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视野下的传统乡土建筑研究
——以重庆地区碉楼建筑为例

2020-03-01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1期
关键词:防御性碉楼庄园

冯 磊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 引言

自古到近代,建筑就具有一定的防御特点,从原始的穴居到择树而居,建筑的防御性一直存在,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居住需求、建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建筑形式呈现出多种多样,防御性增强。碉楼建筑作为传统防御性建筑,受到古代角楼和望楼的影响而产生,在前期一般用作祭祀和眺望传递信息使用,发展过程中得益于其高度视线的优势,不断完善空间增强防御系统和攻击防御范围。我国碉楼分布较广,主要有羌族、藏族、汉族等多民族传统建筑中,重庆地区的碉楼主要是居住防一体化考虑的,周围有配套居住使用的院落以及辅助用房,来满足居住的需求,“敌人”来袭则可躲避在碉楼中,防御外敌,碉楼内可满足长时间的生活需求。

2 重庆碉楼建筑的形成

碉楼最先原始形态为依山就势,垒砌石材,形成可以居住的具有一定防御性的住处,防御野兽等袭击。西汉末年及东汉时期,重庆地区地主修建庄园,并修建防御性高塔建筑(称“望楼”)。汉代以后,因战事民变等因素,借助地形依山就势建造碉楼形成普遍,清嘉庆年间,朝廷为镇压白莲教农民起义,鼓励百姓出资自建碉楼,清末民初,社会动荡,各地聚集规模不同的土匪帮派,百姓受到威胁,各家各户自建碉楼,抵抗土匪。

3 重庆江津区蔡家镇石佛村吴家河嘴碉楼

3.1 碉楼形制

吴家河嘴碉楼位于规模浩大的吴家庄园内,由于几十年自然损坏和人为拆除损毁,吴家庄园残缺不齐,面目全非,在现场已经无法准确判断出原有庄园布局和规模。从遗留建筑来看,大致可看出庄园是一座不对称的建筑群,除碉楼外,庄园还保留有5 座建筑,1 座带挑廊的土木结构建筑,1 处天井,几壁残墙。碉楼位于宅院右后方,连接正方与右厢房。为土瓦结构,共五层,建筑面积346.5m2,屋顶为四坡顶,盖小青瓦,碉楼进深为6.6米,面阔10.5m。第二层和第三层四周廊檐已撤除,第四层和第五层保留较好,南面开二扇小木窗,西面一扇小木窗,每扇窗下方为圆形徽雕柱,西面和南面都用直角三角形木架支撑檐梁,三角形上有不同形状的徽雕图案,底楼墙体为条石砌成,从一楼至二楼为14 级石台阶,台阶宽1.1m,二楼砌石门高2.1m,宽1.1m。庄园大门前有7步石阶,大门为双开门,两侧有隔扇。

3.2 碉楼单体形制特点

碉楼平面为矩形,分为两开间,距离大门入口墙壁0.98m处,有一厚度0.4m坚实夯土墙,仔细观察夯土墙正对大门低处,有一极不显眼的射击孔,如果土匪闯入,从夯土墙暗处迎面射来的子弹,将会给进犯者猝不及防的打击,这种防御考虑得比较严密。整个建筑主要由石材、夯土、木材构成,从下往上分别是石、夯土、木,从防御角度来说,符合防御的要求,越往下越坚实开窗少,以便抵抗土匪袭击,往上越开窗多,开敞空间大,以便于生活。石材共10层,作为建筑的底层围护结构,出于防御的需求,碉楼建筑仅有一个正门,为石材砌筑的大门,整个碉楼建筑墙体为夯土墙,从下往上有一定的收分。碉楼建筑共五层,一层出于防御,一般放置杂物,二、三层为居住,四层储物,五层为阁楼。

碉楼内部结构完整,木楼辐、木楼板虽被油烟熏成黑色,但还十分坚固。碉楼每层设有活动盖板,平时开启,土匪入侵时盖下可延长抵御时间。碉楼每层四个方向均有内大外小,呈漏斗形状的石质射击孔。窗户是防御系数较低的构建,在碉楼中,采用了双扇石板窗,石板宽约0.7m,高约1m,厚为0.8m,用石板作为窗扇,平时开启,防御时关上可以有效抵挡外来的射击。

碉楼顶层内部净空高达5m,梁架完整,顶层本有一层阁楼,开有老虎窗,后来阁楼被拆除,整个碉楼采用穿斗式的结构体系。吴家河嘴碉楼外墙重檐和彩绘撑拱很有特色,为碉楼外观增色不少。碉楼除了顶部四坡面屋顶和屋檐外,在第三层四周加了一道腰檐,顶层屋檐和三层腰檐下均用直角三角形木架支撑檐檩,三角形木板上做有雕花装饰。碉楼顶层南北面每扇窗户下方都有一座圆形雕花柱,柱面作窗户的挑台面板。

