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析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0-02-29王张威
【摘要】不论哪一门学科,课堂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锻炼提升思维能力、知识记忆储存以及基本人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阵地,因而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与否,本文就针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来进行广泛讨论,以便和同仁们进行分享交流。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学生;课堂教学;运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4-0091-01
【本文著录格式】王张威.详析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0,19(04):91,93.
大家知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值知识积累的阶段,也是思维由表象到抽象逐渐形成的阶段,因而这个阶段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这个阶段一定要用心培养学生的思维,教会他们学会理性思维,这期间,会有个过渡,特别是在学习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性的课程时,更要多加注意。怎样才能做好这一教学呢?这就是今天笔者所要谈的。在初中学生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形成的过程中,如果教师采取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最大化呢?下面笔者将通过对自己16年的教学经历总结,分享出如下成果,以便和同仁们进行探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给学生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
相比较小学的各科教学而言,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哪一门课程,在难度上更难,在思维上更靠近于抽象性思维,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维性认识由表象性转向抽象性,再加上有中考升学的压力,他们无论是在个人的思想上,还是在实际行动中,会非常注重自己的学习效率。与之配套的是,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一点也是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该将信息技术课充分地备在教案里,至于具体的操作,有多种多样,例如当讲到奇妙绝伦的自然风光、奇特难遇的自然现象时,可以用PPT的形式呈现出图片,让学生有個直观的感受,例如当讲到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时,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来呈现本质特征和演绎过程,这个教学辅助的效果是相当奏效的。
二、课堂中适量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段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努力培养学生对问题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等。长期以来,由于诸多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课堂教学方式依然很传统,即“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一根教鞭+粉笔”的模式,再加上当前我国的教育选拔制度不变,导致课改不能从根本变化,依然是实施多年的应试教育制度,学生的一切活动、家长的一切行动,是在受着“考试指挥棒”在指挥。这样,就导致初中学生的各门功课学习量非常大,同时也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往往会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公式、推论等,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但问题是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探索知识的过程,没有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知识的快乐,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问题的实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没能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更不能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也就达不到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效果。相对应的,在初中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是通过现代技术教育教学手段,例如PPT、FLASH动画等音像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对事物的宏观认识就会逐步养成,同时也会调动孩子们的非智力因素,比如情商等。这些反过来又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有帮助作用。下面就拿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举例,文中有一段场景这样描写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我的心儿仿佛带着淡淡的愁绪走出家门,趁月色出来散心,顺着幽静的小路一路走来,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日日经过的荷塘边,一去看那月下的荷塘。月色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荷叶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见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又是形态各异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段描写是非常经典的,也是栩栩如生的。可是这么美妙的文章,文学功底一般的学生,不能清晰地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更别提所谓的描写意境了,但是,如果语文老师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一幅荷塘月色的画面,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意境体验感。语文老师在讲解本课之前,可以这样备课,讲解本段文字时,先选择一段抒情音乐,然后再配上一则动画,至于内容,则可选取在朦胧月色的映衬下,俨如仙子般“袅娜、羞涩”的荷花,含苞待放,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学者、漫步在荷塘边,低吟沉思着……这样的意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更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当时的生活、对当时的社会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三、课堂中巧用应用信息技术,驱动各科教学
所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中,科任教师通过提出一个系列的问题并当作任务布置下去,用任务引导学生,并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在当前课程改革中,是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它目标明确,有利于解决问题,同时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问题的能力,在一节课中,驱动教学法可以将创设情境为作前提,首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个愉快氛围来学习,在这种氛围前提下,学生们自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学会教学内容。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任务目标,注意将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要设计在任务目标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知道学生根据任务提出问题,在提问题时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针对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在具体的操作中,对重点知识、重点步骤进行总结归纳。
四、信息技术在初中各科课堂中的应用,还有提高学生品行修养的作用
对于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品行修养,应该说是一个很新颖的提法,但是事实胜于雄辩,真实情况就是这样。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被称为华夏民族的瑰宝,下面来举个语文课堂的例子,由于现实环境缺乏诗词歌赋,造成当前的学生对这一文化的生疏,不过不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欣赏起来真是比较困难的。而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后,课堂就显得那么轻松,例如应用音乐,可以准确地抒发感情,也可以让学生对诗词歌赋有全面的了解与感知。就拿下面这个例子来说,在讲授苏轼的《石钟山记》时,在课件中可添加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内容便会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全面和立体化,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欣赏和鉴赏能力是有极大帮助的。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初中各学科中的广泛应用,效果是良好的,甚至是非常突出的。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的探讨,希望对各位同仁今后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建设.论多媒体技术对语文教学的作用与问题[J].教育信息技术,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