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护理联合物理康复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影响观察

2020-03-01闫塞

医药前沿 2020年30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常规实验组

闫塞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精神分裂症基于临床医学研究角度划分属于重症精神疾病,具体致病因素研究至今并未有相对详细且精准结果,患病后主要表现为感知障碍,突出的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等,会出现情感非常淡漠,对周围家人、朋友、子女漠不关心,或者情感反应非常不协调,总表现出内心和外在完全不一致的症状。另外加上近几年我国的老年人口逐渐提升,临床上的患者老年人群正在逐渐扩大,不仅增加了临床工作难度而且也使治疗时间相对延长,疗效降低不利于其身心恢复[1-2]。治疗此病临床中多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类药物,为稳定预后同时减轻药物干预的明显副作用,还会协同康复护理训练干预,影响精神病患改善行为异常状况,对促进患者提升社会、心理等各方面能力具有明显积极作用[3]。基于此,本文便针对此进行实际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12 月收治于本院处于稳定期精神分裂患者200 例,基于病历号单双顺序将其分成两组,即常规组与实验组。所有对象家属于实验开展前皆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同时将丧失行为能力、中途缺离者排除。

常规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52 例、48 例,平均年龄(37.2±10.1)岁,患病时长5 ~20 年。学历:初中或初中以下者40 例、高中36 例、大学或以上24 例。

实验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53 例、47 例,平均年龄(38.1±8.5)岁,患病时长6 ~22 年。学历:初中或初中以下者42 例、高中35 例、大学或以上2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实施综合护理。患者入院后按照医嘱给予患者常规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喹硫平、奥氮平等。向精神状况稳定的患者和家属介绍本院环境和每日作息制度,病区内特殊区域应向其重点介绍,叮嘱未有医护人员带领不可擅自乱入以免伤到自身。介绍病区内负责人员和责任医生、护士,告知其住院期间应该遵守的住院须知。每天分3 个时间段为其测量体温并按时叮嘱其服药,及时记录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生成。调整房间内温度、湿度,对其生命体征的检测和睡眠、不良心理情况应详细记录,新入患者前3d 每天检查体温2 次,第4 天开始每天测量1 次,维持卫生标准。患者若有出科准备应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护理人员陪同,管理者应学会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防止外出期间患者精神症状突发不稳,发生伤人、伤己事件。

1.2.2 实验组 给予综合护理,同时配合物理康复训练。主要包括:(1)训练生活能力:每天对患者进行一次生活能力物理康复训练,例如指导患者整理衣物、换洗床单、整理生活物品等,接触尖锐物品时最好在其症状稳定之后在护理人员指导下使用。培养患者实际动手能力,比如刮胡子、修剪指甲、剪窗花等。(2)训练工娱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娱乐训练活动,例如:在护理人员带领下做广播体操、健身操,或由护理人员带领完成折纸活动,在互动中为患者讲解参加工娱活动的好处,完成健康教育,要让患者学会劳逸结合。还可以推行一些不耗费体力的活动例如下棋、画画、看电视、唱歌,每天或举行广播体操,集合患者完成基本体育集合锻炼。利用有限空间举办一些活动让患者参与,设置一些奖项激励患者参与并发放奖品。(3)使用正念认知训练:护士在科室医生为患者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后,及时与其完成沟通,同时综合评定其基本情况(年龄、心理、病情等),然后组构正念认知训练计划,并对不同患者个体式情况调整细节。受试者应该接受完善且正规的入职训练,主要包括训练干预目标、时间规划以及训练内容等,持续不间断的接受2 个月的正念认知训练。(4)训练学习行为:为患者定制符合文化价值观的一些期刊读物、报纸,逐渐引导其能看懂新闻。由医护人员为其讲解精神疾病在治疗时,常会发生的一些状况和治疗反应,告知卫生常识让其对自身病情有明确认知,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应为其解答在日常生活中常遇疑惑问题。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精神表现,用韦氏记忆测验、HVLT-R 评价患者精神表现、社会功能、不良心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社会功能统计

常规组患者护理前,其社会功能(5.6±1.3)分,与实验组(5.7±1.2)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常规组社会功能(9.6±1.7),实验组社会功能(11.4±1.9);实验组社会功能相比常规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心理发生情况

统计可见,常规组对象焦虑(53.2±1.5)分、实验组焦虑(37.1±0.9)分。可见实验组患者焦虑心理控制状况,相比于常规组更佳,数据比较(t=92.037,P<0.05)。差异显著。

2.3 精神表现测验

常规组精神表现相比实验组明显更佳,比较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精神表现测验结果比较(n=100)

3.讨论

精神分裂病症病程存在迁移性特点,随着患者的患病时间越长,精神障碍症状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大部分会丧失一部分的社会生活能力与认知事物能力,躯体机能的退化征象核心便是认知功能的丧失,直到患者无法自行行动。按照我国健康状况统计显示,对患者本人与家庭造成生活负担最重的疾病便是精神疾病,而精神分裂症又有极高的复发几率,患者的社会、心理调剂、精神、躯体功能皆会受到一定影响[4-5]。若治疗方案中仅有临床药物干预,预后效果相对不佳,为此,需要在综合性护理干预中辅助实施物理康复训练法,缓解患者精神症状改善其不良认知表现。因为患者长时间与外界断开联系,因此更要借助综合性护理配合物理康复训练纠正其思维异常状况,纠正其意识减退影响的行为异常。在康复护理方案中贯彻学习行为技能、社会、心理功能训练,让其接触娱乐文化项目提高走进护理康复计划中的兴趣,减轻抑郁情绪。

结果显示,护理后,常规组社会功能(9.6±1.7)分显著高于实验组社会功能(11.4±1.9)分,常规组焦虑(53.2±1.5)分显著高于实验组的(37.1±0.9)分,实验组整体精神表现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联合物理康复训练,能改善其心理及社会功能,稳定精神表现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常规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常规之外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