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国家级贫困县教育经费的统计工作

2020-03-01梁慧华

经济视野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统计人员贫困县

□ 文| 梁慧华

教育经费的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对教育加大了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育经费统计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凸显了教育经费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国家级贫困县教育经费的统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探讨有效策略解决相关问题。

做好国家级贫困县教育经费的统计工作的必要性

支撑国家教育财政决策

教育经费的统计工作的结果能够对国家制定相关教育规划和财政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增大发展,加大了对教育事业发展投入的资金,教育资金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逐渐升高,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显示,占我国GDP的总占比已经超过的4%的近期目标。新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我国教育经费统计机制在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为教育经费在实践中的统计工作行为规范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对相关统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统计数据的质量,为新时期我国教育财政决策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设计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推动国家级贫困县教育发展

国家和政府对教育扶贫的工作进行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促进教育事业更加快速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教育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具体的经费进行科学的管理,促进经费的使用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发挥经费最大价值,更好的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和保障。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加强对经费统计工作管理力度,对具体的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有效的推动贫困县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在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对以往经费统计的信息数据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根据以往工作管理的实际效果,制定完善的统计管理制度,做好国家级贫困县的教育经费统计工作。

推动教育投入和使用责任的落实

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是国家进行一定的财政拨款,同时结合其他社会的渠道的支持。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统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推动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责任落实,对教育事业进行一定的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能够促进教育支出在实际分配中责任的落实,提升经费分配的公平性。另外,教育经费使用的统计结果对教育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使用资金具有一定比例关系。

贫困县教育经费的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

统计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贫困县和乡教育统计中缺乏专业的统计人才,在现实统计工作的开展中大多数都是教育相关管理部门的财务从业人员进行监管经费统计工作。贫困县和乡普通会计财务人员受到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缺乏系统的专业统计教育培训,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足以满足现时代教育统计工作的实际需求。统计人员对于教育经费统计报表的各式和具体投入和支出指标没有进行全面正确的认知,导致在实际信息数据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和分析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解,造成信息数据的漏报和错误经常发生,对数据统计结果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无法保证统计工作能够正常顺利的开展。部分学校对经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知,将统计工作当做一种负担,没有对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存在应付的工作态度,造成教育经费的统计结果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缺乏先进统计技术

扶贫教育对象当地的经济水平发展落后,在现实的教育中缺乏先进的工作技术和良好的工作条件,通常情况下,扶贫教育地方统计工作的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普遍依靠人工的力量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归纳和统计,对互联网技术了解和掌握较少,甚至部分贫困地区没有网络。统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对计算机的网络技术相关的操作不熟练。

缺乏统一统计口径、科学指标

我国不同地方的教育经费统计工作管理的方式不同,执行的工作标准不统一,造成数据填报的错误,直接影响统计的结果。另外,我国对教育经费统计的指标体系没有结合新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传统的指标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统计工作的设计需求,对实际统计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贫困县教育经费的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策略分析

提升统计人员综合能力和素养

教育相关管理部门要保证教育经费统计工作的专业化。统计人员是经费统计的直接参与者,他们自身的职业道德操守、个人修养和专业知识技术对经费数据统计结果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相关统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培训,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和个人修养,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全面正确的认知,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充分发挥自身岗位的职责,为贫困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上级管理部门在对工作人员加强教育培训的基础上要建立有效沟通交流的平台,增加工作人员的联系,在平台上进行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促进统计人员整体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打造一支高素养、高能力的统计工作队伍,为国家财政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完善办公基础设施

我国地域比较辽阔,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如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各级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落后地区教育统计工作实际办公的环境和条件较差,缺乏对先进设备的使用,依靠人工的力量难免产生一定数据的错误。国家和政府要加强对贫困县基础办公设施设备的完善,致力于统计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建设。上级部门对统计工作的硬件设施进行完善的基础上,要对相关统计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训,提升他们对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促进统计工作的信息现代化发展,有效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压力,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快速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减少由于人工的失误造成数据的错误,最大程度上提升统计工作的服务水平,保证统计数据结合的真实、全面、准确性。另外,统计人员采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加强和上级部门的沟通,将统计结果及时的向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反馈。

统一管理、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

第一,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在开展之前要对统计的指标进行明确,统一管理,如数据项目、来源、指标和范围等相关要素进行统一,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指标口径进行正确的理解,避免统计人员理解的误差,导致统计数据结果失真,不能为教育财政提供有效的支持。因此,需要对统计指标口径进行统一管理,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教育部门要在统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对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一定的约束,并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详细的进行相关经费数据的统计,保证统计质量,同时要对预算工作进行监管,不能对经费支出科目使用范围进行随意的提高,采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方式对统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制定科学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设置,能够对教育改革的政策和规划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要结合新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顺应教育政策改革,增强统计工作指标体系的时效性、精准性和实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教育经费统计工作的质量,可以极大地促进国家重点贫困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做好国家级贫困县教育经费的统计工作的必要性和存在问题以及提升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统计人员贫困县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医院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分析
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基层教育统计人员能力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