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灵性的河流与诗性语言驱动下的河流的秘密
2020-02-28传凌云
传凌云
“细节,人的生活、各色人与河流交集的细节:带着深情,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字:在他的笔下,万物含情。”读李汉荣《河流记: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慢速流淌的河》,我在书页边写下了以上三句話。的确,他不论书写什么,都细节丰富、语言生动活泼,文字和节奏间带有强烈的热情和感染力,笔到意到,意到而笔已至,通篇甚至全书漫患着强烈的抒情色彩,闪烁着诗性、思辨、智性的光芒。
河流流经他的家乡,拐了几个弯,便把自己流成一首诗;河流流进李汉荣的诗文,便蜿蜒成他的语言,他的故乡,他的心河,他一生萦绕不去的故土与故乡情结——河流(汉水)。他的《河流记: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中105篇,他的其他的众多以河流为主题和素材的篇章,他的几句原话即可印证:“一个人就是他生长环境的手抄本,在以后的岁月,无论怎样涂抹、改写、润色,无论怎样设计封面、选择插图、变换版式,但早年的手稿,已经决定了这本书的品质和灵魂。”(《河流在血脉里蜿蜒》)我相信它不仅是作家的作品中的句子,也是作家心灵曾经的挣扎和最终的认命和回归。
受故乡情结影响,他和他的文章的口音是河的口音,最初的口音,少年的口音,成年的口音,中青年的口音,老年的口音,始终散发着属于诗的、河与水独有的灵气,这便是《河流记: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一书的口音。
“天真与天真相遇,真理就发现了”(《临河而居》),“天真与天真相遇”,好文好诗就出现了。这“天真”是属于人的(诗人和读者),是属于天地的,是返璞归真、九九归一归于悟地了然于心,由此大千世界便恍如昭然若揭于眼前,这是《河流记: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一书中作家所认识的世界、写作的境界与秘密。
李汉荣的世界和秘密、他写作的秘密及他眼中写作应该有的秘密就在他笔下的万物、写作行文的过程中,就在《河流记: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的诸文中,他把它们就写在文章的明面上,即:故乡情结:多重和灵气的河流口音:天真空茫世界和境界:剔透并融入一体的天地、世界(甚至宇宙)、写作的秘密。这四者相互渗透、融合形成合力,在李汉荣河流口音、诗性语言及娴熟写作技巧的驱动下,构成了《河流记: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的特点和秘密。不信,请往下看:
一、河流的秘密:语言、口音、深蕴、诗性。或者语言、口音驱动下的深蕴和诗性
“憨厚的石头,浸在水中洗那饱经沧桑的脸,越洗越沧桑,满脸的青苔,自己做了自己的祖父。”(《临河而居》)诗化的语言,情感的错落与跨越;“谁能把那尾新月,从水里钓上岸,握在注定空空的手中?”“那尾新月”是意象,是隐喻,是“握在手中注定空空”情绪和深切感触的助推器,而与一般散文作家不同的是,当你可能还在为他的前一个意象、隐喻拍案叫好时,他已经把诗思文思发散得很远、很深,这种连绵不绝的语言新奇化、陌生化、形象化、意象化的手法,来自于诗歌,不仅使他辗转腾挪、纵横千里毫不费力,而且诗的元素、诗人的特质,让他的散文有了区别于一般散文作家的灵气、才气、活泼气,且因长期阅人、阅事、阅世,破万卷书、行千里路、勤于思考,还使他的文章具有思考者的深度。
“夜半伫立河边,闭了眼睛,谛听河的朗诵,便听见古人吟诗的声音了。//激越的,平淡的,徐缓的,悠长的,豪迈的,隽永的,深情的,忧伤的。游子意,故人情,思妇的幽怨,隐士的长啸:酒的声音,剑的声音,月落的声音,星沉的声音,梅开的声音,心跳的声音……”在对河流种种声音的性质、情感色彩,主题意义、引申含义的诗意、智慧总结后,作家写到:“首句起自空茫,空茫里仿佛有一颗博大的灵魂……最后一句依旧是归于空茫,空茫里仿佛有一颗博大的灵魂。”“首句起自空茫”又“归于空茫”,中间“有一颗博大的灵魂”,我以为,这声音,是李汉荣笔下河流的声音,也是他对诗文、艺术的审美,是对写作秘密的洞悉。细思我们的阅读史,最感动的还是这类作品。因而私下里认为,这就是文学、艺术应当传达的秘密,它使我们渺小的个人,接通博大与空茫,变得眼界和境界宽阔,同时有了包容一切的气度。“激越的,平淡的,徐缓的,悠长的,豪迈的,隽永的,深情的,忧伤的”是其风格:“游子意,故人情,思妇的幽怨,隐士的长啸”是其内涵或主题:而“酒的声音,剑的声音,月落的声音,星沉的声音,梅开的声音,心跳的声音……”是其效果。
