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梗阻及对策
——以松原市为例

2020-02-28胡国有李华昕李星烨

吉林金融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法人金融机构贷款

胡国有 李华昕 李星烨

(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中心支行,吉林松原 138000)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的解决我国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齐 “三农” 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而金融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是能否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一、基本情况

为了切实了解掌握辖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总体情况,我们集中选取了3家地方法人机构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3家金融机构能够较积极地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出发,全方位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截止2020年4月末,3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的农户贷款余额为50.7亿元,同比增长16.28%,土地经营抵押贷款0.83亿元,同比增长538.46%,为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余额20.98亿元,同比减少11.03%,精准扶贫贷款1.169亿元,同比减少2.5%。受疫情影响,企业贷款需求下降较明显,但金融对农户及扶贫方向的支持力度稳中有升,势头良好。

为改善金融产品单一,创新不足这一难点问题,3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先后开发了扶农 “生利贷”“粮满仓” 农户粮食种植贷款、“畜牧丰” 农户养殖贷款、“创业通” 农村个体经营户贷款、“农机宝” 农业机械贷款、“消费宝” 农户消费贷款等20余种贷款产品,贷款品种涵盖农户粮食种植、特产种植、农户养殖、直补保、扶贫小额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基本上对农贷市场实现了全覆盖。以上信贷产品大体上能够满足辖区内农户日常的生产、消费需求,受到辖区内广大农民的欢迎。

其中,扶余市农联社不断拓展涉农信贷领域,延伸涉农产业链条,针对花生种、产、销等环节研发了扶农特色产品 “生利贷”,共分春播贷、夏锄贷,秋收贷、冬储贷四个子产品。凡是从事花生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农户均可申请办理,按照申请额度的不同匹配信用、保证及抵质押等贷款方式,在广大农户中产生了较好的反响。该品种自研发以来,累计发放贷款55笔,金额达4,190万元,特色产品支持特色农业,有效的解决了农民融资难的问题。

调查中发现。3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亦能够注重优化内部工作流程,提高办贷效率。借助科技手段,引进各种设备,如自助贷款机、不动产自助服务终端等,积极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一站式抵押贷款服务,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同时,尽心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资金问题。

二、存在的梗阻

尽管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在不断加强,各方面制度或政策也在积极完善,然而乡村振兴毕竟是一个 “繁且难” 的长期问题,结合近期的各类调查,我们依然能够看到金融力量在 “三农” 范围内发力时受到的若干制约性。

(一)受农村整体信用环境较差制约

一方面,当前农村对于个人征信重视不足,且受区域经济欠发达,农民不富裕,加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农民整体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受限,时有个别借款人和保证人逃债行为发生,在出现还款困难时便举家搬迁或外出打工躲避债务追讨,加大了催讨清收难度,导致信用环境较差。另一方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已经建立,大部分农户客户信息档案已经录入到信用体系平台管理,但平台作用发挥的不够明显,信息更新速度较慢,不能像二代征信时时更新一样为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提供依据,同时部分农户信用观念依然不强,贷款发放容易收回难,严重制约金融机构流动性,给服务 “三农” 和支持乡村振兴带来了严重影响。加之涉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于开发农村市场业务相对比较谨慎,主动参与扶持的意愿并不强烈,惜贷现象比较普遍,金融精准扶贫衔接有待于改进,“一对一” 帮扶精准度还有提升的空间,普惠金融需要强化。

(二)受金融创新产品推广不足制约

一方面,在当前情况下,80%以上的农业农民贷款方式仍为抵(质)押贷款,然而与之相矛盾的是,辖区农村农民能够用作抵(质)押品的较少,农民除了土地、农作物和自己的一套住房外,很少有可做抵(质)押品的其他资产,即使有好的发展项目,除去小额贷款外,也不能获取足够的贷款;另一方面,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授权授信风险管理比较规范,往往会出现心有余而扶持不足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金融扶持的力度,同时也影响了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目前 “两权” 抵押贷款方面松原辖区只实施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受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中土地经营权流转困难、缺少有效途径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房屋抵押贷款未发生业务。当前经济尚未走出低迷,农民还款能力容易出现问题,粮食价格不稳及自然灾害,也在严重影响农民的还款能力。

(三)受金融服务力度不足的制约

由于目前辖区农村地广人稀,人口流失较大,以村镇为主要元素辐射面较广,相对于城市比较分散,很多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都是以镇为主要服务对象,有的偏远小镇也不全在金融服务范围之列,所设置的物理网点相对较少,配备的人员数量也存在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金融产品不能完全适应服务与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多元化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

(四)受支持乡村振兴激励政策较少的制约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前期贷款投放较多,周期跨度较长,相关的费用也较高,加之政府部门和央行对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给予的相关优惠政策仍在制定或完善阶段,没有形成激励合力,考核机制不健全,不能够充分调动地方法人机构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一些金融机构在考虑到不良贷款等风险因素时,更倾向于参与相对稳健的投放项目。

三、破解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为契机,基层央行要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一道,进一步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加大征信知识宣传力度,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营商环境建设,逐步健全完善地方法人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维护好合理的正当权益,正确引导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为金融扶持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中来。

(二)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

当前,金融同业竞争压力显而易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有足够的忧患意识,迎难而上,要针对辖区 “三农” 特点,及时调整运营策略,可以向 “大棚贷”、“畜牧贷”、“农作物贷” 等方面转化,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积极探索资产新的增长点,在支持乡村振兴机遇中发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固有的特点,以适应金融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整体建设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把支持乡村振兴纳入到重要工作日程,立足于面向 “三农” 和服务 “三农” 的基本点,在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网点、人员配备、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基层央行要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定期组织研究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金融服务新方式、新方法,把服务挺在最前面,着力打通农户贷款 “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和保障,努力提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 “三农” 水平。

(四)加强顶层激励机制设计

国家层面,政府部门要在金融扶持乡村振兴方面高度重视,针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定向出台一些具有实效易于施行的减费降税政策,财政部门对于坏账核销等方面给予适度的补贴,税务部门要给予适当的降低费率,降低运营成本;司法部门可以开辟绿色通道,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程;央行方面,可以在利率和支农再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和扩大额度,激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农村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法人金融机构贷款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非营利法人破产特殊制度安排研究
对《民法总则》法人的分类方式的思考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陕西省法人及其他组织违法失信“黑名单”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试论英美法系法人犯罪的归责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旧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