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发展与创新研究
——以河南省图书馆为例
2020-03-01秦晓丹
秦晓丹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由于近年来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与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作为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理论探讨都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与丰富。该领域的成熟使得科研、教学与文化传播等都实现了新发展,可以说数字图书馆已经具备了比较系统与成熟的理论与实践支持;但从互联网+发展现状来看,现如今多集中于探讨“互联网+传统行业”的结合与发展展望,[1-5]对于“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图书馆的展望与理论探讨还比较薄弱,[6-8]相关成果还有待充实与丰富。因此,对“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数字图书馆在进入“求真务实”阶段后,理论已经相对成熟,但因其专业程度与领域所限,其与普通大众的联系仍然较为缺乏,难以使得普通大众共享如今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发展成果,可以将其概括为“实践弱,理论强”。因此,“互联网+”与数字图书馆的结合是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对“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发展与创新的探究不仅仅是为了顺应我国未来发展大趋势,也能让河南省数字图书馆在新趋势下突破发展,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之目的,也为河南省其他产业在新时期的转型发展提供先驱经验。
一、河南省内“互联网+”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图书馆事业作为公共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推进“互联网+”进程,并产生了良好的反馈。[9-10]在河南省,数字图书馆发展亦得到政府的重视。截至2018年,河南省内图书馆共有158个:省级/直辖市级图书馆2个,地市级图书馆18个,县市级/县级图书馆138个,其中包含少儿图书馆7个。从分布区域上来看(图1),洛阳市图书馆数量最多,为17个;其次为郑州市,为13个;第三为南阳市,为12个。图书馆数量超过10个的有新乡市(11个)、信阳市(11个)、周口市(11个)和驻马店市(10个);济源市图书馆数量最少,仅1个。
根据调研数据可以发现河南省数字图书馆建设具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数据库总量高。馆均数据库高达100个。第二,无论是高校还是地方数字图书馆,均是以外购(包括中文和外文)数据库为主,以及其他地方或高校本身所需要的数据库。第三,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尤其是中英文数据库)数量多少与其综合实力密切相关。第四,河南省数字图书馆越来越重视自建数据库的建设,这些自建数据库在地方图书馆主要以地方特色为主;在高校图书馆或以专业特色为主,或以地方特色为主,亦有二者兼备。第五,试用数据库和共享数据库分别占据了高校和地方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的较大比例,高达近50%。
尽管河南省作为“文化大省”重视图书馆的发展与互联网的运用,“互联网+”数字图书馆在河南省亦得到较快发展并且有着广阔前景,但其在实际运行中依然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通过调查分析,目前河南省内数字图书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四点:
第一,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虚有其名。数字化仅仅局限于检索,检索结果主要是图书馆是否存在该书目,读者并不能在线阅读或下载所需内容。然而,“在线化”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文献资源本身只有真正的从其库藏的纸质介质放到网上,才有了被更多的用户广泛阅读浏览的机会。
第二,服务体系亟需优化。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对读者的服务主要体现在简单的文献检索、书目检索等一些常规工作,不能较好地解决专业性稍强的问题;此外,数字图书馆电子服务系统滞后,不能提供在线阅读以及下载的功能,给读者仍带来很大的不便。
第三,图书馆资源整合程度较低,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在本次调研中,仅有黄淮学院图书馆与驻马店图书馆合建,其他地方均未见地方图书馆与地方高校图书馆之间进行合作共享。笔者看来,尤其是在一些较小的城市,分建两个图书馆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使得彼此均显单薄,不如市校合作,建造一座较为雄厚的图书馆。
第四,互联网飞速发展,数字图书馆面临较大冲击。“互联网+”背景下,出版机构、图书网站及其他电子数据库等亦均在进行革新。这些单位大部分都推出电子书网站,并且可以在线阅读或者下载,有些电子书甚至可以免费阅读。与此同时,图书馆需要购买的数据库价格逐渐上涨,尤其是一些稀缺的数据库。此外,互联网上的开放资源不断增多,有些地方正在取代图书馆。
二、“互联网+”与数字图书馆结合的范例研究
深入系统地研究河南省的互联网建设与应用情况,发现我省互联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在互联网技术应用方面发展势头突出,“互联网+农业”崭露头角并日渐兴盛;“互联网+制造业”硕果累累;“互联网+”引发河南文化产业模式变革等。
图1 河南省各地区图书馆个数