纵观李汉荣的散文创作,“归于空茫”,“中间有一颗博大、睿智的灵魂”,这一类内涵与切入主题、行文方式的作品是其创作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类。比如:他《听河流讲授孟子的美学和精神现象学》《河边的母亲:口音》《天河》《转弯》等几乎占大多数篇章,还有他先前的《山中访友》《外婆的手纹》《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又见南山》《老屋》《鸟》《井绳》等,“思想的深邃、情感的纯粹、语言的精致”,仿佛“思想之电穿越生存的现场,触摸和追寻被实用世界遮蔽了的诗意世界和灵性世界”,“一颗清澈透明的灵魂”,勘破“真理之光、情感之光、星河之光和宇宙之光”散发“同情的温暖、真理的觉解和启示的光芒”(部分引自李汉荣《圣者》),且语言特别的清新、灵动、鲜活,有张力(参考《百度百科》)。他在《临河而居》中写“水面上交织的翅膀们”的舞蹈时说,“它们全是往返于天界和人界的使者,全是担负着传播诗教普及美感重任的诗人、美学家和生态伦理学教授。”而他的诗文,在我看来,也全都是“往返于天界和人界”的使者,全都担负着“传播诗教、普及美感”的“重任”,传达“万物生灵皆被命运裹挟,无常和受苦是其过程,寂灭和虚无是其结局”的近似于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悲悯、同情与博爱的心怀。
“我在空中寻找隐约的弧度,寻找心的航迹,却被风吹得无影无踪”(《临河而居》),诗人的忧郁、诗性的虚无及忧患的现代意识在文中突显。这也是李汉荣为数不少的一类文章,其中糅进了作家在这个世界生活的困惑、建议、意见以及对一些独见和普遍存在问题的思考,有自然的,社会的,哲学的,科技的,哲学的、宗教的、美学的和宇宙的,反映着作家开阔、透彻、深奥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和宗教观等等,也可以说是一种带有鲜明目的性的、实用性的散文。但即便如此,他的散文,仍泛射着浓烈的诗味、强烈的诗性,也就是说,即便是在书写那些看似最没有诗性的事物,如海里的垃圾、泡沫、废废弃的包装品,河里漂来的死猪等等,也不乏诗的情怀、浓浓的暖意。
二、温情、清澈、丰盈、精准的语言艺术与多重灵性的河流口音
李汉荣所有的文字,就其感情实质而言,都温情脉脉,饱含深情,热情中含有孩童的童真。李汉荣笔下的小魚是亲热的,它围着你的脚,抚摸你的肌肤,还抬着你过河。淙淙、潺潺、哗哗,河说话也带有情绪,浪花和水沫哗笑着走过你身边,包容着你和你身边的一切,像总是在谱写着一首善良、包容、君子器度的水乡人和水乡的歌,也许这就是他的悲悯、同情或博爱的心怀,对儒、释、道,对诗、文学、哲学、天地人生的追求而形成的。同时他的语言也像心地一样是清澈的,从内到外散发着纯粹的气息,折射着透明的华彩、河流赤子的本色:
“河走到这里也算是见多识广了,河要从容的深呼吸,河要与两岸作一次长谈,于是河放慢自己,时间和生活都放慢了,太阳落山的速度也放慢了,野花,芳草,树木,白云,月光,游鱼,都在这里驻足,岸上游玩的中学生,也时常停下来,向水底那些白云和星星,学习清澈的语言。”(《河是如何转弯的》)
“若干年前一个秘密曾经降临,在我的夜晚,使我的记忆有了天上的擦痕。”(《绝密事件》)作家通天接地的语言同时也是精准恰切的。
“转一个弯换一种指法,绕一座山换一个曲调……古老中国,高山流水洗其心,田园明月养其性……”
“人置身于莹莹,盈盈,淙淙、滔滔、哗哗、浩浩、涓涓、隐隐、濛濛之水色、水声、水汽、水光之中,这时候,人之心、人之情人之意、人之灵性、人之美感,人之情感,人之灵感,人之思想,也是水灵的,柔软的,荡漾的,鲜活的,唯美的,温良的,母性的,深沉的,宽阔的,包容的。”(《水、母亲与母亲河》这样的语言是丰盈、感性而有表现力的,它们“元气饱满,感通天地,情思深挚,直指人心”如精妙诗词和河流。
他写水勺而知水勺的前生来世,水勺的情感、追求、性情,每每有新的独特的发现,读之让人击掌:写小溪而识小溪的源头、特质,字里行间跳跃的尽是一个水边孩童的纯真、深情与智慧,仿佛是在示范什么叫随物赋形:写泉则知“泉”的深沉、天真、旷古与谦卑,把智性、童美、旷古、谦卑交融一体。
在《泉边,诗的时光》里,年轻的作家在泉边,给青春一次淋漓的诗的洗礼、给精神一次美好的飞渡、给人生敞开了一个诗意的方向,因而满心荡漾着透明的、莫可名状的欣悦。他发现天光、云影、水影、花影,交结于泉中。
