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讨

2020-02-28王卫红

教育观察 2020年4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王卫红,王 迪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北京,100024)

一、大学英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必然性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全员育人的高度构建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其他大学课程相比,大学英语课程有自身鲜明的特点。首先,其课程时间长、课时量大、学生覆盖面广。而且,近年来,一些高校把大学英语四、六级作为学生获得学位证的考核条件。这些特点使大学英语课程在学生中很受重视,在社会上关注度也较高。[1]其次,大学英语是传授语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必修课程。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将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暴露在英语文化环境中,接触到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风俗习惯、文化文学作品及饮食服饰、行为礼仪等。因此,需要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内容,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看待西方文化。在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开阔国际视野、了解世界文化的同时,要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英语首先是一门人文课程,大部分教材内容来源于反映西方主流文化的英文原版文章。作为一门跨文化交流课程,无论授课内容还是授课方式,都比较方便把思政要素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内容里反映真、善、美的优秀文化,教师可以放心大胆地运用,培养他们的大局观和国际化视野。但对于教材内容里隐含的一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教师要坚决抵制,引导学生认清事物本质,培养辩证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从实际效果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从教师方面看,大学英语教师很多,但多数教师尚不能完全达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要求。由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背景的局限性,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主要表现如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不成体系,无法将思政教育和大学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目的仍然停留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抓不住重点,找不到切入点,有时生搬硬套,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主要是因为大学英语教师学术背景多为英语语言文学、语言学与翻译学等,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不够,无法形成体系。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具有较强的功利性。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其他英语考试,以便将来能找到好工作或者出国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只是把英语当作一个沟通交流工具来学习,不注意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其结果就是,在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来进行日常的沟通交流,也能用英语来进行商务交流等跨文化活动,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很难用英语向西方友人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出现频次太低,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法与思政课程中的内容相互呼应。因此,思政教育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从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看,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文化输入能力培养,忽视文化输出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存在跨文化交流的单向性问题。[2]大学英语所用教材基本上是从文化输入的角度来介绍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从文化输出角度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文章和内容非常少。虽然在平时教学中,任课教师也会有意识地用英语介绍一些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用英语来翻译,但大部分内容分散,不成体系。这与大学英语承担起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相距太远,无法得到最大化的思政教育效果。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大学英语教师要抓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大发展的机遇,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把思政要素贯穿教学过程,挖掘新媒体资源里既和教材内容相关又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网络中真、善、美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预防网络信息中不良思想对学生的侵蚀。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政理论学习,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把“育人”放在“教书”的前面,把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贯穿在教授语言技能的过程中。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英语专业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具体说来,教师要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武装自己,自觉抵制西方错误的文化观和思潮。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思政教育的业务技能过硬,不断改革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与道德修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必须自己首先不惑,思路清晰,立场坚定,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3]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必须自身进行思政学习,具备跨文化能力和国际视野,了解中国文化,这样才能形成民族情感和民族自信,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队伍是检验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关键因素。在语言文化教学的基础上,大学英语教师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鉴于此,高校应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建立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方法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内”,即教师通过自己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外”,即学校创造一切条件帮助教师提高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4]例如,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开展讲座,可以组织英语专业教师到思政建设基地参观学习等。当英语教师的思想觉悟达到一定水平时,就会自发地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教书和育人同步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借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开拓模块化思政教育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单向教学模式,教与学并重,双向发展。线上课程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语言学习的限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充分发挥了移动教学平台随时化、碎片化的优势,能保证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可上可下,可以实现课程异步教、课堂同步学。[5]

例如,可构建以雨课堂教学平台为基础,以腾讯会议或者钉钉为补充,以微信学习群为辅助的模式,以多模态立体化资源来丰富教学设计,通过在线录播教学视频、在线阅读和写作、跟读模仿配音及视频微课等形式,完成从语言的输入到应用输出的教学过程。

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教材内容涵盖面广,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例如校园文化、名人演讲、生活娱乐、励志故事、节日风俗等。教师可以拓展教材中的人文知识,从中挖掘课程思政的内容。例如,可以把某个故事或者某种文化现象作为一个切入点,设计出有关联的讨论话题,将其引申到思想政治教育上去。教师可利用在线学习的优势,分享优质的线上资源,鼓励学生在线查阅资料,进而参与到讨论之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以综合英语第四册第一单元Never Give in,Never,Never为例。这篇文章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1年拜访母校时发表的一篇演讲。当时正值二战,希特勒对伦敦进行了轮番轰炸,战争进入僵持阶段。丘吉尔号召英国人民继续保持战斗力,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丘吉尔是语言修辞大师,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很强。从语言学习角度,学生可以学习到演讲的风格和修辞技巧,同时掌握课文里出现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结构。从人文知识和思政角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知识及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地位等。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的教学模式。

图1 综合英语第四册第一单元教学模式

线上教学的大规模开展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辨能力。大学英语教师要以新时代高等教育思想为指导,始终把课程思政贯穿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里面。一方面,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通过强化课程建设和提升课程质量来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要把语言学习和人文素养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创造自由探讨的机会,在注重语言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开展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来说是一个契机。由于传统的思政课程中的哲学理论和政治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乏味,因此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在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利用随时更新的网络资源来开发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而多媒体的影音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也能调动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积极性。学生在一个真实课堂和虚拟课堂构成的综合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能在提高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指导,提高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