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2020-02-28靳来华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8期
关键词:层面公立医院决策

■靳来华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纵观我国公立医院,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单位以及业务这两个层面。相关管理人员应当认识到这类风险的重要性,并采取具备较强针对性的措施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及处理。

1 医院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风险

1.1 单位层面的风险

公立医院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立医院相关领导层并未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存在着重临床、轻内控的思想,这就导致了部分公立医院中并未单独设立相应的内部控制部门,缺乏典型的部门发挥出内部控制牵头作用,这样一来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显得流于表面。第二,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显得较为混乱,并未正确分离公立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执行、决策以及监督,并且议事决策这一机制亟待完善。第三,公立医院并未科学设置内部组织机构,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能分配不够合理,不相容岗位之间缺乏合理的制约以及监督,部分关键岗位缺乏相应的轮岗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第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较为缓慢,医院内部所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内部控制并未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机制,严重抑制了内部控制的效率。

1.2 业务层面的风险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主要是指通过各类控制方式来对公立医院具体业务及相关事项进行控制,目前公立医院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预算业务方面的风险。部分公立医院在进行预算编制时缺乏科学性以及准确性,在执行预算时显得杂乱无章,这些都会让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面临较大的风险。第二,收入支出业务方面的风险。部分公立医院针对医疗项目违规收费,存在着处罚或社保拒付的风险;公立医院部分科室擅自办理收款业务,脱离了财务部门的直接监管,是贪污腐败的源头所在;部分公立医院相关会计人员分析收支业务时不够全面,加之监控不到位,同样会引发一系列经济纠纷。第三,资产业务风险。目前部分公立医院并未构建一个完善的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这就使得舞弊现象以及账实不符现象层出不穷;相关人员针对无形资产以及实物资产在使用、配置以及处理等方面并未作出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并未根据相关制度要求来对公立医院所拥有的资产进行清查与盘点,使得公立医院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物不符;公立医院投资决策流程不符合标准,投资成功率较低,会对医院经济效率产生较大的损害。第四,建设项目业务风险。部分公立医院在立项之前并未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来做出合理的立项论证与可行性研究,很容易引发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在进行建设项目招标时存在着“暗箱操作”,这对于医院的经济有着不利的影响;在进行竣工验收时,所采取的竣工决算方式不当,并未经过独立第三方审计,使得决算报告出现了失真的现象。第五,科研项目业务风险。部分公立医院所作出的预算和自身实际需求背道而驰,出现了不合理的经费分配现象;科研申请以及审批流程不符合相关标准,科研经费使用及报销流程不规范等。

2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风险的应对策略

2.1 单位层面

第一,构建一个完善的医院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做好不同部门、不同科室以及不同员工的职能分配,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例如在公立医院中设立一个单独的内部控制部门,具备推动医院内部控制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的职责;医院审计部门以及纪检监察部门则具备内部监督以及评价的职责。第二,对内部控制工作体系进行完善。相关人员严格遵循执行、决策以及监督相分离的原则,定期梳理以及设计医院部门设置、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治理结构以及工作标准;对医院决策议事机制进行完善,防止“一言堂”现象的出现。例如让临床专家以及医学专家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构建一个药事管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专业委员会,针对部分具备较高专业性以及技术性的决策事项进行深入研讨,进而做出最为合理的决策。第三,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来让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得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将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根本原则、实施方式以及一般流程以信息化的方式固化至相应的信息系统之中,管理人员就能够利用信息系统来完成更为优质的内部控制。

2.2 业务层面

第一,加强预算业务控制管理。一般而言,公立医院针对预算业务进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让资金管理由“用了再算”这一流程转变至“算了再用”,以此来让医院资金使用具备更高的计划性,这样一来医院财务管理就会由事后反映转变成事前、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考评。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公立医院可以构建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主要是由预算办公室、估算归口管理部门、预算管理委员会所组成,其中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引导预算使用科室正确使用预算,以此来让预算编制具备更强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在执行预算时,应当构建一个良好的审批机制,根据既定的流程来有效控制不同资金的支付,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如若因为某些因素必须对预算进行调整,那么就应当在通过审批之后,由相关成员分析可行性之后再酌情完成调整。第二,加强收支业务控制管理。公立医院应当做好收入监控以及支出审批等工作,并且对收支核算体系进行完善。具体而言,首先要设立相应的岗位来对医院医疗收费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防止医疗收入出现不合法不合规的现象;其次要在审批支出项目时,明确不同支出事项的开支标准以及开支范围,严格根据既定的流程来审批不同支出申请;最后在核算医院收支时,应当正确设立会计明细科目,从而让医院应收应付往来账的实际情况得到准确的反映。第三,加强资产业务管理。公立医院应当通过财产清查、授权审批、会计控制以及不相容岗位分离这类手段,来让医院所拥有的资产具备较强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备的作用。在取得资产后,应当构建一个投资、筹资方案论证及审批制度,对重大筹资、投资方案应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手段。第四,加强建设项目业务控制管理。公立医院应当在开展各类工程项目时做好全过程的控制。在进行立项时,应当根据既定的预算指标来做好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在进行项目决策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一个投资集体决策机制,群策群力,以此获得最为合理的决策;在对方案进行设计时,应当严格根据预算编制的相关要求设计出符合标准的方案;在进行招标时,应当根据行业标准来编制合理的招标文件,选择恰当的招标手段;在进行审核的时候,应将立项申报、审批、预算等所有报告传递到符合标准的中介机构完成审核;在进行项目施工时,应当构建一个完善的项目施工管理制度,并按照相关的要求严格执行,保证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在进行竣工验收时,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及程序进行验收和决算评审。第五,加强科研项目业务控制管理。公立医院应当在申请项目以及立项这一流程之中,做好科研项目负责人的培训及审核,并让相关的专家学者深入论证项目申报书,以此来让预算具备更高的科学性;在执行科研项目时,应当做好科研经费支付审核管理,公立医院科研科室应当严格检查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应要求,财务科室则应当审核经费报销凭证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

结 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要想让内部控制达到应有的成效,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医院全体员工都应当对内部控制建设引起高度的重视,明确内部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结合公立医院自身水平以及社会发展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对这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控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质量及效率,促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层面公立医院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