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综合性治疗效果观察

2020-03-01韩晶王琦杨添博赵南

医药前沿 2020年30期
关键词:分级重症心功能

韩晶 王琦 杨添博 赵南

(武警吉林总队医院内二科 吉林 长春 13005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加上社会也逐步迈入到老龄化阶段,使得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逐渐增加,成为致死几率最高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当中的心力衰竭,主要是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心肌结构发生了变化,功能发生了衰退。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心力衰竭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当患者出现心室重塑之后,就会加重患者的心肌损伤,进而导致心肌功能发生了恶化,激活了神经内分泌细胞当中的因子等,形成恶性循环。尤其是重症心力衰竭疾病,属于临床当中的急症,会在短时间内加重患者病情。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较弱,而且患者本身具有或多或少的基础病,如:血管脆化、冠状动脉硬化等,这些疾病都会对心力衰竭产生影响,加重病情。根据其他医院研究显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2 年的时间内,病死率能够高达30%,患病后果较为严重。而临床较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根据每个人的病情,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3]。针对此,本文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取的8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性措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入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6 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入我院接受治疗,经诊断为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患者未在本院接受全程治疗;伴随有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齐。所有患者当中男性46 例,女性40 例,年龄64 ~90 岁,平均为(75.29±3.92)岁。

1.2 方法

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了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那么就可以使用硝普钠,取50mg 融入5% 500ml 当中,然后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减少药物用量,也可以同步应用正性肌力药西地兰0.2mg 静脉注射,从而增强心脏泵血功能、有效减慢心室率,并且改善患者症状,重视患者血清洋地黄浓度监测,给予所有患者适当的利尿剂、ACEI 抑制剂,如果患者仍不能够缓解心衰、低血压等情况,那么就可以给予患者多巴胺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夜间就不能够保持平卧姿势。如果血压平稳,那么就可以采用利钠肽药物。

如果患者有心源性休克,那么就需要给予患者人工辅助通气、透析疗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辅助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NYHA 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治疗有效率以及心功能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NYHA 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一个疗程治疗之后,86 例患者NYHA 心功能分级情况有明显的改善,同治疗前分级情况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NYHA 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n(%)]

2.2 在接受治疗后,显效35例(40.70%),有效36例(41.86%),无效15 例(17.44),总有效率为82.56%。

2.3 治疗前后心功能水平对比

老年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BNP、LVESD、LVEDD 水平明显改善,同治疗前进行对比,水平有所降低,LVEF水平明显增高,对比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心功能水平对比(±s)

表2 治疗前后心功能水平对比(±s)

时间 BNP(pg/ml) LVESD(mm) LVEDD(mm) LVEF(%)治疗前 1252.1±214.2 50.1±2.3 62.1±3.5 37.5±3.4治疗后 425.4±43.9 36.2±2.1 52.9±4.6 46.2±3.8 t 25.183 26.492 23.726 24.947 P<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在临床当中,心力衰竭属于心血管疾病当中极具挑战的疾病,主要是由不同病因的心脏疾病所引发晚期临床综合征,患者静脉系统淤血以及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等情况,都会引发患者循环出现衰竭。根据流行学资料显示,大约有30%的心力衰竭患者在诊断6 个月之内死亡,而大部分心力衰竭患者都是在病情严重期间就诊治疗。而根据病情发作的急缓,可以将其分为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主要是发病急,在早期主要表现为左心功能降低,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后期还会出现肺水肿、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等症状[4-6]。

随着年龄的增加,心力衰竭发病几率也会随之增加,老年患者常常会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主要是由于高血压、二尖瓣狭窄等因素引发的,所以就会出现心力衰竭,而引发心力衰竭出现的机制主要是心机重构。在心机重构直至心衰过程当中,内源性神经内分泌激活在其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部分老年患者还伴随有退行性病变的情况,当患者出现重症心力衰竭情况时,就会加重周围血管的收缩状态,进而增加心肌耗氧。而由于体、肺循环淤血,进而加重心力衰竭症状,主要是由于周围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心脏停搏等因素所引发的。针对此,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就需要尽快减轻症状,缓解患者病情。

本文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治疗一个疗程之后,86 例患者NYHA 心功能分级情况有明显的改善,同治疗前分级情况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显效35 例(40.70%),有效36 例(41.86%),无效15例(17.44),总有效率为82.56%;老年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BNP、LVESD、LVEDD 水平明显改善,同治疗前进行对比,水平有所降低,LVEF 水平明显增高,对比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临床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时,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综上,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且特殊,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便于疾病救治,能够快速改善患者心衰。

猜你喜欢

分级重症心功能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分级诊疗路难行?
心功能如何分级?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