温州城市文化记忆的纽带。尤其对于侨商及其后代而言,如果想再回到父祖辈记忆中的故乡去看看,结果看到的是和其他地方一样的城市建筑、城市文化,也就难再形成故乡观念和文化认同,成为文化上漂泊无根的人。人们对温州没有了故乡观念和文化认同,没有了心灵的归属和眷恋,又怎么会致力于温州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所以说,一座没有文化记忆的城市,是一座没有吸引力、凝聚力、竞争力的城市,是一座没有发展源泉和保障的城市,也是一座没有未来的城市。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无论是其发展的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文化记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座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正是因为其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此独特的文化记忆源自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历史文化、建筑特色、民俗风情等,这些因素在这方地域自然孕育而成,是其自身内生的文化财富,是其区别于其他城市之所在,是其永恒的大美。

三、实现城市建设大美的举措

对于我国正处于大拆后大建阶段的城市,要想在城市发展的历史上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大美,就要遵循文化记忆对于城市建设重要性的定律,树立文化记忆:城市建设的大美的理念,才是城市建设的王道。这在国务院关于温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如何进行建设的批复指示中,也得到了印证。

2010年,温州正式启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经过不懈努力,2016年4月22日国务院在批复中指出:“同意将温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温州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历史街区特色鲜明,传统风貌保持完好,保存有独特的‘山水斗城’格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今后如何建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批复中也有明确指示,即“温州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①。”从批复中可以看出,温州今天的城市建设,重点之一就是怎样处理好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化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历史文脉、文化记忆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如何挖掘、延续、传承的问题。本文认为,今天的城市建设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建设的大美,应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合理保护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展示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活态空间

每座城市的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是展现其历史文化的特定空间,是了解过去的窗口,对唤起人们的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具有天然效力。因为在这个空间中,关于城市历史的文化记忆是形象直观、鲜活、原汁原味的。如果搬到一个新建的陌生空间,就变成死的、没有根源和生气的空间,最多只是外观上的形似,真正的神韵早已不复存在。所以,每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对于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必须严肃对待、合理保护,打造好这个历史文化记忆展示的活态空间。

1.对传统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建筑文物普查,分类区别对待,采取有选择性地保留、改建、拆除等政策,保留关于城市文化记忆的有形文化元素。先对老城区等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所有建筑进行普查登记,将普查结果分为文物保护建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建筑、一般性建筑和违规建筑四类,然后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政策。(1)对被列入文物保护范围的传统建筑,要原格局、原风貌、原地点的保留、保护,可以辟作博物馆、展示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分主题集中展示关于该城市文化记忆的实物、图片、文字、影像资料等。(2)对于达不到文物级别,但又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也要保留、保护。可以保留这类建筑的外观和典型的建筑文化符号元素,适度更新其内部空间和使用功能。比如引入一些体现该城市传统文化、工艺的行业,向人们展示这些文化、工艺的制作流程等。(3)对于一般性建筑,视其新旧程度、建筑风格,尤其是文化风格是否符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精神要求,决定其去留。(4)对于违章违规私搭乱建,破烂不堪,没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坚决予以拆除。

经过上述分类区别对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保护、凸显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的文化风貌,使人们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感受、了解城市的历史,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如看到粉墙黛瓦马头墙,就知道是徽派传统建筑的代表性文化元素。人们到了文化街区,就知道这是历史上城市该有的样子。而且因为一些建筑的拆除,扩大了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可以用来修建绿地、广场、公园等,改善街区的整体环境。但要牢记,新建的公园等公共设施的文化风格,要与周围的历史文化环境相协调、一致。

