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策略
2020-03-01刘小蓉
刘小蓉
(重庆市渝北区旭辉小学校 重庆 401120)
小学劳动教育形式多样: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班务劳动、社会服务劳动、简单的生产劳动、职业体验劳动、设计制作类实践活动等。因此,我校在劳动教育中坚持学校引导、家庭督促、社区合力等几个原则,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树立劳动的社会风尚,营造劳动教育的文化氛围
小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学校利用班队活动、实践活动、设立劳动课程、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劳动,从而在学校、家庭、社区营造劳动氛围,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
二、开发劳动校本课程
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学生美好生活赋能,关注时代变化、劳动形态变化,我们积极开发基于“三位九向”目标,也立足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劳动校本课程,分“基本生存课程”和“美好生活课程”量大模块,将家庭教育劳动内容和学校劳动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并和家长密切配合,亲子课程旨在在学校的科学指导下,有效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研制了《家庭劳动教育指南》,家长以《家庭劳动教育指南》为行动指南,不仅对孩子的6年劳动教育有了清晰的认知,对现阶段如何配合学校,在家进行劳动教育也做到心中有数。我校不仅开发了1-6年级学校劳动课程,还开发了家庭劳动课程和社区劳动内容。我校编排的美好生活课程聚焦未来发展的“智造”课程、立足劳动文化传承的“美行”课程。“真知”课程关注基础学科中劳动教育自愿的挖掘,“智造”课程以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为指导,从内容上整合多个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美行”课程密切联系学生与真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劳动课程的拓展与丰富,包括文化体验、劳动主题、农事体验活动等。
附:一年级学生家庭教育劳动课程
附:一年级学校劳动教育内容
三、主题鲜明,实践反思
劳动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直接与技能、操作等相关。劳动教育要坚持教劳结合的原则,知行合一,将劳动教育以生活、生产实践形式开展,因此,我们不仅在课程的设置上予以保障劳动教育的措施,还提倡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和创新。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的能力,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自主意识。学校开设了多种主题实践活动,如学校蔬菜基地的实践活动、食堂实践认识活动、采摘活动、传统佳节实践活动(包粽子、打糍粑等),让我们的劳动课程鲜活起来。在家里我们安排了小小家务我在行、秋收秋种(收红薯、晒稻谷、菜莲藕)、24节气与传统农事等一系列劳动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农作物,在认识中提升自己的劳动水平。
四、创新评价
每一次劳动都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学生在每一次劳动结束后可以用多种形式展现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如手抄报、标本、观察日记、认领校园小树苗等,学校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进行有效、创新评价,纸质的任务清单变成类似闯关的评价,学生完成任务以后,可获得“小星星”一颗,家长根据任务要求对学生在家的劳动任务进行有效监督,通过视频、微信、视频等多种形式提交成果,并针对学生劳动时间、劳动态度等目标体系,随机反馈。学校通过在线系统发布学期任务、及时点评,将线下与线上评价结合,通过年级、班级、学生三个层面对劳动教育中突出表现的学生进行褒奖。
劳动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有孩子这样写道:“通过今天的采莲藕,我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荷花一身都是宝,采莲藕、剥莲蓬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劳动使我快乐。”也有孩子这样说:“今天,我通过参加劳动,收集了很多落叶,我把它捡回去做成一个标本,既环保,又好看。”还有孩子这样写道“我本以为种秧苗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很难,需要很多技巧,通过这次‘秋收秋种’活动,我真切地感受到农民的不易与辛苦,在劳动中感受到了《悯农》的真正含义。”孩子们一次次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生活,体验不同的劳动场景。这样的实践带给他们不同的、全新的劳动体验。学校要经常搭建平台,让学生能在活动中认识自我、表现自我,从而找到自信心与认同感。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我是生活小能手、我是小厨神、我是环境小卫士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风采,从而提高劳动技能。如我校结合研学旅行活动,在研学旅行中设计了一个环节——野炊,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厨艺比拼。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把这个活动以综合实践主题的形式进行。活动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进行开题,接着进行分组、分工、菜色制作、回家尝试等内容的布置,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许多孩子在家长的协助下,把在家学做菜的视频发到群内,在正式野炊时,孩子们显得驾轻就熟。活动后,我们还进行了总结,让孩子谈这一过程的收获与感想,把自己最难忘的人和事讲一讲,将整个活动推向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