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设计的研究
2020-02-28王晶彦张德秋李慕勤庄明辉刘冬梅李国晶何
●王晶彦张德秋李慕勤庄明辉刘冬梅李国晶何 欣
建设美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我们的期待,也是社会共同的期待,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整个校园的环境建设以及校内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大学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既是希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也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校园环境文化是培养新一代高素质、高品位的新型人才的基地。对学校而言,校园环境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学校的招生、就业、塑造大学的良好形象等各方面。对学生来说,建设美丽的校园文化是对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高贵的品质、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都非常重要①。教育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研究认为②,校园环境建设中最重要的是校园文化建设,因此,要达到环境育人,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大学校园中环境文化设计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影响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因素
(一)校园的设计不符合办学特色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当今高校的建设风格日新月异,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建筑空间得到完善。每个高校对校园环境文化的设计理念大不同,但大多数缺少文化的气息,只满足于教学和办公的需求,追求“高、大、上”的高楼建筑,相互攀比,没有体现出本校的特色和风格。在设计上,由设计师们任意地想象,忽略了原有的校园风貌,远离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在规划上,比较注重大而广阔的空间感,没能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景观的自然融合;设计时采用的形式单一,比例也不协调③,忽略了校园使用者的感受。
(二)缺乏对校园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与利用
大学校园原有的生态环境没有较好地利用起来,缺乏景观生态性设计。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被广泛地认同,校园建设时也得必须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因地施策的设计原则,避免造成后期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的植物、树木、地形的破坏。在绿化方面,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出绿色景观的实用性、合理性、科学性。往往看到,刚施工完的绿化用地就被踩踏,使原有的美感荡然无存,无法反映出设计者的优化设计。植物的种植上,要尽量就地取材,适合本地土壤、气候、湿度、温度等条件,保证植物的存活率,减少后期的养护成本④。在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要使教育、科技、人文融合在校园的自然景观中,才能发挥校园的文化功能,建成美丽、和谐、理想的大学家园。
(三)缺乏对校园的有效管理
首先,大学校园的办公楼、宿舍楼、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出现严重老化问题,不能及时地保养维护,又缺少科学的管理方案,使得办公、学习、生活等环境被污染、破坏,造成卫生条件差,阻碍了正常工作的进行。其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园网络也迅速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平台。一些快递员、外卖小哥、私家车的出现,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快捷方便,同时也给校园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走在校园里,突然听到嘀嘀的鸣笛声,飞驰的骑手从身边快速而过,吓得心惊胆战没有安全感,产生了恐惧,使我们的心情不悦,对工作、学习失去了兴趣,感受不到校园环境带来的美感。最后,对学生的教育、生活管理不足,一味地追求封闭式的、军事化的管理,缺少人文关怀,当今是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现在的青年不同于我们当年的时代,宿舍要统一管理、统一关灯、统一睡觉、统一起床、统一吃饭,男女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不能相互联系。这些管理方式不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反而使一些人产生了反感,对开展工作、组织学习形成了障碍。以上这些情况我们管理者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改变,把环境管理与人文关怀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着力点和出发点来看待。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校园环境文化的设计
(一)“互联网+”时代的校园环境文化设计的基础
信息化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校园文化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其中就包括: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社会文化与人文文化交相呼应、学生们的心理、对社会的认识价值体系都发生了改变。但是灵魂没有改变,那就是教学与人才培养没有变,改变的只是上升了高度。我们必须坚守教学的引领作用。首先,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我们要吸收全党最先进的思想成果,保证办学定位,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其次,要把青年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来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学联的贺信当指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所以校园环境建设应以人才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目的的设计⑤。最后,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设计中教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最能体现。当今社会教师把最先进文化理念传授给学生,用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科学严谨的文化知识与校园文化设计相结合,为校园文化设计添上了浓浓的一笔。
(二)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提高校园文化的吸引力
网络文化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是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综合体。互联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的教育形式在当今的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已经成为了一种向好的趋势。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环境建设,就要体现出学生怎样改造环境,又如何在新的环境下被培养。需要师生之间通过智能的、新型的、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进行,将环境文化建设与管理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让师生们更好地融入到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形成一种“心中有校、校在心中”的良好氛围;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宣传好校园环境建设,将青年学生的事迹传递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丰富了校园文化,同时也把枯燥、无味的校园文化生活变得更加活泼,更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活力与生机,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另外,加大互联网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让网络信号覆盖校园的每个角落,是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必备条件。这样师生无论在哪里都有网络,时刻都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广泛意见。
总之,“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一项持久工程,需要不断完善和改变,把高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好,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去考虑,总结出适合我们的风格和特色的理念,才能保证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注释:
①沈昕.营造高校校园良好育人环境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85-87
②陈晓恬,王伯伟.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对大学校园规划的影响[J].华中建筑,2006(07):101-103
③马菁.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J].艺术评论,2016,(9):181-184
④冼宁,彭会会,王洋.高校校园文化景观的营造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6):70-71
⑤刘士伟,李丹.新时代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1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