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女性形象群文阅读探究
2020-02-29何娟
【摘要】课程整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必然趋势,群文阅读也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至少增加了阅读量。而中学教师如何运用这样的新模式提高教学之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高中教材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课程整合,我们便可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探寻有关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群文阅读;女性形象;文本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4-0055-01
【本文著录格式】何娟.高中教材女性形象群文阅读探究[J].课外语文,2020,19(04):55,57.
在新的课程还未真正确认落实之际,我们试从手中已有的教材入手,对高中教材中女性的形象进行多文本整合分析,以管窥这种新的教学样态的最终成效,并为新课程改革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真正实施奠定基础。
一、女性形象群文阅读探究的重要性与指导意义
教材中男女比例的失衡,且女性形象的单一性虽然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女性形象传达信息更为重要。毕竟语文学科本就带有对人文素养的提升、对正确三观培养的独特性,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通过文本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女性形象分析的重要性与指导意义,我主要从“文”“道”两方面入手分析。
(一)文:语文层面
女性形象的文本价值体现在对作品主题的突出,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对时代特征的折射。如果将教材中所有的女性形象整合在一起,这便能成为一个主题,这同新课标所提及的单元整合不谋而合。对学生而言,形象在他们眼中是独立的个体,形象的整合将有利于他们多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进而强化单文本的内涵理解。对教师而言,这样的课程整合极其考验教师的文本理解能力和课堂节奏的把控,这也是个提升教师个人素养能力不可多得的机会,更是教师实践新课标群文阅读的一次试炼。
(二)道:人文层面
由于性别角色的不均衡和性别的模式化,我们对女性形象的认知常受传统文化或大众普遍认同影响,绝对公平的两性视角并不常见。那些单一而刻板的女性形象对当代学生的性别意识以及女性审美意识不免存着些定势思维的局限。在女性角色日益多元化的时代,女性应该自信、独立、顽强,正确地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让教材中的女性形象给予这些学生以情感上的触动,唤醒他们对社会性别平等的认识,正面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而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性别意识的强化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的正确认知,也有助于社会的完善建构。
二、女性形象群文阅读探究的方向
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感受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这是对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与表述。以下便简单阐述女性形象群文阅读探究的方向。
(一)形象探究
形象探究意在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如何抓住特点对每一位女性进行个性形象的解读是形象探究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注重对不同文本的不同形象进行梳理及感受,进而分析这些形象的共性。
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涉及女性形象的文字较少,而女性形象为主人公的少之又少。据统计,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共出现一百五十四位人物,女性形象不到三分之一,其中成为主角的更是寥寥无几。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这五本教材中,涉及女性形象的文章有《大堰河我的保姆》《纪念刘和珍君》《诗经—氓》《孔雀东南飞》《林黛玉进贾府》《祝福》《琵琶行并序》《窦娥冤》《雷雨》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形象多数是旧时女性的代表,她们是保姆,是妻子,是学生,是女工,是歌女;她们也善良,也贤惠,也悲惨,也坚守。这些女性形象因各自的身份、性格、经历等因素而有着各自的形象特征,但她们也有着一定的共性,如她们多是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女子,但最终几乎以悲剧结尾。
(二)艺术探究
艺术探究并不是狭义上的手法探究,它涉及语言文字、文章结构、艺术手法等方面。其重点在于品味语言,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了解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的。我们主要从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方向进行探究。
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因此,文字表达也各有特点,有的语言简洁明亮,通俗易懂,有的语言委婉含蓄,意蕴深远,有的精练准确,直入人心。就如中华民族的精神领袖鲁迅先生,他精练、幽默、讽刺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正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在《祝福》中,简练而传神的语言将祥林嫂丧夫、改嫁、再丧夫、失子、被逐的生活经历展示在众人眼前。读到“我真傻,真的……”这一句,我们似乎便能看到祥林嫂空洞的眼神以及脸上透出的悲愁。在《纪念刘和珍君》中,依然是用精练的语言将刘和珍死亡的那一幕重现,鲁迅并不爱卖弄文字,在精练的语言之中我们能深刻品味到他要传达出来的思想内涵,让人体会到当时社会的冰冷与残酷。而风格可以相互影响,就如鲁迅与萧红。鲁迅与萧红在生活中互帮互助,文学上惺惺相惜,语言风格有一定的相似传承之感。在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中,萧红借《小团圆媳妇之死》中的小团圆媳妇这一农村童养媳的荒诞经历揭露封建社会下国民的愚昧及劣根性。这一形象同《祝福》的祥林嫂有异曲同工之妙,且语言上也有一定的相似之感。但二人语言风格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男性刚健,女性细腻,这也是我们可探寻摸索之处。
三、女性形象群文阅读探究的教学策略安排
由于女性形象教学价值的体现,因而进行女性形象群文阅读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希望能给女性形象群文阅读的教学提供一些教学思路。
整合文本,形成专题。将不同文本进行关联性学习,可以加深对形象的认识以及强化对主题的把握。比如可以形成“女工专题”,将祥林嫂、柳妈、鲁侍萍、大堰河、《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众丫鬟进行整合,这些人多在大户人家做工,她们提供劳力获取报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可通过形象共性上的把握,进行个性化解读。文本整合的方式多样,因此也可有这样的整合模式,将《氓》《孔雀东南飞》《祝福》《雷雨》整合在一起,她们的共性在于婚姻上的不幸,命运的悲惨,而矛头基本指向封建社会制度。
立足文本,做好延展。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从课内文本出发,引导学生感受并总结人物塑造的技巧,引入写作练习,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可从课内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内涵。自此之外,我们还应当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展阅读量,可形成作家专题,深入研究作家的写作风格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形散神聚,才是群文阅读的最佳状态。如何借助作品寻找共性,挖掘特性,是文本阅读的重要目的。不同的文本,有重合的部分,也有延伸或拔高的內容,我们需要学会整合,设计专题,提供问题以便学生探讨。女性形象的探究不只限于人教课本,利用此做起点,延伸到其他课外文本,挖掘深度,拓展广度,让学生在“文”“道”上有收获,才是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何娟,女,1989年生,本科,研究方向为阅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