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励个性化学习,点亮数学教学

2020-02-28谢丽艾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

谢丽艾

[摘要]适当设置问题进行导学,引领学生个性化学习,是点亮教学的基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脉教学中的意外,通过巧设问题给予学生科学引领,并融合相关素材使之成为学生再学习、再探究的新资源,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稳健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公式推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58-02

数学学习应是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体验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或是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诱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发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的学习彰显个性色彩。同时,教师还应适当设置问题进行导学,让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获得有效提升和长足发展,也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生机,精彩连连。

【案例再现】

师(呈现“梯形”图示):对于这个图形,你了解多少?

生1:它是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生2:它的两条平行边分别叫作上底和下底,上底和下底之间的距离是它的高。

……

师:除了这些内容,你们还想知道梯形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3:我还想知道它的面积计算方法。

师: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一下梯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投入到梯形面积计算的探究之中。)

生4:我认为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即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

(生4的突然发言,一下子就把要探究的内容给兜底了,让教师始料未及。面对这种局面,教师的引导很关键。)

师:对于生4的这一结论,你们有什么意见吗?有什么要问他的吗?

生5:我不大明白“上底+下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既要乘以高,还要除以2。

生6:你是不是把书中的答案背下来告诉我们呀?

……

师:看来大家都有比较多的疑惑,特别是对“上底+下底”和“÷2”。谁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生7:可像研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样,动手实验,找出规律,进而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如何进行实验证明的呢?

生8: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从中找到规律。

生9:利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来验证。

生10:把梯形转变成我们熟悉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再通过推算,从而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师:大家的思路都挺好的!我们来一一验证。

(学生进行拼图活动,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从中找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内在关系。)

生11:像这样,拼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上底+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

……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上底+下底”以及“÷2”了吗?

(学生都能知晓其算理及意义)

生12:可直接把梯形分成2个大三角形,这样两个大三角形的高都是梯形的高,其中一个大三角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另一个大三角形的底是梯形的下底,通过计算,也能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13:可把梯形分成左、中、右3块,左和右各为1个直角三角形,中间是一个长方形,通过计算,也能得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14:可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总是先把不熟悉的图形(梯形)转化成熟悉的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师:你能把转化策略说出来,真了不起!转化策略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解决问题策略,它对我们探索新知识有着极大的帮助,希望今后大家能多运用。

……

【教学反思】

1.营造氛围,激发活力

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当下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打造数学有效课堂的根本举措。为此,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精准解读学生的学情,因地制宜,充分用好生活资源,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思考与成长。

上述案例中,教师对此把握很精当。面对“学生直接背诵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课堂生成,教师采取“迂回”处理方法,为学生营造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课堂变得“温和”起来,同时也为学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让更多的学生能自觉融入问题探究之中,从而让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也更有活力。

2.引导猜想,激励探究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当下数学教学的追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情,合理创设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猜想,激励学生探究,促進学生科学、理性地理解知识,建构知识。

上述案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猜想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适度的猜想,能够放开学生的手脚,为他们快乐探索新知指明前行的方向。接着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使得他们的学习视角更加开阔,也为他们的实验指明了方向,从而让整个学习活动更加有的放矢、更加务实有效。

3.意外莅临,沉着不惊

课堂教学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的生活阅历与感受,也接受着不同的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的浸染。同时,他们自身的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思维、数学素养等也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势必会影响教学的走向,使得课堂中意外和惊喜不断。对此,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就应具备处变不惊、沉着应对的良好心态,以及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

上述案例中,当出现学生突然抛出结论的“意外”时,教师通过智慧理答,利用追问策略,引领学生去质疑、去探究,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可知,对于课堂的“意外”,教师应巧妙处理,科学引领,融合相关素材使之成为学生再学习、再探究的新资源,从而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有效提升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个性化学习
职校学生语文个性化自主学习初探
“留白“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例析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农村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指导策略探究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职业院校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