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年国内差异化教学的研究热点综述
2020-02-28李春英
李春英,聂 丹,张 蕾
(1.北京开放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81;2.北京开放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北京,100081;3.北京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一、引言
差异化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个热词。实施差异教学是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优势潜能的教学实践,也是当前教育领域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2010—2019年,差异发展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性来说还有一定差距[1],运用文献计量法对差异化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的文章较少。因此,本文拟用文献计量法,对2010—2019年的国内差异化教学改革的热点演变进行梳理,并据此对差异化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分析是一种科技文本挖掘工具,它可以定量分析某一领域发表的文献。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克赛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教授开发研制的科学文献计量自动化软件,可以提供包括作者、机构的协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等可视化分析。[2]COOC软件由微信公众平台“学术点滴”和“文献计量”团队联合开发,用于多种类型矩阵和网络图谱的快速制作,具有统计频次、共现矩阵、相异矩阵、二模矩阵、绘制网络图谱、绘制聚类图谱等功能。
(二)数据来源
为了更好地把握“差异化教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热点,本文以中国知网为研究数据源,期刊检索的检索条件如下:检索关键词“差异化教学”和“差异教学”,时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共检索出766篇文献。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典型性,本研究通过人工筛选,剔除基础教育文献、重复文献、新闻报道、公告等,获得了389篇有效文章,本文以此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
三、研究结果
(一)总体研究情况分析
本文以2010年为研究起点,按照每年期刊发文数量、研究机构数量、发文期刊数量、关键词数量和发文作者数量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图1)。数据表明,近十年差异化教学研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图1 2010—2019差异化教学研究总体分析
(二)研究机构与作者文献分析
研究论文的合作度可以揭示某一学科的合作智能程度。价值越高,合作智能越充分。具体来说,合作率=合作论文数/论文总数×100%,合作度=作者总数/论文总数×100%。本研究探讨的389篇文献涉及86个研究机构,发文数量3篇以上的研究机构排名如图2所示,机构合作率为0.092,机构合作度为1.03。该数据表明,差异化教学机构间的合作研究缺乏,研究集中度不高。文献共涉及188位作者。发文高频作者如图3所示,作者合作率为0.37,合作度为1.66。该数据表明,在该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合作发文的情况较为常见,不同机构的作者之间合作较少,尚未形成极具凝聚力的科研团队。
图2 2010—2019年高频发文机构图(单位:篇)
图3 2010—2019年高频作者图(单位:篇)
(三)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是学术论文中最能揭示研究主题、反映主题信息特性的词汇或短语,是文章的核心与精髓[3]。本研究中,频次大于4次的关键词如下:差异化教学(256)、教学改革(35)、分层教学(23)、实践教学(21)、教学模式(18)、教学策略(14)、英语教学(14)、思想政治理论课(12)、大学英语(10)、翻转课堂(9)、因材施教(8)、教学方法(8)、计算机基础(7)、教学设计(6)、教学研究(6)、人才培养(5)、个体差异(5)、教学评价(4)、学分制(4)、微课(4)。
这些关键词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差异化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抓手,是贯彻因材施教人才培养理念的重要路径;二是各高校围绕专业和课程差异化教学改革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实践教学、思想政治课、计算机基础和大学英语课程差异化教学改革的文章较多。
(四)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数据挖掘技术,用于识别和分析特定研究领域的关键词与背景的分类。[4]本文采用COOC6.1软件对389篇文献的34个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了三个研究热点。
1.差异化教学理论研究
差异化教学理论研究是开展差异化教学的基础,主要涉及差异化教学的含义、理论基础、原则、要素构成等内容。我国学者华国栋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集体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它在原有基础上满足了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5]尽管理论界对差异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表述,但是,差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偏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主动、有意识地进行学习,从而培养人才的教学活动。
当代西方的差异教学研究以美国为代表。美国著名教授汤姆森被称为迄今对差异教学研究最全面深入的学者。其核心理念是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学的构成要素,根据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过程和评价,以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更高的提升。学者们在阐述理论的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为实施差异化教学提供了策略指导。我国差异化发展的教学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以来一直是热点,并创造了多样化的差异发展教学模式。[6]我国学者华国栋早就探讨了在教学中处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发表了《差异教学论》。我国学者曾继耘出版的《差异发展教学研究》在内涵界定、理论建构和个体差异分析方面都大大超越了前者。[7]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差异发展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对教学实践中创造的许多差异发展教学策略和案例缺乏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差异发展教学的基本核心问题也没有明晰的认识。
2.差异化教学改革实证研究
差异化教学改革研究涉及专业和课程改革两个方面。第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化研究。专业是每所大学办学的基本单位。各高校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突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如差异化教育背景下“层块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8]、本科高职分层教学管理创新与实践[9]、独立学院本科教育差异化人才培养研究[10]、民办高校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1]、学分制下独立学院差异化培养模式探索[12],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方式、管理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第二,课程教学策略和方法改革研究。各高校围绕课程差异化教学做了大量实践探索,呈现多元化态势。英语、计算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文章较多,改革内容包括差异化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评价方式、实践教学改革,运用多层次教学、分层教学、小班教学、个性化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上述研究都是基于实践的总结和归纳,但研究的理论支撑和深度不够,教学策略设计缺乏系统性,支撑工具欠缺。
3.基于信息化的差异化研究
信息化时代如何开展差异教学也是差异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应努力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环境和服务[13];《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应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信息化为实现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环境保障。[14]贺斌将智慧教育与差异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提出了智慧教育视野下差异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框架模型。[15]姜智提出应通过E-learning的新型学习方式使同步与异步学习活动交织,分组学习活动成为常态。[16]上述研究只是局部研究和个案探索,缺乏整体设计和实践推广案例。
四、结论与建议
近十年来,国内高等教育差异化研究有了较快发展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各高校实践研究案例众多。然而,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研究共同体不多,国际比较研究不多,定量研究不多。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第一,转变观念,营造公平教育的教育环境。高校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另外,高校应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标准,创建学习环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评价方式、提供支持服务,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第二,因材施教,探索课程的差异化教学策略。教师应该积极面对和照顾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兴趣,以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的目的。
第三,加强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差异化教学能力。差异化教学实施者是教师。但目前,各高校教师对差异化教学的基本理论、实施方式、策略、工具、途径等的了解欠缺。基于这种情况,各学校应设计差异化教学的整体方案,并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建议采用“理论—实施方案—课程实施—成果总结—持续改进”的培训方式。每位教师应从了解学生特点、设计学习的内容、过程和结果四个环节制定具体的差异化实施方案,不断提升开展差异化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