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评价

2020-03-01陈斐屠强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30期
关键词:化学发光血常规支原体

陈斐 屠强(通讯作者)

(1 南京市江宁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江苏 南京 211100)

(2 南京市江宁医院检验科 江苏 南京 21110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属于非典型肺炎的一种类型,因为支原体病菌感染造成,临床中又将该疾病称为冷凝集阳性肺炎、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等,通过对感染率进行分析发现,该病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在10 ~37%之间,经过X 线的检查发现,肺部出现大量的絮状阴影。但是该病的确诊存在一定的难度[1],如何在紧急、发病剧烈的情况下获取准确的检验数据,对于儿童疾病的治疗更加重要,本文为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的方法以及准确率,提升疾病判断质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2018 年8 月南京市江宁医院儿科门诊小儿肺炎患儿40 例作为观察组,择取同期健康儿童40 例为对照组;观察组,40 例,男23 例,女17 例,年龄1 岁2月~9 岁,平均年龄为(5.10±2.33)岁;对照组,40 例,男20 例,女20 例,年龄10 个月~6 岁,平均年龄(4.78±2.47)岁。分析患儿一般资料,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选标准:均符合《儿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中有关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道感染症状;X 线显示肺部有大片絮状阴影,双肺呼吸音粗低;患儿家长均知情并已签署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排除标准:智力障碍;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心脑血管疾病;检验禁忌等。

1.2 方法

80 例患儿均在空腹的情况下抽取静脉血,在血液样本获取之后,使用血液分析仪分离血清,分析仪选择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KDC-2044 低速冷冻离心机,转速为30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仪器选择亚辉龙ash 3000-A,试剂选择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肺炎支原体IgG 检测试剂盒、肺炎支原体IgM 检测试剂盒,对患儿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之后进行血常规检查,对患儿的各项血常规指标进行确定[2-3]。

在两种检查结果实施完成后,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对疾病进行确定。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儿化学发光法下的疾病类型以及阳性率,疾病值的确定标准:IgG <24AU/ml 为阴性,24 ~36AU/ml 为弱阳性,>36AU/ml 为阳性;IgM <0.9 为阴性,0.9 ~1.1 为弱阳性,>1.1 为阳性。②分析两组患儿血常规检查下的指标。指标主要包括C-反应蛋白、血沉、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等,其中C-反应蛋白<10mg/L,血沉<20mm/h,125×109/L <血小板<300×109/L,4.0×109/L <白细胞<10.0×109/L,红细胞计数(3.5 ~5.5)×1012,血红蛋白含量在27 ~34pg 的为正常范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化学发光法下的疾病类型以及阳性率分析

对观察组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分析,发现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率为87.50%,而对照组未检出,可见使用发光法整体的检出率较为理想,见表1。

2.2 分析两组患儿血常规检查下的指标

阳性组患儿在C-反应蛋白、血沉、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等各项指标与阴性组患儿的相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析两组患儿血常规检查下的指标(±s)

表2 分析两组患儿血常规检查下的指标(±s)

白细胞(×109/L)阴性组 40 6.28±1.47 13.89±3.21 110.87±11.23 5.11±0.32阳性组 40 19.33±4.78 28.93±5.89 157.98±21.78 8.18±0.78 t 16.504 14.180 12.159 23.030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n C-反应蛋白(mg/L)血沉(mm/h)血小板(×109/L)接表2组别 n 红细胞计数(×1012/L) 血红蛋白含量(×1012/L)阴性组 40 4.11±0.23 120.11±7.44阳性组 40 4.68±0.78 125.89±10.78 t 4.433 2.791 P 0.000 0.007

3.讨论

肺炎支原体属于一种特殊的感染性的病原体,其大小处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无细胞壁,但是存在RNA 和DNA,感染性较强,主要在春季和秋季爆发,并且在不同个体上症状存在较大差异,增加了检查难度。当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此病原体会侵入呼吸道内通过过氧化氢和菌膜毒性成分致伤宿主细胞膜。进而导致患儿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正常而引发肺部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和控制,会导致患儿的多种器官衰竭、受损,因此尽早发现、诊断治疗对改善患儿的病情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临床中对于该疾病的检查可以通过血常规对其进行判断,但是特异性不足。化学发光法在疾病的诊断中存在较为理想的效果,在进行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4]。

文中使用化学发光法对阳性组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分析,发现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率为87.50%,而阴性组未发现疾病,可见使用发光法整体的检出率均较为理想;而采用血常规检查则发现阳性组患儿在C-反应蛋白、血沉、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等各项指标与阴性组患儿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原因: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个指标变化规律,被感染后的患儿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患儿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H2O2变化,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其变化幅度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标准[5]。化学发光法作为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方法,准确率已经超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更加稳定,并且整个检查消耗的时间较短,可以快速获取检查的结果,该方式通过分子发光光谱进行化学反应时吸收反应中的化学能,使反应产物中的分子激发至激发状态,受激分子可从激发态回至基态,形成一定波长的光,这种检查可降低外界一些干扰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不仅可以对IgG、IgM 进行检查,同时可以IgA 进行确定,与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进行对比,操作更加简单,实验环节较少,出现假阳性的概率低,整体诊断率较高[6-7]。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血常规以及化学发光法,检查的准确率均较高,两种检验技术均可作为实验室的诊断参考依据,可以及时发现患儿疾病情况,进而制定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全面提升疾病诊断质量,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率。

猜你喜欢

化学发光血常规支原体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纳米金催化Luminol-AgNO3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盐酸阿米替林
壳聚糖印迹树脂固相微萃取/化学发光法在线测定废水中Cr3+
BECKMAN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泌乳素的性能验证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