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性心理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2020-03-01刘畅王宁通讯作者
刘畅 王宁 (通讯作者)
(武汉市第八医院<武汉市肛肠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10)
结直肠癌根治术、放化疗是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常用方式,无论是手术还是化疗均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适及疼痛感,加上癌症属于恶性疾病,患者因担心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通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因此,给予结直肠癌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十分必要。计划性心理护理是通过一系列计划性护理措施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帮助患者逐渐消除不良心理,重新树立治疗和康复信心[2]。基于此,本研究就计划性心理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如下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18 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9 例。观察组男114 例,女95 例;年龄41 ~82 岁,平均(64.71±4.16)岁;TNM 分期:T1 期34 例,T2 期88 例,T3 期87 例。对照组男112例,女97 例;年龄38 ~84 岁,平均(31.12±6.07)岁;T1 期36 例,T2 期87 例,T3 期86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有可对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计划性心理护理干预。由10 名肿瘤科护理人员和1 名心理医师组成护理小组,其中包含3 名经验丰富的护师,指定1 名护师为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培训和护理效果监督。护理方案如下:(1)性格评估:由专业的心理医师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性格和心理状态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行、举动将其分为顾虑型、恐惧型、积极配合三种性格类型。(2)制定护理计划:患者入院后由相同护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心理进行评估,结合性格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可邀请部分患者家属采用组内会议的形式开展讨论,得出最终护理方案。(3)心理护理方案实施:①顾虑型患者:护理人员采用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其介绍临床治疗的意义、护理要点及其作用,提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邀请造口护理成功的同类患者进行现身说法,消除患者顾虑,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耐心地向患者强调生命的宝贵,告知患者努力战胜病魔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②恐惧型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向其详细介绍结直肠手术、肠造口以及放化疗的必要性,同时强调主刀医生精湛的技术实力;通过护士的悉心护理能帮助其尽快消除不适感;告知患者“肠造口”是将排便通道由肛门移至腹部,不会影响人体的正常消化功能,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心理。③乐观型患者:针对这类患者应给予充分的支持与鼓励,对其能够配合治疗以及恢复效果给予肯定,帮助其持续维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对疾病未知的焦虑情绪,注意与患者交流的语气,尽量避免刺激患者情绪,对于抑郁或过度焦虑患者给予适当的安慰和心理干预。
1.3 评价指标
(1)心理状态: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用SAS[3]量表评价患者焦虑状况,>50 分为焦虑,分数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用SDS[4]量表评价患者抑郁程度,>53 分为抑郁,分数越高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2)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从用药依从、治疗依从、化验检查、合理饮食、配合锻炼5 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5 ~2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治疗依从性越高。该调查表克朗巴赫系数α 为0.828,重测效度为0.86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两组SAS 评分、SDS 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 和SDS 评分对比 (±s,分)
表1 两组患者SAS 和SDS 评分对比 (±s,分)
时间 组别 例数 SAS SDS干预前 观察组 209 66.96±7.52 62.53±7.73对照组 209 67.35±9.14 62.89±8.08 t-0.476 0.465 P-0.634 0.642干预后 观察组 209 42.17±5.24 40.10±3.85对照组 209 54.35±6.46 49.34±4.56 t-21.169 22.383 P-0.000 0.000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209 9.56±1.07 12.65±1.85 20.902 0.000对照组 209 9.47±1.13 16.75±1.23 63.011 0.000 t- 0.836 26.681 - -P- 0.404 0.000 - -
3.讨论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大部分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需通过结直肠切除及放化疗方式来以延长患者生存期[5]。而结肠造口虽可维持患者的排便功能,但会改变排便途径,导致患者无法自主控制排便,给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伤害,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6]。为此,本研究采用计划性心理护理对32 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期寻求更好的心理干预方式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SAS 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计划性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分析原因在于,通过科学的性格分型能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分析患者是否存在负性情绪,为护理人员制定护理计划提供参考依据[7]。因此,本研究在干预前由组内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护士观察患者的言行、举动,对其进行性格评估,并将患者分为顾虑型、恐惧型、积极配合三种性格类型,进而根据不同性格分型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使整个心理护理过程更具目的性和计划性。顾虑型性格特征的患者通常较为谨慎,对于自身不了解的疾病知识和治疗方式常持怀疑态度。通过护理人员的耐心介绍能使其深入了解肠造口、手术以及化疗等治疗的意义,并结合预后良好的同类患者的现身说法,利于消除患者的顾虑,并树立治疗信心,从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恐惧型的患者通常对自身的疾病和治疗后效果过于担忧和焦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治疗效果。针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首先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帮助其缓解紧张心理,在介绍结直肠手术、肠造口以及放化疗等治疗的同时强调主刀医生的技术能坚定其治疗信心,相信通过医生和护士的帮助能使其尽早摆脱疾病的不适感,且在术前告知患者“肠造口”的价值,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能有效消除恐惧心理。乐观型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为长期维持健康的心态,本研究通过充分肯定患者的良好心理和治疗行为,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帮助其持续保持乐观积极的状态。
综上所述,计划性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