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护理对老年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

2020-03-01刘坤梅

医药前沿 2020年30期
关键词:细节依从性用药

刘坤梅

(苍溪县五龙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 广元 628405)

老年患者是临床上的一个特殊患者群体,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导致其机体各项机能、器官功能均处于衰退阶段,加之老年患者本身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差,同时受到疾病的影响,导致其成为了临床护理的高风险人群[1]。因此,对于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需格外谨慎。临床针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服务模式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完善,以期能够不断提升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2]。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科室对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了细节护理,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5 月—2020 年4 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的160 例,根据患者所实施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 例。观察组80 例患者,男44 例,女36 例;年龄62 ~78 岁,平均年龄(63.7±2.4)岁。对照组80 例患者,男45 例,女35 例;年龄61 ~79 岁,平均年龄(64.5±1.8)岁。两组患者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实施细节护理,细节护理干预如下:

1.2.1 心理关怀 临床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调节,对于激活患者机体康复力,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3]。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由于受到病情的影响,导致其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悲观、失望等情绪,这些情绪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是非常不利的,一方面不良情绪本身是一种不良的精神因素,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一个诱因,同时不良情绪会导致患者对临床治疗产生抵触。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提高其心理舒适度。首先要积极地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等情况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采取由针对性的心理情绪疏导方法,来帮助患者减轻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在此基础上,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鼓励家属积极地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变化,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关爱,并全力为患者营造利于其身心舒适的环境。

1.2.2 认知干预 提高患者的认知行为是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护理人员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分阶段、逐步向患者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使患者能够客观、充分地了解自身疾病情况。同时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积极地健康宣教,让患者认识到自己以往对疾病所存在的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从而进行有效的纠正和改善,进一步规范其健康行为[4]。

1.2.3 用药管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详细评估老年患者的用药史)对其实施个体化的安全用药宣教,首先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其次要发放药物时,要认真比对,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每一种药物的用药方法、正确的服用时间。在护理患者服药期间,要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仔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认真核对用药规格,根据不同的用药时间,分开摆放药物。对于一些认知能力较差、注意力和记忆力较差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监督其服药[5]。

1.2.4 预防压疮 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能来说,由于其体质较差,加之存在血液循环不畅、营养不良等问题,导致其压疮、静脉曲张的风险显著升高。护理人员要按时给患者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每天按摩或用温热毛巾敷于受压部位3-4 次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及时更换患者的床单被褥,并叮嘱其家属及时更换衣物,保持衣物干净整洁。定时给予皮肤擦拭,保持皮肤干净、干燥、卫生。对营养不良者要加强饮食护理,补充足够的营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热量,护理人员要及时更换患者的床单被褥,并叮嘱其及时更换衣物,保持衣物干净整洁。定时给予皮肤擦拭,保持皮肤干净、干燥、卫生。

1.2.5 预防跌倒和坠床 在老年患者床头放置防坠床标志,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坠床健康宣教,首先让其意识到坠床的危害性,并指导患者积极预防坠床,培养患者正确的坠床预防行为,在夜间休息时,将床护栏升起。(并告知患者如需下床请先告知医护人员将床栏放下,切勿翻越床栏)。当患者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保护性肢体约束,对反应迟钝者应加强探视,夜间加强看护。床头放置防跌倒标志,保证患者病房、走廊地面干净、无水迹,厕所、洗漱台、地板放置防滑垫。叮嘱患者上厕所、洗漱期间不要反锁门。值班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跌倒预防知识,培养患者正确的防跌倒行为。对于跌倒风险较高的患者,将患者的水、饮食、药物放置在床头附近,便于患者拿取。告知患者避免单独行动,需在监护下进行活动。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状态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比较(±s,分)

组别 n SAS 评分 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80 52.63±6.47 20.42±4.26 51.84±5.42 22.58±4.32对照组 80 530.4±6.38 28.42±5.03 50.15±5.53 30.62±5.16 t- 0.2658 7.2635 0.2084 7.4653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时间准确率、用药剂量准确率、用药方法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比较[n(%)]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坠床、压疮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细节护理是一种基于优质理念发展而来的护理模式,其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优质化护理开展的同时,兼顾了患者的个体化需求,着重关注护理细节,使整个临床护理活动的开展更加符合老年患者的护理需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6]。细节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护理工作的精细度和准确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把控、动态监测患者的变化状况,从而及时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7]。

不仅如此,细节护理的实施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使其更加注重护理细节,避免由于疏忽而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从而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8]。

综上所述,细节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用药安全性,从而显著降低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细节依从性用药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细节取胜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