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应用于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分析

2020-03-01张艳玲魏霞韩世妮薛艳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30期
关键词:开腹住院疼痛

张艳玲 魏霞 韩世妮 薛艳(通讯作者)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开腹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诸多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常见的开腹手术有阑尾切除术、胃肠吻合术、脾切除术、肝叶切除术、肿瘤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切除术等,开腹手术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疼痛较重。术后疼痛可诱发应激反应,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迟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住院成本,同时疼痛可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异常,增加抑郁风险,因此,对开腹手术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术后镇痛十分重要[1]。术后疼痛机制较为复杂,常规镇痛方法效果欠佳,因此,选择一种更为有效的镇痛方式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加快其术后康复[2]。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探讨了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应用于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的效果及对疼痛控制的影响,现具体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间于我院行开腹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为研究组,男性152例,女性148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8.56±8.89)岁。同时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期间于我院行开腹手术治疗的300 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150 例,女性150 例,年龄22 ~74 岁,平均年龄(48.67±8.37)岁。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手术指征者;②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③对本次研究中所使用镇痛方式同意者。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中所使用药物过敏者;②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存在凝血障碍者。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相互对比研究。本研究经所有患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护理干预,术前不予以镇痛干预,术后对患者进行疼痛宣教,留置镇痛泵镇痛,静注10mg 托烷司琼预防恶心呕吐,输注枸橼酸舒芬太尼100μg+0.9 氯化钠溶液100ml,以2.5ml/h 的速度泵入,锁定时间15min,并指导患者学会评估疼痛和自我镇痛。研究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术前镇痛干预。术前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疼痛耐受程度等制定针对性镇痛计划,并对患者进行疼痛宣教,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为患者讲解术后疼痛发生机制、镇痛方法、缓解疼痛技巧和自我镇痛方法等,使患者正确认识到术后疼痛,若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则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分别于术前一晚22:00,术前2h 给予患者镇痛药口服。

(2)术后镇痛干预。常规留置镇痛泵,药物与对照组相同,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针对性镇痛护理干预,若患者VAS 评分持续3 次<3 分则停止镇痛,针对VAS 评分低于3 分者,指导患者通过听冥想、自我暗示、休息、聆听音乐、深呼吸、肌肉放松训练、看书、聊天、打游戏等方法缓解疼痛,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促进其身心舒适度,VAS 评分3 ~6 分者给予其弱阿片类药物镇痛和以上非药物镇痛,并视患者情况给予艾灸、穴位敷贴等干预,VAS评分>6分者,给予强阿片类药物和非药物镇痛,并增加艾灸、氦氖激光照射、穴位敷贴、中医定向透药等镇痛干预,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疼痛情况,及时评估,按照具体情况调整镇痛措施。

(3)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术后疼痛的必然性,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开导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鼓励其树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通过视觉模式评分法(VAS)进行评价,无痛:0 分,轻度疼痛:1 ~3 分,中度疼痛:4 ~7 分,重度疼痛:8 ~10 分,分别于术后4h、8h 和12h 等时段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各时段VAS 评分对比

研究组术后4h、8h 和12h 等时段V A 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时段VAS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各时段VA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4h 术后8h 术后12h研究组 300 4.14±1.01 3.64±0.48 3.09±0.51对照组 300 5.46±1.03 4.78±0.63 4.10±0.47 t-15.849 24.930 25.224 P-0.001 0.001 0.001

2.2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研究组 300 6.78±2.46对照组 300 9.36±2.14 t-13.705 P-0.001

3.讨论

开腹手术在临床中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但由于切口较大、术中对内脏器官的牵拉损伤等原因导致术后疼痛较为剧烈[3]。研究表明,术后疼痛主要由于伤害性刺激、外周组织损伤、神经性疼痛、外周中枢敏感化等诱发,术后疼痛不仅对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睡眠,同时还可能对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引发抑郁,因此,对开腹手术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术后镇痛治疗和护理十分重要[4]。

以往在开腹手术患者的护理中以常规镇痛护理干预为主,即术后常规留置镇痛泵,但镇痛效果欠佳,故选择一种更为有效的术后镇痛护理措施十分重要。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即为一种有效的术后镇痛干预方式,多模式镇痛是一种新型镇痛模式,是指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的一种镇痛方式,该模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针对性的术后疼痛干预措施,更具针对性,可有效作用于疼痛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靶位和不同时相,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疼痛转为慢性疼痛的风险,减轻术后疼痛对患者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疾病转归,加快术后康复,改善预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5]。本研究中多模式疼痛干预对患者实施了术前疼痛干预、术后疼痛干预和心理护理等干预,镇痛措施主要包括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根据患者疼痛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疼痛干预方案,如单一非药物镇痛、弱阿片类药物镇痛联合非药物镇痛和强阿片类药物镇痛联合非药物镇痛等,显著改善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P<0.05)。

本研究选取了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干预的300 例开腹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300 例开腹手术患者为研究组,对其术后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4h、8h 和12h 等时段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开腹手术患者是切实有效的,分析原因: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于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认知度,使患者正确认识术后疼痛,并于术前一晚22:00 和术前2h 给予患者镇痛药口服,给予其超前镇痛,超前镇痛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痛觉反应;术后采用VAS 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方案,将非药物镇痛与药物镇痛有效结合,有效缓解了患者术后疼痛,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改善了不良心理状态。全面综合的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有效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术后疼痛程度减轻,对患者各系统和心理的影响均减小,对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进而有效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加快了其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在开腹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镇痛中,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其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开腹住院疼痛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