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2020-02-28许明辉戴洪鹏詹丹虹
●董 莹 许明辉 戴洪鹏 詹丹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已经成为威胁群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1月23日,广东省决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认真贯彻上级有关部门工作部署,全体员工坚守岗位、抗击疫情,并分别于1月28日、2月21日先后派出两批医疗队共50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时逢春节假期,在派出医疗队援鄂抗疫的同时,医院通过多项举措,对1600余名员工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员工管控,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堡垒。
一、应急状态下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前提是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应急状态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由医院指挥部组织决策,及时建立有效的员工管控应急机制、人力资源统一调配体系、员工防控培训制度、党建群防管控模式、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等,以便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和应急效率,确保队伍战斗力和应急工作质量。
二、应急状态下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困难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较快,医护人员相对不足、医用防护物资紧缺、隔离救治场所不足,是战“疫”前期备受关注的焦点。案例医院身处广州市天河区棠下街道,救治任务重,还需严控院内交叉感染,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困难。
(一)医院岗位性质特殊,防控难度大
定点集中是传染病救治的原则。公立医院集中收治患者的特殊性让医院成为疫情防控的高风险场所。面对医患人数多,人员结构复杂,接触面广等现实,公立医院成为疫情防控的重地。患者、家属、陪护人员、医生护士以及各部门、科室间人员流动的不确定性为疫情防控增加了难度,一旦发生防控漏洞,会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发生医疗卫生事件。
(二)医院人力资源紧张,疫情期间工作压力加剧
公立医院日常工作人力有限,各部门医护人员时常处于超负荷状态。疫情发生以来,医院防控级别提高,全院员工需要以备战状态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去。因我院以骨外科为龙头学科,与新冠肺炎诊疗密切相关的感染科、呼吸内科、急诊医学科以及重症医学科等专科人才仅能够满足日常的临床工作需要,受专业、临床经验的限制,骨外科及其他专科的医护人员较难在短时间内投入到发热门诊等的收治工作中去,无法实现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的目标。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核酸采样区、其他门急诊及住院病区等工作人员需求陡增,还涉及其他专科医护人员的抽调、培训、排班、管理等。此外,我院抽调50名医护人员组建两批援鄂医疗队支援疫情中心,医院的人力资源调配压力增加,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三、应急状态下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立即启动疫情防控指挥管理工作机制、员工管控应急机制
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院立即启动疫情防控指挥管理工作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机关部门具体抓,推动疫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24小时全天候保持临战状态。全院取消春节外出休假,离开广州人员需在限定日期内返回,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2.新冠防治指挥部下设追踪管控组,立即启动每日全院员工健康监控机制,全面摸查全院员工动态,同时对员工紧急联系人信息做到及时更新,做到“三查、五防”。分片开展追踪管控工作,片区内细分滞留湖北人员、14天内有湖北旅居史人员、离穗人员、国外留学人员、发热人员五类人群,并安排专人管控到底,统一建立微信群,及时跟进特殊情况,防止特殊人群出现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压实防控责任,医院新冠防治指挥部与机关部门、业务科室负责人逐一签订新冠防控责任书,明确各部门负责人作为本部门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二)构建应急响应人力资源统一调配体系
疫情发生以来,南医三院共派出两批队伍共50人支援武汉,与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医疗队员一起在“战疫”的第一线筑成了铜墙铁壁。同时医院的24小时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也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战场”,工作强度大、危险性高,需要大量人员值守。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医院决定成立临床救治专家组,指导全院抗“疫”工作;合并病区,打破科室与专业的界限,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带队支援“前沿阵地”,由学科相近、病区相邻的护士长兼顾协调合并病区护理管理工作。全院号召,进行医护人力资源紧急统一调配,制定完善各类紧急调配制度和工作流程,从各个科室抽调骨干力量支持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核酸采样区、预检分诊工作,相关科室迅速开展新冠肺炎防治措施及发热门诊诊疗流程培训,坚守“关口”,共同肩负起了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使命。
