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0-02-28刘琴
刘琴
【摘 要】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少教多学”属于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授课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最大限度的做到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达到学有所获的根本目的。本文章将对初中英语“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综述。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少教多学 教学模式 策略
由于受到我国长期传统教学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大部分中学教师都采用注入式教学,学生的实践体验较少,重点倾向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受到限制,都是以教师规定目标学习,严重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进而使学生降低了对初中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新课标中要求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被动的学习模式,从而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主动性。
1.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英语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45分钟课堂时间教师独霸讲台,强行对学生灌输知识。在整堂课程中学生的思维都是跟着教师走,教师教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这也将学生变成了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很被动的进行学习。但英语课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很多时候需要学生亲自参与从而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更好的接收知识。因此,在对初中英语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观念,这同样也是开展少教多学的重要前提。
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心中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英语学习,更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行灌输给学生,应当鼓励学生敢于去做、敢于去想,掌握学习上的主动权。在传授学生“过去进行时”语法时,教师大可不必将语法的概念分析过于透彻,而是应当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去思考疑问句形势、否定句形势的构成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不是一味的讲解占用宝贵的课堂時间,而是分重点授课。让学生自学自悟,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总结,以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2. 为学生“多学”创造条件
叶圣陶曾经说过“任何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不需要教。学生如果能够达到自己去探索、辨析和历练,获得知识和熟练运用的能力这种境界,难道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同样的道理,在对初中英语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要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一定不能多教,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为自学创造良好的条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学习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生动起来,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自学能力。例如在教学江苏泽林牛津版初中英语上册第六单元Detective stories时,结合单元内容设计教学任务,使学生开动脑筋,参与到语言练习中。除此之外,还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寻找句型和重点词组,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
3. 学习过程中合理指导
少教多学并不是放手彻底不教,因此不能忽视了教师的作用。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难免会遇见方法、认知等各种因素的障碍,此时迫切希望得到教师的启发、帮助和引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序、有目标的进行探索,同时当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克服问题和困难。因此,在初中对学生进行英语教育时还需要注意学法的指导,从根本上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更好的自主学习。
在对学生进行45分钟的授课中,除了要将大部分时间教给学生自主学习之外,同时还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点拨。例如当学生在对某些知识理解不够全面或不太懂时,教师便可以对其进行点拨和启发,与学生一起寻找知识的本质特点从而加深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当学生在学习期间遇见“瓶颈”时,帮助其疏通思路。逐渐由少指点、少解说向不指点、不解说过度。再者,教师还应当注意方法性的指导教学,当学生彻底掌握了英语学习的方法后才能提升学习信心。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法指导贯穿整个课堂中,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变被动为主动。
4. 结语
随着教学的深入和改革,使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在对初中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避免不要对其灌输过多的知识,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尽可能的做到少教,从而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实践体验、思考的机会,使其能够在学海中自由翱翔,释放学生潜在的能力和智慧,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喜悦,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
[1] 苏亚平. 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03).
[2] 黄静. 初中英语“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广西教育, 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