在《沿河流行走》里,他发现:芦苇举着温柔的箭镞却总不射击,它在试探天空的虚实:车前草痴痴地在水边猜想车轮和马蹄是什么样子:白云把天和地藏起来,藏在一篇白茫茫里;在那白茫茫里,“我”与一条河同时发源。
……如此,在作家的笔下,物之间互动,犹如许多乐器在弹拨,河流是一支乐队,自然是一条河流一支乐队,寂静无人却喧闹欢乐,构成这多重灵性的河流口音在本书中蔓延,在作家几乎所有的写作中蔓延,成为他显眼的特质。
三、蕴藏于河流及《河流记》中的写作秘密
作家《在心里收藏一条清溪》,用河流洗心,从河流中知慈悲(《河流是慈悲的》)知幽默(《河流的幽默》)。更是把文章交与河流,与河流共同书写,把一生的写作经验和体会,压缩在5华里的流程中:
“河流以徐缓的语气,叙述自己跋涉的经历和心得,一片夹叙夹议、情思深沉的记叙文,已荡漾在河流宽阔的水面”:“河流把历史命运和个人体验压缩在一个极小的语言空间里,在一个逼仄得让人呼吸困难的极小的语言峡谷,却高密度地浓缩了隐秘的激情和生命的体验。诗是把许多的话压缩成一个湍急曲折、意蕴无穷的句子。”
“河流切入村庄的人物意象,河流对你的描述已足够逼真传神,你已被河流写入一篇接地气、接天气、接水气、接人气的抒情散文里了,而你却浑然不觉。”
“叙述者隐身于他的叙述对象里了,河流分身无数藏匿于苇荡的无数河汊和水湾里,藏匿于无数芦苇的根部和叶脉里。失去叙述者的世界,顿时成为哑谜,恢复了史前的晦涩、深奥和神秘。”
“黑暗里行走的河流已没有心思琢磨那似曾相识、起承转合的平庸文章,它黑黑地走着,寂寂地走着,它把自己走成了一篇费解的寓言。”(《河流很会写文章》)
除了这种直接把写作等同河流精神外,书中多处还直接借有关河流的事物,谈及写作事:“作家张炜对有人把他的作品仅仅理解为“生态写作”颇不认同,认为文学是远远大于生态意识的,文学是关于生命体验和生命关怀的深沉表达”,“文学作品里天然地含有生态元素,但对有着生态元素的文学作品不能仅仅予以生态的解读,若是仅仅这样解读,实际就大大缩小了,也降低了文学本身的境界和格局。”这是对我们的先人“面对一条河流、一脉山泉、一泓碧潭”时,“绝不仅仅把它们看作一个东西一个物……而是看作一种生命,而且是比生命还要久远和幽深的更本源的存在,是孕育生命的生命”的生命、价值观、世界观的辩白,也是在宣示着《河流记: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的价值:“河流记”不光是地理的、生态的、哲学的、美学的、宗教的、伦理的,也体现着作家、作品和文学或文学的格局与境界。
四、河流的博大、博学、哲学《河流记》的实验学意义
河流是天文学家,宇宙已将它大到不能想象的胸襟和气象袒露并交付给河流,因而河流是诗人,还是哲学家和美学家。河流收养一切无用的东西,具有包容一切的胸怀。河流还是古典美学家,讲授孔子、孟子的美学和精神现象。这样集大成的河流,对河边的羊群,也有了哲学的发现:
“同样是面对男人,这一只就显得特别有趣,它走近你,观察了一番,觉得你是一个好玩的伙伴,随即将头低下,而将两只脚试探着抵向你,你就伸出两手各握一只角……显然,它是在和你开玩笑,和你做着有趣的游戏,以此来表示友好,同时为单调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
“另一群羊对人保持着不远不近、不热火也不过分漠然的态度,冷静里夹杂着失望和无奈。也许它们已经知道了人的部分底细,隐约知道了它们和人的关系的本质和结局,但又无法改变过程中的任何程序和细节,只能默认和合作,与必然降临的命运达成某种无奈的默契
“另一些羊,它们有着庄重的仪表,有着沉思的表情,让你感到,你面对的绝对不是一个你可以小看和随便处置的生物,你面对的,是一个长者,一个智者,是一个思想者,是自然界中完全有别于人类思维,而用另一种也许更深刻更接近宇宙本质的思维方式思想着的大哲学家……”(《河边羊群》)
《永失彼岸》则更是抒情的,属于散文诗,属于作家作品中为数不少的另一类。作家用最深情的笔墨,抒写了对远方深刻的,透明的,虔诚的爱和眺望、思念,也寄托了作家也许从未完成也恐怕再无机会完成的梦和寄托了。
在《听河流教授孟子的美学和精神现象》时,作者把孟子美学的深刻、对天地世界不断深入的认识交给河流、河风,并夹杂以类似电影、戏剧中的“情节截图”,天地之间自然之上真有一个正在教授中的精彩绝伦、无与伦比的课堂,飞鸟、游鱼、石头、两岸的青山、草木、庄稼、偶尔经过的行人、“我”和“喃喃的僧人”,就是正坐在课桌前或伫立于河水旁的学生,而课堂上所教授内容是那样深刻、新颖、直人心怀……
