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险管理中的运用

2020-03-01岳凯江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岳凯江

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提升单位综合效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社会保险管理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形势,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相融合,为单位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基础。在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实现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有效融入,对这项技术的应用进行科学的组织引导,有利于社会保障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险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信息技术革命以来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强大动力,其社会属性确保其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领域的渗透性与融入性,特殊的技术领域渗透到社保工作的管理领域,能够逐步改善管理工作的程序性,支撑企业单位社会保险工作的发展。

1.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可以保证各项工作更加精准的开展,简化了整体的工作流程,可以让各项工作有组织性的开展,不用人工进行操作处理,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各种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不但可以减少成本上的投入,也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信息库,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2.对计算错误的情况进行有效控制。

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在开展期间,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还能够实现对数据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得到了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作的开展质量。以往采用人工处理的方式很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导致信息数据不完整或者信息录入错误,这就不能保证信息资料的真实性。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以上问题进行有效控制,降低了错误的发生,整体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

3.信息数据可以及时更新,便于应用与查询。

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在开展期间,信息数据一直在发生变化,为了保证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需要进行及时更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数据更新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信息查询平台,保证各项工作更加透明化。人民群众在该平台上可以查询自己的社保信息,如果存在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反馈给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错误信息进行及时处理,便于群众维护自身利益。这种新的工作形式更加便民化,能够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更加凸显出来。

二、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险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其在社会保险管理体系中的运用价值也逐渐受到认可,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保障部门都针对业务创新需要,引入了信息技术,并积极推动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信息系统在建设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具体来看:第一,网络覆盖范围有限,各部门之间在社会保险管理方面难以实现高效率的信息传递与共享,如一些地区社会保障部门虽然通过联网实现了与各银行、医院、财政的联系,但是在信息交换和共享方面依然缺乏规范化管理体系,影响了系统的运行效率;第二,信息质量有待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由分散化向集中化转变,但是由于转变方案缺乏可行性对数据库的建立造成了负面影响;第三,社保卡管理存在缺陷,例如社保卡信息不全面、不准确,在制作过程中存在卡片与照片不一致、持卡人与参保人的信息不一致、账户金额不一致等问题,医院系统在读卡过程中,存在出错或读不出的现象,管理人保管不当,出现社保卡丢失,信息流失甚至被盗用的问题时有发生;第四,网络安全面临着威胁,例如人为操作失误、恶意攻击、网络病毒侵害等造成了信息丢失,影响了社会保险管理安全性。

三、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险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体化管理系统。

社会保险管理的内容包含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方面,而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推动各保险内容的整合与统一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相关部门首先要通过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实现"五险合一",并在功能方面实现对各项业务的经办,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其次,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对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参保企业与参保人员的增减、社保基金征缴计划的下达、五项基金待遇的核算给付工作。针对一些管理工作中的难点提出新的服务方案,如逐步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平台和推行社保业务网上经办,并在使用中不断弥补管理中的漏洞;最后,建立系统管理标准,积极推动信息化管理方案的落实,提高信息系统管理运行效果。

2.建立完善信息数据库,保证信息质量。

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可以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目前这项工作在开展期间存在着信息质量无法保证,资源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则需要建立专门的信息质量管理部门,对社会保险中的各项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根据管理需要对工作进行系统规划,对于信息数据不明确、不清晰的问题也要进行针对性处理,为数据库的建立打下基础。其次,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标准来进行数据库建立,确保各地区的社会保险信息都能够进行共享应用,为后续社会保险管理互联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最后,建立管理机制,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进行,消除信息数据应用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可以将社会保险信息的价值体现出来。

3.规范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流程。

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从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保证信息技术能够得到科学运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信息资料进行科学管理,保证整个流程的规范性,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在对管理流程进行规范的过程中,需要对以往管理工作中的繁琐工作和重复性工作进行简化和整合,保证各环节的有效性,避免出现重复作业的情况;要确定具体的工作流程,对各环节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协调开展,相互之间也可以进行有效监督,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要完善管理权限,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保障,不能出现越权管理的情况;还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能够自觉参与到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以此提升社保服务水平。

4.提高人才的技术水平,推动单位的信息化发展

人才作为社会保险管理工的执行者,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与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质量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加强对人才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以往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对人才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工作人员整体的素质水平比较低,不能满足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很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不利于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在引进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提升人才的信息化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设备,对管理系统进行完善,确保可以满足不同保险的管理要求。另外,还要重视对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工作中可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以此提升整体的信息化水平。

5.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信息管理效率。

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为社会保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其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影响信息系统运行的关键。针对此,相关部门在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维护好职工的个人资金账户,提高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建设效果。单位在建立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内部的局域网,而为确保网路信息安全,应确保局域网与其他网络系统和外部网断开连接,控制外部恶意攻击;子网之间在进行自由访问和共享网络的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访问程序,实现对访问者的身份认证,构建安全管理屏障;定期做好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改善软硬件管理环境,切实维护职工的社会保险资金安全。

6.树立群众服务意识,实现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

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是现代化发展环境中人们必备的技能,社会保险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形势,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在工作中可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采集、录入和整理。同时,还需要树立群众服务意识,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对自己的工作负,确保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服务,为群众解答各方面问题,根据群众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能够将人民的利益放在主要位置,充分实现信息技术与服务的有效融合,这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结语:提高社会保险管理质量和水平对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也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简化了整体的工作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能够实现对各项信息的快速查询与应用。为了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充分体现出来,还需要对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解,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规范社会保险的信息化管理流程,通过制度的完善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约束与引导,以此提升社会保险管理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猜你喜欢

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社会保险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