(三)组建不同层级的医院人力资源梯队
1.援鄂医疗队梯队。1月28日,南医三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17名勇士与省内其他18个单位的医护人员一同组成广东省第二批医疗队,大年初四星夜驰援武汉,紧急支援武汉市汉口医院,并接管呼吸内科第七病区。按照人力资源梯队管理方案,医院重点抽调了具有呼吸、重症相关工作经验的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后备梯队,共产党员当先锋,做好随时援鄂的准备。2月21日,南医三院派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共33名队员出征武汉,包括8名医生、24名护士和1名管理人员,队员大多来自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
2.疫情防控一线梯队。除了感染科、急诊医学科、呼吸内科及重症医学科等岗位医务人员外,医院还根据疫情期间各临床科室工作量不均的实际情况,抽调专人支援发热门诊、天河区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隔离酒店、入境检疫等工作;结合医院新冠防控工作需要,在不影响其他临床科室正常运转,又能保证抗“疫”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下,以业务科室党支部为单位,各支部每月抽调机动技术骨干到发热门诊、隔离病区、预检分诊工作,做好全员全流程培训,科学排班,确保医护人员合理工作和休息。截至2020年4月23日,医院成功筛查核酸阳性患者6例,疑似感染患者12例,确保了院内“零漏诊、零感染、零扩散”。
3.疫情防控后备梯队。行政机关党支部集体动员支援预检分诊、二次分诊工作,做好环境消毒、医护人员防护等防控督导,确保疫情期间患者能够顺利就诊,降低人群聚集性,避免交叉感染,降低传播风险。抽调管理部门中具有相应临床工作经验的专技人员去支援重点科室一线工作。招募医院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同心战疫情,使有限的医院人力资源在应对疫情时得到有效保障。
(四)严格落实员工防控培训制度
为切实提高战疫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南医三院成立新冠肺炎防控督导培训小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全院职工进行系统培训。自2020年2月5日开始,防控督导培训小组启动了“新冠防控知识线上培训及答疑”,培训内容包括新冠防治指挥部决定、新冠防治期间员工管控指引、发热门诊专项培训等,员工可通过手机、电脑参与网络直播及线上考核。加强防控知识培训,做到全院全员培训,人人知晓,人人掌握。考核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确保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五)减少医务人员交叉感染风险
1.利用医院OA办公系统、即时聊天工具(如QQ、微信群等)进行各项通知、文件精神传达,利用问卷星进行每日疫情防控摸查,减少纸质文件材料的使用,减少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人员流动接触,降低多人重复触摸引起的防控风险。
2.为避免人群聚集造成疫情传播,同时扎实做好疫情监测、隔离救治、物资储备、宣传引导等各项工作,使用视频会议方式指挥协调全院“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并建立健全完善高效指挥协调体系,确保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六)主动关心慰问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
制定了医院《做好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保障工作实施方案》,院党委班子成员带头与援鄂医疗队员一对一对接服务,在援鄂医疗队员出征前为其准备了齐全的日常生活和防护用品,带队上门慰问援鄂医疗队员亲属;亲临抗疫一线岗位,慰问春节期间坚守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医护人员600余人次,送上慰问品1600余份,发出慰问信50余封。
四、体会
(一)人力资源应急预案弹性调配、动态优化
如今医疗体制改革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既不增加人力资源成本又能满足突发事件下的人力资源需求。人力资源的“应急”灵活调配,有效保障突发情况下医院的良性运行,同样也考验着医院的管理能力。应动态优化医院突发情况下的人力资源调配预案机制,加强多科协作机制,及时做好各类培训,打有准备之仗。探索基于关键链管理模式的动态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减少多项目人力资源冲突,降低项目计划实施的不确定性。
(二)员工健康管控常态化
新冠疫情防控和员工管控是一步一摸索,应当对防控管控工作进行梳理,做好在岗人员日常健康管理及紧急联系电话、紧急联系地址、紧急联系人信息更新,重新审视病假审批流程及员工关怀举措并完善,重视员工职业健康和职业安全的维护,不允许带病上岗。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员工管控应急机制,进行SWOT分析,通过制定管理和业务连续性计划,与人力资本相结合,保证突发包括疫情在内任何形式的危机时迅速启动。
(三)以人为本,加强员工激励、心理关注
结合医院和科室的发展目标,引入适当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考虑疫情时期员工因业务减少、收入降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尽可能了解员工的需求,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的竞争激励指标。通过调查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充分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工作及时推进、适时公开,注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