作家还借《关于寺庙的记忆和印象》一文,谈“民间信仰”和儒、佛、道共筑的心灵住宅和精神天空:借“土地的叮咛”(土地庙),谈对土地的信仰:借“水边的情思”(水神庙),谈河流(也可看作是作家李汉荣的故乡的代名词)对人生活、心灵的润泽:借“山的提醒”(山神庙前的对联儿)谈到,没有信仰和灵魂的所谓文化,其实就是反文化,与文化的本质南辕北辙。
故乡有作家信赖或者曾经信赖的一切,因而故乡有盏“不灭的心灯”,吸引着作家,吸引着每个读者及每一个有故乡的人。
李汉荣先生的散文对河流、河边的树林,对文学,对亲情(戚)、世界等我们眼中共同的事物,提出了自己独特又颇得大家共鸣的看法。他笔下的种种事物:人、水、泉、山,因为他心灵的丰满、思辨的巧妙深刻、知识的广博、境界的高深,而有了歷史的情怀,人文的情怀,博大的情怀,胸怀宇宙而纵横纵横捭阖、聚缩上下五千年的情怀。他的《荷叶行星,在古老河流的上游》则借穿越或科幻的形式,回溯古老的诗经时代“礼”的仪式感、人间纯粹美好的生活,古今对比相照,在奇特的形式中更显新奇耐读,是本书中在写作方式上更具实验意义的尝试。
写诗多年又写散文,写散文多年又写评论、小说,对于诗、散文,甚至饱含诗性的评论、小说等,李汉荣均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有对内容内涵开拓深入的,有对形式手法融合迁移多方尝试的,也有对同一题材比如水或“河流”(故乡)、亲情等深度挖掘写作的。《河流记: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就是一部在艺术上从最小可能性开始的,对同一题材在内容上向多种向度,在形式上和手法上做多样化尝试的尝试集。一入宫门深似海,文学是一座殿堂,只要生命还在,只要文学之星、之剑高悬,相信李汉荣还会继续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和角力,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尾声——
就行将掩卷结束我的第二次摘要阅读的时候,我眼中又跳进了一个美好的句子:“水走到哪里花就追到哪里……水停下的地方聚集了更多的花”(《野河》)。诸如此类充满诗意的句子在他的文中比比皆是、美不胜收
有文友说,李汉荣作文是从心而作,的确是这样。读李汉荣的文字,是跟着他的人、他的心,在南方的山水、一片湿润有情的海洋中恣意徜徉。而且我还要说,不仅仅如此,他的诗文,他的文字、文思,还随心所欲地达到了他所要抵达的深度、高度、广度。只有这样,他的文字,才是深刻、智性、厚重的,而在深刻、智性、厚重中,又有着诗人的感性或易感,值得一遍遍去解读、品味。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或许,人洞悉世界终极的秘密而沉默。阅读李汉荣的文章,就是与作家对悟,在寻找、探寻、窥探、倾听作家数十年发现和体验到的写作的秘密,听他恣意宣泄、倾吐那个孤独、寂寞、热闹、喧嚣,业已或行将远去的世界的秘密,听授有关生命、价值、世界、宇宙……爱与美、苦难、痛苦与悲悯的奥义的课程。罢了,一切都不说了。在此我再对李汉荣及其大作点补充介绍:李汉荣简介:诗人,散文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汉中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母亲》、《想象李白》,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家园与乡愁》《李汉荣散文选集》《河流记一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牛的写意》《万物有情》等。有90多篇散文人选全国各地教材、教辅及中考、高考试卷。曾获百花文学奖散文奖、中国报人散文奖、冰心文学奖等奖项。《河流记——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是他2019年新出的散文集,全书分三部分:“河流在血脉里蜿蜒”(29篇)、“关于河流的记忆和印象”(37篇)、“河在大地上散步”(39篇),均是以河流及其相关事物为主题、和素材书写的散文佳作。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一读。最后祝李汉荣及所有在艺术、生命路上苦苦追寻的人们平安、健康、快乐幸福,在艺术和生命之路上再有更多更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