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门县柑橘采后处理业的缺失点及改进策略

2020-03-01覃红英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采果鲜果果品

◎覃红英

(作者单位:石门县所街乡农业和农村经营管理服务站)

一、石门县柑橘采后处理业现状

自1962年开始,石门开始发展柑橘产业,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农业部门推动下,柑橘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伴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市民对商品质量消费需求升级,果品经营现代化元素不断增加,推动柑橘采后处理成为柑橘产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三轮产业转型升级,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地位的农产品加工产业。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为起步发展阶段。我县从事外贸出口的果品企业和园艺场引进湖南邵阳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生产的打蜡分级机20余条,为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初级设施,加工能力低,单机处理鲜果能力3吨/小时左右,市场需求份额少。柑橘贮藏主要利用农户和村集体既有房屋进行消毒处理和加固设施进行保鲜储藏。果品包装主要是竹篓包装甚至为散装。鲜果到终端市场的运输工具主要通过火车运输。

第二阶段:2004年-2013年,为设备更新发展阶段。由于我县柑橘产业规模及产业影响扩大,外地柑橘客商看好石门柑橘产地资源和市场,纷纷进驻我县投资兴办柑橘打蜡加工厂,购置的主要设备为浙江龙游和湖北宜都两地生产的柑橘清洗、打蜡、分级一体化加工生产线,单条生产线处理能力升级到5吨/小时,同时吸引杭州敦成、福建福慧达、广东杨氏公司等大型果业公司在我县投资建设柑橘鲜果收购、加工基地,县内金湘源、亚辉、湘冠等一批果业公司也随之购置同型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产业走向机械化、自动化发展轨道。

第三阶段:2014年至现在,为专业化、智能化升级阶段。柑橘采后处理呈专业化、社会化发展。采后处理设备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果品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成立专业采果队,果品预冷与贮藏向社会化服务转型。果品包装大宗市场采用塑料筐包装,但适应礼品市场及电商发展需求,向精致化、小型化、泡沫抗压包装发展。物流体系实现专业化、数字化运营。县内杨氏鲜果有限公司开始引进柑橘称重、果径、糖度无损检测分级处理设备,单果加贴企业二维码,配套建立果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已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水平。

二、柑橘采后处理存在的缺失点

1.柑橘采摘精细化程度欠缺。一是柑橘采摘期间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技术队伍参差不齐,采摘岗前培训不到位,应用专业果剪和采果袋盛放的比例偏低,致使柑橘采摘时主要追求进度和数量,未注重采摘质量,造成果实破伤比例较高,致使柑橘贮藏保鲜期腐烂损耗较多,影响柑橘销售效益。二是分期分批采摘执行不够到位,目前,除秀坪、蒙泉等原来出口果园登记基地分期分批按果实大小分级采摘外,相当大一部分橘农仍然习惯于“一剪清”采摘,难以实现鲜果优质优价销售,影响柑橘生产效益。

2.柑橘智能化分级水平较低。县内企业和合作社购置安装的柑橘清洗、打蜡、分级生产线普遍采用的是滚筒式果径分级设备,一方面易造成果实碰伤,影响贮藏性能,另一方面,同批次、同一单体包装内果实内部品质大相径庭,严重影响消费者感受和忠诚度,进而影响品牌价值。

3.柑橘包装档次低质量次设计差。我县柑橘现有包装主要有三大类型:即塑料筐、纸箱和散装,其比例略为:塑料筐包装75%、纸箱包装占5%左右,散装占20%左右,塑料筐包装目前是柑橘包装主流,大多采用再生料,黑色、深蓝色为主,抗压强度较低,一般为一次性使用;而纸箱包装主供县城及周边礼品市场,存在主要问题一是质量次,抗压强度较低,不能满足远途运输供应需要;二是设计水平较低,大多采用厂家通用性图案设计,而很少企业独特风格,难以吸引消费者眼球。

4.柑橘贮藏保鲜设施容量小、标准低。经过多年发展,我县柑橘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经营大户建设了一定量的柑橘保鲜贮藏库。同时,保鲜库设施水平低,全县318个贮藏保鲜库是简易通风库,无温度、湿度、气体比例调控设施,贮藏环节失水损耗大,腐烂变质风险大,贮藏保鲜时限短,市场转圜能力弱。

5.柑橘脱青催熟及果实抛光打蜡加工工艺将有可能受到市场严酷淘汰。目前,我县柑橘采后处理无论内贸和外贸均盛行脱青催熟和清洗打蜡两个程序,脱青催熟多采用乙烯气体喷雾和乙烯利浸泡处理,虽属国家允许的处理方式,也不至于对果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但因为非自然着色成熟,现在逐步受到消费者抵制,如过去天津市场非常欢迎我县脱青催熟、颜色均匀的柑橘鲜果,但近年来凡是脱青催熟的柑橘鲜果在天津已找不到市场。柑橘打蜡加工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柑橘果实亮度,改善果实商品性,也有阻隔病菌侵染的作用,但由于果实打蜡后,封闭了果实皮孔,造成无氧呼吸,超过一定时间,即会引致果实风味变差,产生生理性腐烂,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忠诚度。因此,随着市民食品消费逐步向追求纯正自然转化,脱青催熟和抛光打蜡势必会遭到市场唾弃。

三、改进我县柑橘采后处理业的策略

如何改进我县柑橘采后处理业,笔者以为,必须根据我县柑橘采后处理业存在的缺失采取针对性措施,笔者为此提出如下策略建议:

1.推行专业化采果。果品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果品营销大户应积极组建专业采果队、采用专用果剪、专用采果袋进行采摘,采果前搞好科学采果岗前培训,果品转运采用塑料周转筐或盛国筐衬布,严格按客户需求实行分级采果,减少果实碰伤,提高采果质量,从而减少果实损耗,降低贮藏期腐烂率。

2.提高采后处理分级装备水平。逐步淘汰滚筒式果径分级设备,引进法国麦夫、江西绿盟生产的称重、糖度无损检测分级和自动贴标系统设施,通过智能化设备对柑橘果实实行精细分级,提高鲜果质量整齐度

3.推动果品包装创新。逐步调整包装结构,减少塑料包装筐特别是黑色生料包装的比例,增加纸箱包装比例,大力引进或加大县内包装厂支持力度,生产高强度纸箱包装。同时,大力引进创意设计人才,改进柑橘包装设计,并积极开发藤条、苇竿、木质等特色精细包装,总体提升柑橘包装档次,为打响县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取得突破。

4.加强柑橘贮藏保鲜设施建设。加大企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柑橘贮藏保鲜库建设支持力度,增加果实保鲜库库容量,提高保鲜库建设标准。同时,加强现有柑橘贮藏保鲜库改造升级,改良柑橘保鲜库控湿调温调气设备,减少果实贮藏期腐烂变质,确保柑橘贮藏保鲜增值效益。

5.逐步淘汰脱青催熟和产区抛光打蜡处理工艺。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国内市场销售的柑橘鲜果严控脱青催熟处理,出口市场也应与客户加强沟通,引导客户经营非人工催熟的柑橘品种。逐步将产地抛光打蜡设备前移到销区市场,根据销售市场趋势,在果品上架或进入市场销售前3-7天进行抛光打蜡处理。

猜你喜欢

采果鲜果果品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采果后不要放松管理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中国热科院椰子所与2家单位合作研发油棕机械采果机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鲜果出远门得用新招儿
以“互联网+”助推丹东鲜果产业发展
柑橘采果前后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