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数与代数”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2020-02-28张菊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数与代数

张菊

[摘要]合情推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应注重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可以“发现规律——关注疑点——重现规律”为教学线索,充分挖掘推理素材,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关键词]合情推理能力;数与代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64-02

合情推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可以“发现规律——关注疑点——重现规律”为线索,充分挖掘推理的素材,以促进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现以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数与代数”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一、发现规律

1.恰当铺垫,引发的认知需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在教学新知前,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探明:新知需要哪些旧知支撑?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由此恰当铺垫,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设计问题:(1)把8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2)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3)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对于问题(1)和问题(2),学生结合已有经验,不难想到计算的方法:8÷4、4÷4;而当饼的总数是1时,学生發现“1÷4”这道除法算式的被除数1小于除数4,不能得到整数商,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产生探究“1÷4”计算结果的欲望。对于每人分得不满1块,学生除了想到用小数0.25来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外,更多的是想到用分数来表示。从分数意义的角度,利用图形来验证分得的结果:把1块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这块饼的,就是块。这样,借助“1÷4”和的相等关系,就能帮助学生建

立起“块”的表象,让学生初步感受除法算式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为学生发现规律提供思考方向。

2.动手操作,理解的具体算理(把多个物体平均分)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求每人分得多少块?”的问题,可让学生用一张圆形纸片表示1块饼,通过亲身经历分饼过程,唤起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由于饼的块数由一个物体1变化为多个物体3,在平均分的操作中学生难免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可安排每4人一小组,让学生议一议、分一分、想一想,进行探索学习、展示交流。

活动中,学生一致想到“一块一块地分”,先把第1块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块饼的,就是块,再分第2、第3块饼,得到3个块。“那3个块到底是多少呢?”“怎样可以一眼看出呢?”学生把“3个块”剪下来,拼在一起,发现块饼的,也就是块饼。课上未曾有学生提出其他分法,于是教师结合生活,启发学生思考:“想一想,生产过程中,工人师傅分很多饼时会一块一块地分吗?如果不会,那会怎样分呢?”此时才有学生说出“应3块一起分”。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饼,学生把3张圆形纸片叠在一起,但因圆片重叠在一起后完全重合而观察不清晰,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为此,笔者选用红、黄、蓝3种不同颜色的圆片表示3块饼,平均分成4份,每个人分得其中的一份。请学生亲自取出一份,并表述“每份是这3块饼的”,得到“3块饼的,是块”。在两次分饼活动中,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具体算理,在操作、观察、思考及讨论中感受分数是分数单位的合成,厘清了“3个块”和“3块的”的本质区别,沟通了“量”与“率”之间的关系。

3.动脑想象,内化的除法意义

从动手操作到动脑想象,分饼活动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也实现了质的提升。例如,拋出问题: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让学生先列算式,再想一想分的过程,最后和同伴交流想法。学生的智慧从指尖延伸至头脑,由于学生体会到每人分得的块数与饼的个数、人数之间的关系,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模型呼之欲出。

4.观察比较,初步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1÷4=、3÷4=、3÷5=这三道算式,鼓励他们小组交流:等号左边的除法与等号右边的分数,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归纳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的分母和分子的含义: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具有“被除数÷除数=”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关注点集中于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在小组交流中表述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有了前面的“慢节奏”,此处的归纳、生成就可以“高效率”起来。

二、关注疑点

通过探究、交流、归纳,学生发现:“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就可以表述为“a÷b=”。这个结论是否严谨?是否存在隐藏条件呢?数学学习中,学生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惑,对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除法时,我们知道‘除数不能为0,那这里呢?显然,b也不能为0。”通过深究、推敲,进一步完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a÷b=(b≠0)。

三、重现规律

设置层次练习(大致分为基础类、巩固类、提升类),重现隐含规律,强化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这样,学习不再是机械地寻找固定答案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多梯度、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巩固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层次练习设计具体如下:

1.基础练习

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用整数表示商,可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分数不仅可以表示商,还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

2.巩固练习

7分米=米    3克=千克    47秒=分

3.提升练习

(1)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米。

(2)把2根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个米,是米。

上述教学,在层层深入分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不能拘泥于一定的模式,要充分发掘教材的可用资源,结合生活实际,有效利用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合情推理的兴趣,积极拓展培养渠道,探索有效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数与代数
初中数学“数与代数”怎么教怎么学
浅谈数学史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科书“数与代数”内容的习题比较
以“数与代数”为例谈“问题解决”的编排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