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中医院心血管科中药处方用药特点研究

2020-03-01喻录容韩宪忠何先元冯赵润常开放

科学咨询 2020年48期
关键词:处方心血管中药

喻录容 肖 敏 韩宪忠 何先元,2 简 科 冯赵润,2 常开放

(1.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重庆 401331;2.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16;3.重庆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重庆 400014)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靠前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更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常多种疾病并存;服用化学药物,需同时服用的药物种类较多,但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其潜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较高。而中药作为我国传统中医特有的药物[1][2],因其多饮片药物的多组分性,常能从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促进机体水液代谢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及恢复机体器官功能等多方面同时发挥作用,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独特的优势[3][4][5][6]7]。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上升阶段,这也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为了解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药处方用药现状,分析处方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现对某中医院2019年2-3月心血管内科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供临床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随机群体抽样的方法,抽取2019年2-3月某中医院心血管科中药处方共472张。

(二)方法

对所收集的处方进行逐一审查,不考虑不区分医生处方用药特点,全面记录就诊患者的疾病诊断及处方用药的药品名称和用药剂量,并将其按照疾病诊断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出各种药物的出现频数及用药剂量。处方中最常见的疾病诊断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故在饮片使用频数分析时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其他疾病分类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患者年龄性别特点

从统计结果来看(见图1),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其中60-80岁年龄段的患者较其他年龄段多,占58%。总体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略多,占53%。

图1 某中医院心血管科2-3月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特点

(二)处方中饮片数组成特点

从472份处方统计结果来看,处方中饮片数目不同,结果见图2。处方中饮片最多有22味药,最少只有1味药,未见6味和9味药的处方。12味药的处方数有78份为最多,11-17味药的处方有326份,占处方总数的69.07%。

图2 某中医院心血管科处方中饮片数组成特点

(三)处方中不同功效中药使用频数特点

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写的《中药学》教材,对中药的功效分类方法,对所收集处方中药使用频数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某中医院心血管科不同疾病不同功能中药使用频数特点

从表1可以看出,心血管疾病用药频次最高的是补虚药。其中,高血压用药归类依据使用频次的高低排列如下: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糖尿病用药归类依据使用频次的高低排列如下: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湿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冠心病用药归类依据使用频次的高低排列如下: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湿药。其他心血管疾病用药归类依据使用频次的高低排列如下: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痰湿药>活血化瘀药。除了冠心病使用活血化瘀药稍多于补虚药外,其余各心血管疾病使用补虚药都是频数最多的,可能是与患者年龄偏大,机体出现衰弱有关,医生通过补虚药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实现“扶正祛邪”的目的。

在糖尿病患者用药方面,所有处方都未曾使用过消食药,这是因为糖尿病本身就有“消谷善饥、多饮多食”的特点,若再使用消食药,可能会导致患者消化吸收过快饮食量增大,导致体内血糖含量蓄积性增高,出现高血糖的症状。

(四)处方中药饮片使用频数特点

在用药频数上,使用最多的十味药是甘草、当归、茯苓、川芎、地黄、柴胡、桔梗、陈皮、桃仁、红花,使用最少的十味药是人参、枸杞、鳖甲、肉苁蓉、香附、白果、郁金、砂仁、附片、薤白。

表2 某中医院心血管科不同疾病使用频数最多的十味药

在心血管类疾病用药上,不论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还是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用的药都包括当归、川芎、地黄、茯苓、甘草。五味药的归经皆与心血管有关,当归、地黄、茯苓、甘草皆归心经,川芎归心包经。在药理作用方面,当归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当归及其挥发油具有调节血管生成、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当归水煎液能促进血管生成[5]。川芎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能够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延缓高血压血管平滑肌衰老。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心肌缺血,增强心肌收缩力,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肌细胞死亡数[6]。地黄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且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对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茯苓利水渗湿,对高血压病人可起到利尿的作用,茯苓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的水浸膏有降血糖的作用。甘草用在处方中不仅能起到矫正药味、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还能通过与其他药配伍用于缓急止痛,抗心律失常,降血脂等。

