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

2020-03-01王春莲王少林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专业

王 小,徐 力,王春莲,王少林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130507)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新时代高校的责任与使命,也是高校转型发展的趋势与必然[1]。吉林省是“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出口,是中外贸易的重要连廊。吉林省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吉林省工业基因造就了其在加工制造业的良好基础,其中汽车工业和高铁制造业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此外,吉林省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粮食加工制造产业优势突出。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应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开放态度,融入地方市场,深入开展合作与服务[1]。

一、当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学科与专业建设特色不突出

吉林工商学院自2007 年合并组建至今,学科与专业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学院在合并前的会计、经贸、税务、粮食等专业发展势头较好,但是电子信息、网络工程、日语、动画、广告等工学、文学类专业发展建设滞缓。吉林省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其中粮食加工、汽车、石化、食品、装备制造和医药健康为重点产业,对于重点产业的人才输送成效将会影响相关产业的未来发展。因此高校学科与专业建设对地方经济建设有正向影响,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人才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2.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

吉林工商学院建校时间较短,现有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这与企业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存在一定差距[2]。结合这一现状,高校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以满足地方经济需求为方向,将教学由理论向实践转化,培养地方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引进与流失存在问题

目前吉林工商学院师资队伍配置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现有教师队伍中,部分人员没有相关的企业从业经历,不能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对教学内容和形式作出合理安排。还有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知识局限在教材中,没有将学习目标与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导致学生毕业后与社会单位的需求存在能力差。此外,在人才引进方面,吉林工商学院首选是具有博士学位的相关专业人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博士生求职意向不足,仅能结合实际情况遴选硕士生,这也表明在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短板。

4.教师队伍科研能力有待加强

学校教师主要的科研项目集中在教学研究上,对于解决地方经济和企事业单位遇到的技术难题的科研项目匮乏。部分青年教师囿于经验不足导致科研能力薄弱,部分教师只满足于发表论文而不将科研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聚焦于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上,导致科研能力和科研结果仅局限在理论上,无法将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进行转化。

5.利用现有资源服务地方企业的能力不足

学院利用现有资源服务地方企业的能力不足,如机械、食品和粮食专业设置的实训中心仅限于承担校内学生实训任务,没有对外进行企业服务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在部分学科的重点实验室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上述问题,在研究的开发与设计过程脱离了市场需求,没有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当地企业进行服务。

6.省部共建高校仍需继续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

吉林省政府和国家粮食局共建将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目前仍要继续推进省部共建高校的进程。此外,校企合作目前仅局限于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方面,对于深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学习方式较少,无法让学生通过实习达到实践的目的。对于校企合作在课程共建、定向培养等方面,成功经验较少。

7.学校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仍需要下功夫

目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于创新创业的意识不足,主观能动性较差。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不愿意从基础的工作做起,不愿意从事一线生产工作。

二、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的对策

1.针对产业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应该对企业进行深入考察和调研,了解地方转型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根据企业各方面的人才发展情况,修订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并成立专门的指导机构,按照产业需求进行学科专业调整和课程建设,尽量使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企业的实际发展方向相一致。另外,了解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究竟需要哪方面的人才,按照地方企业的发展目标来培养人才。针对吉林省经济转型期的汽车制造、高铁制造、粮食生产加工、国际贸易、金融发展等支柱产业发展需求提升专业建设脚步,加强相应的机械制造与粮食生产、国际贸易、金融等专业建设,尽早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无缝对接。

2.针对企业岗位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学校应该进行相应的课程调整和课程改革,邀请行业公司来学校进行交流和讨论,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并结合实际,加快开设更多迎合需求的课程,这样才能使学生走出校门顺利适应新的工作,节省企业入职培训时间,提升企业发展速度;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和改革,通过启发式教学、沉浸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另外,也要尝试开发校企合作课程,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讨论制定,并由技术专家亲临指导,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就业前接触到企业实际生产的专业知识。在正常的教学课程完成的基础上,根据地方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可以尝试制定定制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地方高校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加强“双师型”师资能力培养

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重点是要加强“双师型”师资能力的培养,特别应逐渐针对青年教师,建立完善的“双师型”培养方案,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4]。如经济管理类学科,可以同时具备经济师、会计师等技能。首先,可以联合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校内外的实习实训教学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提升校内教师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逐渐实现教师真正的双师能力和素质。其次,要给教师提供更多的继续学习机会,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技能培训,给中青年教师创造去企业学习实践的机会,将实践经验融入到课堂理论教学中,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建设

学校的科研机构重点工作应该是加强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定期组织科研会议,及时向中青年教师传达科研项目计划信息,并由专门的指导机构指导青年教师选择与能力、专业相适应的科研课题,可以邀请科研专家作有关科研立项技巧和方法的专题讲座,对青年教师予以立项指导。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带头作用,形成产学研为一体的科研队伍,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有压力才能有动力,青年教师才能在压力中不断进步。同时学校在进行科研课题立项时也要严格把关,不止要选择本校的优秀教师担任评委,同时也要参考校外专家的指导意见,教师的选题尽量贴合企业的生产实际,要具有提高企业生产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实际意义。

为了提高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转化率,教师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应该积极与企业交流沟通,了解实际的发展需求与理论的差异,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更贴近实际的处理方式方法。另外,也要实行激励机制,对于有地方企业实践指导意义的科研项目和课题要相应地提高科研基金的标准,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科研项目建设中来。

5.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对外服务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类资源并加以整合,从而更好地对接外部企业。在充分保证完成校内实训教学的情况下,可将学校现有的实训基地对外开展业务能力培训,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因部分发展中的企业可能缺少高精密的机械设备,可以利用学校实训基地,以补充企业发展中的缺失,与企业开展合作生产的模式,进而促使企业与学校达成校中厂、厂中校的合作办学模式,将实际生产与实训教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此外,可以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遇到的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咨询等服务。还可以充分建设学校的成人教育平台,对于需要继续教育的人群,如下岗再就业职工、退伍军人等提供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

6.加强校企合作

(1)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扩大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企业的生产资源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利用学校现有的实习实训基地、联合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建立校企联合的创新培养模式。在校内建立真实的工作环境,营造企业工作氛围,使学生在学校中就可以真实体会到工作的场景。此外,也可以将教学资源代入到生产企业中,在企业中创建第二课堂,使企业的员工也可以得到优质教育,从而实现“厂中校”的合作办学模式。学校的实训基地也可以采取新的办学模式,例如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的方式共同经营,企业选取一些利于教学的零部件,将其投放到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生产,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也可以使学生直接地参与到生产工作中,提早了解生产环境,更加有利于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的角色转变。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也节约了生产成本,还得到了技术支持。

(2)实施校企共建专业课程。学校应与企业共同开发适合学生的实践课程,将书本知识和企业实践充分结合,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念充分地体现在实践课程中。学生通过实践课程,可以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充分融合,使其在校期间就可以熟悉企业的岗位要求,真正地达成校企合作的实践目标。

(3)加强校企项目合作研发。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科研优势,与企业建立合作项目。由学校专业教师提供科研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重大科研课题。学校教师通过对企业的经常深入以及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共同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7.推动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

聘请知名企业家与优秀学生创业代表作相关课题讲座,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的培训与指导,在增加培训相关创新创业就业培训的同时也兼具了讲座内容的实用性。可以通过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创建相应的活动社团,由专业的骨干教师对其日常活动进行专业指导。在现有的创新创业开展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的公开展览,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创新灵感,鼓励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创新创业大赛中,并对其提供专业的指导,进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