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0-03-01章培朱洪翔章珩胡明进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30期
关键词:电切术等离子术式

章培 朱洪翔 章珩 胡明进(通讯作者)

(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江苏 南京 211200)

良性前列腺增生为中老年男性中常见的一类泌尿系统疾病,病程进展较为缓慢,而前列腺作为后尿道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在出现增生后,可随前列腺体积增加逐渐诱发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尿分叉等临床体征,严重者可出现排尿障碍,增加泌尿系统结石风险,应予以积极治疗,切除增生组织,纠正前列腺功能。手术治疗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主要治疗措施,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已形成开放性及内镜治疗两类术式,均有较好治疗效果,但不同手术方案在手术预后方面具有不同影响,应在明确各类术式优劣性后,合理选取术式[1-2]。因此,为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特设本次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4 月于本院就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0 例。其中,年龄45 ~76 岁,平均年龄(60.52±4.05)岁,病程0.5 ~4.5 年,平均(2.51±0.65)年,经超声诊断后确诊轻度增生8 例、中度增生18 例、重度增生14 例。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经超声诊断后提示患者前列腺上端横径>4cm,垂直径>3cm,前后径>2cm,且合并不同程度排尿障碍;患者术前均在详解此次研究涉及内容后确认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手术禁忌症者;合并泌尿系统结石者;合并恶性泌尿系统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术前需根据患者体检结果予以针对性纠正治疗,如控糖、降血压、抗感染治疗等,待患者符合手术指征择期安排手术治疗。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即在经腰硬联合麻醉后,消毒尿道口,其后经尿道口置入电切镜,探查尿道通畅及膀胱颈压迫情况,如发现合并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需先进行碎石治疗,其后经电切镜辅助探查前列腺增生情况后,于耻骨上方作膀胱穿刺瘘管后,进行前列腺增生组织切除,其后修整切面,经电凝止血后,清除前列腺内残余组织碎块,置三腔导尿管,确认气囊位置在腺窝内后,于气囊内注水,压迫腺窝及膀胱颈,完成置管。术后需持取5% 0.9%氯化钠溶液,持续冲洗膀胱[3]。

术后患者均需接受常规术后治疗及护理直至出院。

1.3 疗效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最大尿流量、前列腺症状评分变化,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

最大尿流量(Qmax)指患者单位时间内经尿道排尿体积。

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量表测评,共8 题,第1 ~7 题分值为0 ~5 分,第8 题分值为0 ~6 分,得分≤7 分为轻度症状,8 ~19 分为中度症状,20 ~35 分为严重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所得数据资料中,最大尿流量、前列腺症状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为连续性变量治疗,用(±s)表示,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本次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当P<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最大尿流量、前列腺症状评分对比

术后患者最大尿流量指标较术前明显增加,前列腺症状评分降低显著(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最大尿流量及前列腺症状评分对比(±s)

表1 治疗前后最大尿流量及前列腺症状评分对比(±s)

时间 n Qmax(ml/s) IPSS(分)治疗前 40 12.46±2.51 11.92±1.74治疗后 40 19.35±3.18 7.85±1.26 t-10.7563 11.9819 P-0.0000 0.0000

2.2 手术治疗指标分析

患者手术时间为(67.82±17.45)min、术中失血量为(126.58±20.14)ml、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为(7.75±2.08)d、住院时间为(14.05±2.58)d。

2.3 并发症率分析

术后患者发生尿道狭窄1 例、膀胱痉挛1 例,共2 例,总发生率为5.00%(2/40)。

2.4 拔管后排尿情况对比

经手术治疗拔除导尿管后,40 例患者中可实现正常排尿者38 例,2 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暂时性尿失禁症状,经对症治疗、护理后,均在1 ~2 周内恢复正常排尿。

3.讨论

手术治疗作为现阶段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一类主要治疗方式,可在经手术切除前列腺增生组织后,有效纠正保守治疗无效或中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困难症状,以消除疾病生活影响。但在临床治疗研究中指出,不同术式对于患者手术预后及病情改善或具有不同治疗效果,故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取术式,实现患者治疗预期[4]。

研究结果表明:术后患者最大尿流量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前列腺症状评分降低明显,P<0.05;患者手术时间为(67.82±17.45)min、术中失血量为(126.58±20.14)ml、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为(7.75±2.08)d、住院时间为(14.05±2.58)d,术后并发症率为6.67%。分析原因:开放式手术及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主要治疗术式,均具有显著疗效。其中开放式手术的实施,可在较大手术术野及手术操作空间基础上,有效切除患者增生前列腺组织,以缓解症状所致排尿障碍症状,但手术实施仅可对前列腺症状起到较好治疗,无法对泌尿系统内结石情况进行探查、治疗,故治疗存在明显局限性。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治疗应用,则可在电切镜辅助下,进一步探查患者输尿管通畅情况及膀胱内有无结石情况,先对其结石疾病进行治疗后,进行前列腺增生后续治疗,以改善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情,手术综合性效果明显,患者术后排尿量可得到明显改善,而在手术治疗中需经患者尿道置入手术器械,手术术野虽较大,但手术操作空间局限相对明显,故要求施术者在实际治疗中确保每项治疗操作精准度,减少术中医源性损伤风险,保障手术治疗安全性。在术中医源性损伤预防实施中,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改善,在进行前列腺腺体切除时,应对前列腺腺体进行仔细辨认,如在术中切开操作时,在进行粗海绵组织切开时,发现明显细海绵组织暴露时,应立即停止切开操作,避免切穿操作的发生,在术中灌洗时,应控制灌洗压力在40 ~50cmH2O(1cmH2O=0.098kPa)范围内,确保术野清晰即可;在进行较大前列腺体切除时,应在上述治疗操作基础上,积极控制手术操作时间,应确保手术可在30 ~60min 完成,保障患者手术耐受,降低因手术时间过长所致术中异动的发生,增加术中医源性损伤及术后并发症风险[5-6]。

在本次治疗研究中发现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实施,虽可在较安全基础上实现对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情的有效治疗,改善前列腺功能及排尿指标效果显著,但患者术后仍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需予以重视,故在临床治疗实施中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治疗实施精确性,降低术中并发症风险,而在手术预后期间,则需在常规治疗同时,配合相应术后护理措施积极控制术后并发症风险,如可在术后导尿期间指导患者进行逼尿肌训练,促进自主排尿的恢复,并加强术后导尿性状变化,做好术后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提升患者临床恢复治疗[7]。

综上所述,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可在高精准度手术基础上,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积极改善手术预后质量。

猜你喜欢

电切术等离子术式
神秘的 “物质第四态”
低温等离子切除扁桃体术后出血原因研究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S30408等离子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腔血管瘤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后勃起功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