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0-02-28胡建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计算错误典型错误

胡建平

[摘要]在做计算题时,学生常常出现五花八门的错误,这既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必然反映,也是学生经历了解析、比较、琢磨、纠正后,对问题的一种自主解读。面对学生典型的计算错误,教师应该妥善处置,并给出新的防范策略。

[关键词]纠错;策略;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94-01

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是教师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应放在首位的教学任务。但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自身的原因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下面就在分析学生计算错误成因的基础上给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审时度势,师生共同反思查本源

针对学生作业中的“死灰复燃”“顽固不化”的现象,笔者通过与学生交流,找出了一些原因。

学生的态度。1.轻视错误。学生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依赖教师来讲解,没有教师敦促,拖着不改,或者敷衍了事,即使下次再犯也无所谓。2.缺乏自我反思意识。能主动纠错的学生已属难能可贵,但他们也只是探求正确解答,没有做到自我批评和自我反思。

教师的态度。1.预防错误意识不够。学生犯错的多少与教师的教学预设相关。许多教师缺少经验,面对学生经常犯的计算错误,不能科学恰当地在知识解析时进行提醒,将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以至于学生屡犯错误。2.错误反馈不及时。学生做错了题目,教师没有及时进行整理、归纳、剖析,而是“打游击战”,不抓典型,不进行大规模的纠错“战役”,导致错误无法彻底消除。3.错误评价不及时。学生做错题目不是学生改对了就大功告成,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错误客观评价,并反思该采取什么策略让学生少犯错。

二、严防死守,全面收网直逼真相

例如,对于题目“学校有523人参加夏令营活动,如果70名学生分成一组,最多可以分成几组?”学生的典型错解为523÷70=7(组)……33(人),7+1=8(组)。全班出错率高达51.28%。于是笔者马上与学生交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笔者找到了“病源”:(1)思维定式。因为类似的题目对于还有余数的情况,一般都是采用“进一法”,因此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式,套用固有解题模型,不等看完题目,就武断做出判断。(2)理解关键词有误,学生对本例中“最多可以分成”与“至少能够分成”两个逻辑关联词的理解上有偏差。笔者在教学时,对关键字眼没有“嚼烂”,没有将易混淆的关联词专门进行对比辨析,导致学生凭经验直觉做题。

寻根究源,自我反思。根据学生的错误,反思课堂教学的不足。如果教师没有让学生充分解释和详细分析,也没有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针对上例,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教学:(1)解决问题重在分析理解,在教学时,切忌铸造解题模板,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2)关键词需要咬文嚼字,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体现在个别字眼中。“最多可以分”指按标准分配后的总份数,用“去尾法”取近似值;“至少需要”指平均分后,剩余的不够标准的独占一份,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三、去伪存真,瞄准时机制良策

学习时,学生犯错不可避免,教师要宽容,在关键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反省错误,找到学习的误区,并吸取教训,少犯类似错误。笔者针对四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和犯错状况,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例如,对于“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学生的典型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类:

(1)商数占位不明:(2)格式错乱:(3)除法笔算算理失误:

根據以上典型错误,提出以下措施:(1)计算课教学目标定位要精准,使课堂教学行为有的放矢;(2)构建计算课的教学模式:复习旧知→自主探索→呈现错题→引导归纳→练习优化,教师要鼓动学生大胆地展示错误,自我揭短,并将探索出的成果拿来分享,能够从同伴的成果中汲取养分,正视错误,让纠错更有效;(3)“干预式”措施,如果教师课前已经探知学生的易错点,就要设置防范环节,诱导学生自我觉醒,根除诱发错误的第一因素,使学生在“防疫”的情境中产生“抗体”。

总之,对于学生在计算中频频出现的典型错误,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双管齐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计算错误典型错误
量子计算错误识别能力提升十倍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循规蹈矩”,自有价值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典型引路 稳步推进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