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下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

2020-03-01黄志高

医药前沿 2020年30期
关键词:药浴缺血性神经功能

黄志高

(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 新疆 图木舒克 843901)

脑卒中即中风,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神经内科疾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能会发生语言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病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偏瘫,危害性极大,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若未及时治疗,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尚且无确切的定论,但值得注意的是和患者的生活习惯、基础疾病、情绪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医疗难题。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西医临床主要以抗凝、溶栓、血管内介入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整体治疗效果欠佳,且伴随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活血化瘀中药在活血散瘀、舒筋通络方面作用显著,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辅助治疗的常用方案[2]。为此,为了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于CIS 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恢复的影响作用,本次研究通过选择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共计46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研究,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我院确诊的46 例CIS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 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合并急慢性感染、免疫及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疾患、过敏体质及治疗依从性差者。其中男27 例,女19 例,年龄36 ~91 岁,平均(57.28±3.7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 ~30h,平均(14.26±1.57)h,脑梗死21 例,脑出血25 例;汉族12 例,维吾尔族34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持续吸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颅压、保护脑神经等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胶囊,首次剂量300mg,之后改善每次100mg,每日1 次,连续治疗2 周。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辩证下活血化瘀中药、针灸治疗和中药药浴治疗,组方:黄芪30g,丹参20g,白术、桃仁、赤芍、川芎各15g,地龙、白僵蚕、石菖蒲、鸡血藤各10g。煎煮至300ml,早晚分服,1 剂/d,14d 为1 个治疗周期。针灸过程中要使用头皮针,针灸取穴为智三针、颞三针、脑三针、四神针,将头皮针与脑卒中患者头皮呈大约23°并将其刺入患者的的帽状腱膜下层,将头皮针留置在该位置保持30 ~60min,期间每隔10min 行针1 次,还要保证刺激量达到标准,针灸频率为1 次/d,10 次1 个疗程,针灸治疗一共需要进行3 个疗程。中药药浴:利用温热水热敷患者的四肢关节,通过熏蒸和皮肤吸收,减轻肢体的疼痛,并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能够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优化体内环境。具体的药浴方为:鸡血藤、丹参、当归、白芍等数十味中草药,每2 天睡前药浴1 次,中药药浴的治疗时间和对照组保持一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满分45 分,分值与神经功能呈反比。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BI)评价治疗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好[3]。治疗后患者NIHSS 评分减少90%以上,脑血流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NIHSS 评分减少30%~90%,脑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为有效;治疗后NIHSS 评分减少30%以内,脑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善为无效[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总有效率95.65%(22例)高于对照组的73.91%(17例)(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NIHSS 评分与BI 指数变化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I 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 与BI 指数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NIHSS 与BI 指数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t=18.273,*P=0.000;#t=17.633,#P=0.000。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 23 NIHSS 评分 18.47±3.31 6.08±1.12* 32.457 0.000 BI 指数 42.45±3.62 75.64±5.33# -41.294 0.000对照组 23 NIHSS 评分 18.45±3.47 9.05±1.27 18.372 0.000 BI 指数 42.83±3.92 61.35±4.76 -27.647 0.000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的供应产生障碍使得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常见类型为腔隙性梗死、脑栓塞以及脑血栓等,和糖尿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猝然昏倒、言语障碍、半身不遂等临床特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溶栓的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4],而溶栓的治疗效果在脑梗塞发病3 ~6h 内最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病况。因此,对于脑梗塞的及时诊断也十分重要,能够极大程度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西医治疗手段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不可逆的损伤,因此中西结合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中医讲究的是辩证、整体治疗,需要通过利用合理的配方进行对症下药,且药性相对温和,毒副作用小,能够在明显控制患者的病情同时,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CIS 属中医“中风”范畴,主要病机为内伤积损,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因此应以调节阴阳及脏腑功能、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5]。本方中黄芪敛汗固脱、益气固表;白术燥湿利水、健脾益气;赤芍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丹参、桃仁活血祛瘀;川芎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地龙清热通络;鸡血藤补血造血;石菖蒲醒神益智;白僵蚕解痉散结,全方共奏祛风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6-7]。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22 例)及73.91%(17 例),NIHSS 评分与BI 指数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中医辨证下活血化瘀药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药浴缺血性神经功能
药浴益身心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苦夏药浴正当时
藏医药浴法治疗关节炎88例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