2.保护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烟火市井气,让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活”在今天,保留关于城市文化记忆的无形文化元素。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不仅包含在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有形的建筑中,还包含在真实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日常生活、市井文化等无形文化元素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内罗毕建议》曾表达过类似观点,即:“每一个历史的或传统的建筑群和它的环境应该作为一个有内聚力的整体来看待,它的平衡和特点决定于组成它的各要素的综合,这些要素包括人类活动、建筑物、空间结构和环境地带1《内罗毕建议》又名《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年11月26日在内罗毕举行大会时通过的。。”所以,这些无形的文化财富,也要一起进行保护。更为重要的是,有了这些看似平常、简单的市井生活,整个历史文化街区就是“活的”,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3.改善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设施,控制行业分布和居住人口,提升生活质量和形象。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在于对城市发展历史的记忆和展示,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使用、生活功能的落后。对于基本的生活用水、用电、通讯、医疗等正常的公共需求和功能要能够保障和满足,所以对于基础设施要进行改善。同时合理调整、控制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行业分布和居住人口。比如温州要保留能够体现城市传统文化、工艺的行业,清理密集的、小作坊式的、没有传统文化价值和内涵的行业。还要控制居住人口数量,同时不要将老城区变为出租屋等导致流动性人口集中的地方,这些将会严重影响温州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和保护②。

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有形建筑及无形生活气息等的合理保留、保护、改建等,就能够在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为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保留一个完整的活态空间。比如看到“山水斗城”的城市格局、交错纵横的水陌阡巷、富有瓯越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就看到了温州城市的历史和过去。走在那里,无须言语,那就是历史上的温州应该有的样子。

(二)做到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文化记忆延续的有机融合,于合理更新中保持城市文化个性,打造正确的城市当代文化记忆。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都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会根据各个时期的发展需求和特色,在建设中留下那个时代的文化印记。世界其他国家,也大都经历过城市更新。更新成败的关键,是如何进行城市更新。本文认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要在保证文化记忆得到延续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适宜适度的更新。所以,今天的城市建设,也应该在尊重、延续文化记忆的前提下,结合时代要求,适度、合理地进行更新,将传承与更新结合起来,用城市的文化记忆推动现代化建设,用现代化城市建设传承文化记忆,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让城市的文化记忆在我们这一代延续下去,在温州城市发展的历史上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正确文化印记。

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如上所述,要做好对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及城区其他老建筑的合理保护。二是对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之外温州城区的其他部分,在建设时要融入抽取的温州地域传统建筑的文化符号和特征,实现新建街区与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在建筑文化上的有机融合,打造温州城市建筑文化符号的一致性,提升温州城市的整体文化形象,保留城市的文化个性,增强人们对于温州城市文化的识别度、认同感、归属感,形成温州城市建设的当代文化记忆。这与温州市政府相关文件的精神实质相一致,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在2018年1月22日印发的关于《温州市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中指出:“在‘大建大美’等城市建设行动中,强调底线意识,保护好温州的文化根脉,以国际化的视角,积极将瓯越本土化文化元素融入城市门户、主要街区、各类公园、广场等,突出彰显温州文化的厚重感和历史纵深感,增强老百姓对瓯越文化的认同和自信③。”

(三)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中的其他无形文化资源,打造城市建设的整体文化空间,形成丰富、完整的城市文化记忆。

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既体现在上述城市建筑、市井生活中,也体现在其他无形的文化资源中,比如温州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亦是温州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在传统节庆、寿诞、祀神祈福等各种场合上演的传统戏曲、曲艺、民俗表演,及在这些传统特定日子里使用的节庆、时令食品、用品的制作技艺等,这些都是人们记忆中温州城市生活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中的大部分已经被列入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需要人为地干预、保护。温州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要注意充分挖掘、展示、借助这些无形文化资源,与外在有形的城市建设、充满活力的市井生活一起构成温州城市的整体文化空间,凸显温州城市文化的整体形象和独特魅力,打造人们关于温州城市的丰富、完整的文化记忆。

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深度转型期,普遍面临城市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深刻认识文化记忆是一座城市永恒的大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在尊重文化记忆的前提下,合理融入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风貌,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正确文化记忆,为城市发展的未来打下基础。

注释:

①国务院的批复引自新华网[EB/OL].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04/c_128956416.htm.

②侯正华.“形”与“神”——城市特色街区的四种模式[J].城市规划汇刊,2003,(2):84.③温委办发〔2018〕4号文件[A].

猜你喜欢

温州记忆历史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难忘九二温州行
新历史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