表3 某中医院心血管科不同疾病使用频数最少的十味药

根据表3可知,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方面,较少使用大热大补之品,如附片作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用于亡阳、阳虚、寒痹证;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用于元气虚脱、热病气津两伤等证,此处较为少用。另外,在给糖尿病患者开具处方时,偶尔会搭配其他补阴药同用。

(五)处方中药饮片剂量特点

在用药剂量上,多数药物的用量都属于常规的剂量。用药剂量较大的有:黄芪50g、太子参50g、北沙参50g、乌梅45g、白术30g、地黄30g、酸枣仁30g、附片25g、吴茱萸250g、大青盐250g。其中吴茱萸与大青盐大剂量使用均是用于外包治疗各种疼痛。用药剂量最小的中药有:甘草6g、川乌6g、麻黄6g、黄连6g、细辛3g、朱砂1g、檀香3g、大黄3g、三七3g。

表4 某中医院心血管科不同疾病使用剂量最大的十味药

由表4可知,高血压病人使用补虚药和利水渗湿药时剂量较大,这是由于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中阻、瘀血阻络等。通过大剂量使用补虚药可在治疗肝肾阴虚型病人时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而中药的利水渗湿药与西药的利尿药具有相同的功效,可以直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同时使用补益药与利水渗湿药在治疗高血压时能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糖尿病病人用药剂量较大的多为益气养阴药和清热药,且此处使用的中药多数都有生津的功效,如北沙参、地黄、天花粉、玄参、太子参、山药等。这是因为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病范畴,其基本病机为“内热伤阴耗气”。所以,在治疗时要清热(地黄、天花粉、玄参、菊花),养阴(北沙参、地黄、天花粉、玄参、太子参、山药),补气(黄芪)。此外,冠心病病人使用剂量最大的中药也多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如党参、黄芪、白术、太子参等,这也跟“虚证是冠心病发病的基础” 不无关系。

表5 某中医院心血管科不同疾病使用剂量最小的十味药

由表5可以看出,心血管疾病用药剂量最小的多是苦寒、辛散、有毒的中药。如黄连大苦大寒,易伤阳损阴。水蛭破血逐瘀消癥,药力峻猛。细辛有小毒,古时即有“细辛不过钱”之说。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故用量不宜过大,以免损伤正气。

三、结论与讨论

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其中又以60-80岁年龄段的患者最多,占总抽样人数的58%。这说明年龄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脏会逐渐衰老,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会减少,血管弹性会下降,血管壁会变厚,从而导致血管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总体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占53%。目前尚未有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易患心血管疾病,此结果可能与抽样时间段、抽样地点及女性看病积极性高等因素有关。

医生处方习惯用大处方,如每处方11-17味药占统计多数,为69.07%。这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群特点相适应,随着机体衰老各器官组织机能也慢慢衰退,通过多味中药的相互配伍作用不同脏腑协同整体提高疗效。

在心血管疾病用药频数上,使用最多的药物是甘草、当归、茯苓、川芎、地黄等,甘草的使用频率最多但用药剂量却最小,这是由于甘草具有缓和药物烈性,减轻药物毒副作用,矫正方中药物的滋味的作用,在方中多作为佐使药使用;其用药归类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化痰湿药、活血化瘀药。说明心血管类疾病在治疗时多采用补气血、活血化瘀、清热化痰、行气利水的治疗原则。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合理使用补虚药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提高人体免疫力。痰饮,既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又是人体疾病发生的常见致病因素。朱震亨曾最早提出“百病多由痰作祟”的观点。痰阻心窍,血行不畅则会引起胸闷、心悸、气短等冠心病常见症状;痰浊上犯于头,可见头目眩晕、昏瞀等高血压常见症状;说明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也与痰饮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故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有化痰湿药。

在心血管疾病用药剂量上,使用剂量较大的中药有黄芪、白术、地黄、太子参、北沙参等,可见使用剂量较大的均属于补虚药一类;用药剂量最小的中药有川乌、麻黄、黄连、细辛、大黄等。此类药性味多苦寒、辛散或属于有毒的中药,如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附子中所含的去甲乌药碱不仅有降血压的作用,还能有效防治缓慢型心律失常。用量小一是由于其常用量本来就小,二是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苦寒辛散之品用量过大会损伤正气,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猜你喜欢

处方心血管中药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人间处方
“中药零食”怎么吃
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