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
2020-02-29常凤军王毅陈海潮程功王聪霞高天娇
常凤军王 毅陈海潮程 功王聪霞高天娇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及破裂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主要由肝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多种组织中的蛋白多肽,在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和抗凋亡、维持内皮功能等方面起着
重要作用。研究发现IGF-1可通过抑制泡沫细胞形成、抑制炎症、调节平滑肌细胞数量和表型等作用促进斑块稳定[1]。
脑心通胶囊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等功效,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治疗,对多项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显示,脑心通胶囊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心电图疗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对心肌缺血缺氧症状有显著的改善效果[2]。本研究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病人IGF-1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行药物保守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2016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3]。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肝肾功能不全,已接受再灌注治疗,妊娠、哺乳期女性,过敏体质,精神疾病,严重感染,心力衰竭及其他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人。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参照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指南[3]进行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根据心绞痛发作情况进行必要的药物剂量调整,并保持低脂饮食,适当运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5001,规格:每粒0.4 g),每次1.6 g,每日3次,疗程为12 周。
1.3 IGF-1检测 所有入选病人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6 mL,室温放置1 h,2 500 r/min离心10 min,将血清保存于-80 ℃冰箱内备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GF-1浓度,试剂盒为美国R&D公司产品,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病人基础用药情况 两组病人基础用药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硝酸酯类药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注:1 mmHg=0.133 kPa,BMI为体质指数。
表2 两组病人基础用药情况 单位:例(%)
注:两组各项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F-1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分别为(76.69±21.28)μg/L、(126.61±28.67)μg/L;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分别为(74.49±19.56)μg/L、(98.24±23.35)μg/L。两组治疗前血清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F-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器官损害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形成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大体经历内膜损伤、脂质沉积、单核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形成,脂质核心和纤维帽的形成,最终形成粥样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及破裂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IGF-1是一种与胰岛素原有高度同源性的单链多肽类生长因子,有类似胰岛素的代谢作用和促有丝分裂作用,其生物学作用主要受IGF结合蛋白和IGF-1受体调节,而二者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通过内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参与心脏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4]。研究发现,IGF-1可通过下调12/15-脂氧合酶而减少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和泡沫细胞形成[5]。ApoE-/-小鼠体中植入IGF-1载体使IGF-1过表达,可降低巨噬细胞浸润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同时降低促炎因子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并通过减少超氧化物水平,抑制氧化应激,还能上调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水平[6]。IGF-1还可上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水平进而发挥对内皮细胞的抗氧化作用[7]。von der Thusen等[8]发现,IGF-1 可通过改变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促进斑块稳定。因此,IGF-1可能通过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转换并抑制其凋亡,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从而预防斑块不稳定,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脑心通胶囊由黄芪、全蝎、当归、水蛭、地龙、川芎、丹参、赤芍、桂枝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9-11]。研究认为脑心通胶囊通过改善和恢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达到改善心肌缺血部位的心肌供血,减轻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变性和坏死,对冠心病和心绞痛引起的胸闷、胸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2-14],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表明脑心通胶囊治疗12周后血清IGF-1水平升高更明显,说明脑心通胶囊可能通过上调血清IGF-1水平发挥抗炎、抗氧化等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进而发挥对冠心病心绞痛良好的治疗作用。
总之,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和心绞痛引起的胸闷、胸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IGF-1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