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立德树人下的高考备考研究
2020-03-01李现梅
李现梅
一、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一)全国高考试题交叉考
2020年乙卷和2019年甲卷的选择题13题,都考查了元素周期律,利用物质的结构和化学键类推元素符号,都体现了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017年乙卷的28题考查实验考了Na2S2O3,2018年丙卷的26题实验也考查了Na2S2O3,考查点有新颖点,通过实验操作、现象和反应研究Na2S2O3的产物。
(二)紧密联系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三)新颖点侧重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
2020年丙卷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大题,要直接通过文字提炼信息后再推理出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选择图形中对应的变化曲线。考查了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还考查了学生提炼信息和识图分析的能力。2020年丙卷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大题,Kp的计算,考察提炼信息和计算的综合能力。
(四)变化点
情景素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更密切,大题的考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字和图形的理解层次也在提高。以有机物为素材的选择题和实验题在逐步呈现。
(五)注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18年甲卷中的13题,选取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对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硫化氢的高效协同去除转化装置”,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命题方向
高考题每一年都在稳中求变,变化点和新颖点不是很多。高考试题注重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贴近社会生活,结合社会热点,结合中国国情,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高考命题的新趋势是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以陌生情景设计问题,考查学生阅读和审题能力,注重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的考查,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高三备考的策略
(一)研究高考试题,整合高频考点
广泛做好近三年的全国高考化学试题,研讨其新颖点和变化点,整合好高频考点对应的习题。分层设计习题,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集备课组的力量,对化学习题进行探讨,特别注重化学学科素养的习题。
(二)做好三轮复习的目标策略
第一轮复习,注重将教材的单点知识通过联系的方式整合记忆,形成知识的思维网络图。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化学学科的命脉,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是化学学科的两大工具,还伴随着守恒、模型等思想。要具备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思维,归纳整合知识联系的网络图。学会巧用理论知识:元素周期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用分类的思维模式归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再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加深理解记忆。第二轮复习,根据第一轮复习期间学生存在的较多问题,实行小专题和小练习的复习模式。将高频考点分类呈现,选择的习题要比一轮复习时的综合性强,覆盖面更广。实行卡片制的专题小知识清单,让学生课余时间背诵。让能力较强的学生自己归纳汇总学科体系知识,注重基础知识的再巩固。第三轮复习,侧重高考题型分类练习。对于尖子生,需要他们将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展现的新颖点和变化点的类型题拿出来加强练习。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还要抓基础类型题,保证选择题的正确率,冲刺较难的题,放弃较复杂的计算题和推理类型的题。对于中等生,注重细节的处理,注重自己做题后的反思,查缺补漏,分析模块知识的欠缺和难题练习,仍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三)心态篇
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都有学不好的学科,怎么学都学不好。这就需要教师做好与学生沟通的工作,进行学科问题的交流,让孩子愿意学习该学科的知识。薄弱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记不住、记不牢,他们认为化学学科比物理还难学,毫无逻辑性,内容多且杂。这一情况下,教师对化学知识的加工处理就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应选择多种方式,尽可能满足多种学科问题的学生,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
(四)回归教材,查缺补漏
考前一个月,回归教材,注重课后习题、资料卡片、科学探究中的化学方程式和性质,查缺补漏,提高学分数。教师要有变化的思维整合教材的基础知识,并将基础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整合在一起。
对多样化基础知识的呈现模式的研究需要花很多精力,这部分研究可以在高一高二时进行,可集合遵义市龙头学校的资源,设计一个分层设计的基础知识清单课题,把它整合成电教资料,让各学校的高三备考教师选择性地加工处理,进行教学,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