4 重庆巴南区石龙镇绍兴村杨氏碉楼群

4.1 碉楼群形制

杨氏庄园共4座建筑,3座为居住建筑,呈现“凹”字形布局,碉楼建筑位于整个庄园的西南角。东边房屋面阔三间,高4层,夯土墙结构,为防止土匪盗贼,建筑后墙厚度达1.2m。北边被改为学校的建筑,面阔7间,地势前低后高。房屋各层窗楣作西式风格装饰,图案为花鸟鱼虫之类的浅浮雕和水墨绘画,室内天花做各种浮雕和彩绘。

4.2 碉楼群形制特点

杨氏庄园地形复杂,山高林密,为防止匪患,庄园不仅建有高大的碉楼,庄园内其他建筑墙体也做得十分坚实,墙体采用泡砂石灰粉、泥土、石灰、糯米浆为材料,混合均匀后用木夹板做模,每10cm 为一层,逐层夯筑密实,为增强墙体结构,墙体间采用树枝穿插其中,使房屋墙体坚固夯实。

碉楼位于庄园西南角,高6层,仅靠山体建造,单檐歇山顶,下部用条石作为墙基,上部为0.5m厚的夯土墙。碉楼四面开长条形采光窗,射击孔呈喇叭状,用条石凿打成型嵌入墙体。碉楼顶部设一座外挑阳台,阳台廊道有4 根立柱,形成3 个拱形顶。碉楼四周挖有深沟,蓄水围护,上建有石拱桥,现水沟、石拱桥均已消失。杨氏庄园碉楼群均就地取材,结合当地地形地貌,采用穿斗式结构体系。

5 碉楼特征总结与比较

5.1 整体布局

碉楼建筑一般依山就势,建造在地形较高的地方,利用周边险峻的环境,形成易守难攻的局面,各家各户碉楼建造较为分散,以防攻击受到影响,可互相通信,布局分布可覆盖周边整个居住范围,防御时可与周边碉楼建立完整的防御体系,整体防御性较高。

5.2 单体形制特点

巴渝碉楼整体呈现院落形制的布局方式,呈封闭状态,具有一定安全感,增强了防御性,院落形制的布局方式,四面共同形成无死角的视线。碉楼建筑的防御性还体现在空间形式、建造方式和材料上,整体建筑呈下大上小的收分形式,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空间上下层主要以储存、厨房等辅助功能为主,整体开窗较小,上层则为主要的居住,开窗较为开放,有些建筑还会出现阁楼或挑廊等。从材料上看,碉楼下部多为砖石,入口为石材门柱,坚固的材料加强了碉楼的防御性,而上部则主要为木构架建筑,增加了居住的舒适性,防御性降低。碉楼建筑外表面多用夯土包裹,以防火攻,受到重庆多雨气候的影响,碉楼多为斜山或悬山屋顶,有时为了装饰或居住舒适性,会增加外廊或腰檐。

5.3 功能的局限性

碉楼建筑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居住融合,但在居住舒适度和防御性上形成矛盾。碉楼主要功能为防御,必定居住上会使用不便,有限的空间和生活的需求使得碉楼很难完全承担居住生活的全部要求,防御性要求下的封闭性与居住要求下的通透性具有一定矛盾,碉楼建筑在修建时仍需要一定的配套建筑。另一方面,在防御外敌来袭时,碉楼的封闭性很难与外界取得沟通,难以得到足够的补给。

6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重庆部分地区碉楼走访和调研测绘,通过对其碉楼的形制、材料、建造方式以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基于建构视野下,采用对比的方式研究,总结对比了重庆地区碉楼建筑的布局,单体特点以及局限性,从传统乡土建筑的角度,挖掘传统建筑的价值。通过材料、建造技术和细部处理方面的研究,着重思考这一特殊形制的乡土建筑背后的建构逻辑及建造体系,对传统乡土建筑的语汇进行整理对比,结合地域文化为创造现代地域性建筑做出参考,取长补短。

猜你喜欢

防御性碉楼庄园
珍珑·青石子度假庄园
慢屋·青麦庄园
中江有碉楼精巧神奇名邓氏
中国国旅:加关税背景下“防御性”凸显
GHOSTS OF GUANLAN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分析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震不倒的羌族碉楼
草莓庄园
动物庄园
浅析雷州古民居防御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