河南省图书馆作为我省数字图书馆的领头羊,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遇,不断创新,成为了“互联网+”时代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典范,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河南省图书馆充分发扬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精神,整合资源,推广阅读渠道。河南省图书馆在全省开设数十处外借点,并形成省-市-县-村镇四级服务体系,可共享省馆数字化资源服务。第二,河南省图书馆依托互联网技术,将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日常化。当今社会大部分人的阅读不仅注重内容,也兼顾社交,喜欢随时与他人分享、交流和互动。[11]河南省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通过开通微信、微博等移动客户端或平台,线上分享,向读者推荐新书、传递服务新动态。第三,河南省图书馆根据互联网思维,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在保质保量的同时实现定制化,并不断改善读者体验,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应用互联网思维后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12]河南省图书馆定期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在每周日上午举办“豫图讲坛”公益讲座报告会,极大地调动了读者阅读的积极性。河南省图书馆还推出现场荐书活动,读者可在各借阅窗口留下“书目推荐卡”,向图书馆推荐希望购买的书籍,对符合馆藏要求的推荐书目,河南省图书馆都将会安排采购,将选书权交给广大读者。
三、“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内数字图书馆创新策略
为作出全面实际的策略,笔者通过分析互联网大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发展存在的优势和机会,重点讨论突破限制的劣势和威胁因素,在此背景下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第一,图书馆应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现代化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不仅包括单纯的文献检索与图书寻找,还需要掌握互联网方面的相关方法与技能。因此,新时代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除了熟练掌握图书的管理与搜索之外,还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关运用及维护;此外,由于图书馆与其他互联网公司及学术平台的合作,图书馆工作人员还需要了解这些电子资源的特色及使用方法。
第二,图书馆自身要积极建设自己特有的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广泛收集民间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典故、文化特色、地方工艺等),积极与当地居民合作,调动其积极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的特色或强势专业,收集该专业相关的大数据,建设具有本高校专业特色的数据库。
第三,图书馆应加强对外开放和交流。一方面,与当地其他图书馆或其他地区的图书馆共建共享;另一方面,图书馆应积极与当前被广泛使用的学术互联网公司如读秀、百度文库、道客巴巴等共享合作。例如,有些地市图书馆与当地高校图书馆合建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既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高校资源形成合力,又能让图书馆充分发挥其作用。笔者调研的黄淮学院图书馆,即是与驻马店市图书馆合建,其规模和数据库种类及数量,也排在了同类高校或地市级图书馆的前列。再如,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已与百度学术等学术机构开展合作,用户利用这些学术机构搜索资源时,相关的资源系统会在首页优先显示,这无疑会增加这些高校图书馆乃至高校本身的知名度。
第四,数字图书馆应该不断探索自身的服务发展模式。一方面,图书馆要积极宣传,加大推广,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普及的今天,图书馆应该充分应用这些信息平台,不断在自己的公众号或订阅号上发布信息,更新动态,让广大用户在最早的时间里了解自身动态。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实时了解用户需求,积极与用户互动,通过电子问卷、访谈、小测试等手段,实时了解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这些反馈及时分析总结,做出改正和调整。另外,图书馆也应该不断推陈出新,各想妙招,力争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个性化服务。
第五,既然身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就应该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向“互联网+”靠拢,力争突破这一系统边界的束缚。一方面,利用数字传播技术(Digital media technology)、智慧互联技术(Smart connected technology)等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打造“互联网+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使其呈现出新生态、新业态和新形态。另一方面,努力实现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与其他行业的跨界。例如,将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与其他文化行业、互联网行业以及传统行业等进行跨界融合。[13-14]
结语
笔者以数字图书馆为对象,在较为全面地搜集整理材料的基础之上,采取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河南现阶段数字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充分论述和分析之后,指出“互联网+”对于解决当前数字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所起的作用,对“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发展与创新进行全面讨论,突破了原来对数字图书馆发展与创新认识和研究单一化的局限,为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之道。其应用价值表现为:“互联网+”的实质就是融合,笔者研究“互联网+”对于数字图书馆在发展和创新上的帮助,实际上就是在试图将互联网同数字图书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二者融合,使数字图书馆能够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