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电商:理论内涵、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2020-02-28彭璟玮
●彭璟玮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新时代农村电商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国家对农村电商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农村电商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认可度稳步上升;梳理研究农村电商的理论内涵、现实困境及推进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新时代农村电商的理论内涵
(一)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抓手
脱贫攻坚是当下重要的战略任务,精准扶贫成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农村电商在此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同贫困户的有机衔接。农村电商从产销方面实现大市场与贫困户对接,提高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还可以引入最先进的生产和信息技术,提升贫困户的生产、管理水平,起到扶贫先扶智(志)的效果。二是有利于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实现脱贫可持续的效果。农村电商能够系统分析、总结和预测农产品需求信息,指导贫困户进行精准种植、科学养殖,发展长效扶贫产业;通过以需定产、以需定供的农业订单模式,规避农产品生产端的不确定性,提升生产和流通效率,降低贫困户面临的市场风险,提高其参与度和受益水平。三是有利于助力贫困地区的国家质量兴农战略。农村电商利用大数据精准预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消费倾向,合理引导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店铺评分倒逼贫困户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载体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机遇,农村电商同时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载体。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电商新机遇。一方面,农村电商开通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互联网+农业”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引擎,农村电商需要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改革。另一方面,新时代的新农民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信息,让农产品“出村进城”,引发消费者对绿水青山和天然食品的热爱,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电商找到新出路。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满足人民群众农产品需求。农村电商能快速有效进行信息沟通,为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从而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商品的“买卖难”问题。农村电商能够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改善流通现状、增加盈利空间、提高创收能力,发展绿色健康食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三)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途径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高质量需求的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发展。一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维度。首先需要“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转化。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居民消费能力增强,农村电商能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和服务化需求。其次需要“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化。农村电商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产业价值链和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迈向中高端,具有明显的积极效应。最后需要“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农村电商实现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提升,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二是农村电商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农村电商推动提升居民网购积极性,让物流行业加速兴起;拉动社会生产与消费,扩大贸易和带动就业,深刻影响着社会劳动分工调整。农村电商迅速崛起,释放巨大的新经济红利,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
农村电商日益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有效举措。一是《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农村电商发展作出部署。为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意见》要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农业+电商”成为新型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意见》要求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农村电商不失为绿色无污染途径。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意见》要求汇聚全社会力量,农村电商成为汇聚农村人才的摇篮。二是农村电商积极回应乡村振兴新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这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文化生态层面。作为新业态的农村电商,一方面可以改善农村市场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创收,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农村旅游电商,促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生态建设水平。
二、新时代农村电商的现实困境
(一)物流基础设施水平落后
农村电商的“生产—运输—仓储—供应”有赖于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但农村硬件设施跟不上电商发展步伐。一是基础设施不健全。许多偏远地区地广人稀,道路运行条件差,地址信息不规范,导致物流公司增加额外运输成本。农产品有时需要冷冻保鲜和贮藏,但仓储设施初期投资大、资本回收期长,多数物流企业不愿涉足。二是物流配送不便利。农村电商物流面临“长物流链+低消费密度”难题,配送成本远高于城市。因为配送网点少、覆盖率低,道路不畅、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导致配送服务质量差、配送时效性差,服务范围辐射不足。三是物流信息不先进。现代物流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GPS定位技术,实现信息即时共享、资源有效配置,同时实时追踪、调控和反馈。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多未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未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未引入智能分拣系统,物流信息严重滞后。
(二)电商物流人才严重缺乏
农村电商发展迅猛,电商物流人才需求量激增,各专业人才供给却很匮乏。一是电商培训机构收效甚微。农村电商培训机构努力培养“既懂电商又熟悉农村”人才,但农村留守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和文化程度偏低,农民热度不够、态度消极、不予信任,加上机构管理混乱、水平良莠不齐,电商需要的生产包装、营销策划、宣传推广、售后服务等环节教学不够,使培训成果难以运用于实际。二是高校电商人才理论脱离实际。高校本是电商人才的主要来源,是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训基地,但高校并未确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常常懂电商但不熟悉农村,造成结构性供需矛盾。三是专业电商人才难进难留。为解决农村电商人才短缺难题,地方政府出台人才引进计划和引进政策,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公共服务水平低,薪酬待遇少,很难做到感情上留人、事业上留人、待遇上留人。
(三)标准化品牌化体系缺失
农村电商产品标准化体系有待完善,销售农产品缺乏品牌核心竞争力。一是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农村电商产品多数来源于普通农户,没有经过严格检测与把控即流向市场,鉴于农户的安全质量意识不强,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二是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农村电商产品类型多、产品数量众、商铺分布广,这对于农村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难度较大,农产品生产溯源体系难以建立,因此农产品质量很难保证。三是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强。农村电商从业者多数知识水平有限,不懂得运用新媒体宣传,消费额自然无法提升,除极少数历史名特农产品外,大部分电商品无法形成品牌,缺乏市场知名度,缺乏市场竞争力。另外具有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在不同电商平台竞争影响下,“搭便车”现象极其严重,同质化竞争最终导致价格战,价优低质产品往往占据上风,形成“劣币驱良币”现象。
(四)金融服务支持力度不够
普惠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金融资源相对稀缺,电商企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一是金融机构服务意识淡薄。许多银行对农村电商的发展速度、发展前景和市场容量预估不足,仅靠传统思维对待农村电商,服务能力跟不上,服务理念接不上,服务意识合不上,对农村电商认识不到位。另外,农村征信系统不健全,自助业务普及率不高,电商主体缺乏有效抵押和担保,导致贷款严重不足。二是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不够。一方面,金融机构与企业主之间供需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信用数据积累,对农村电商贷款需求难以有效掌握。另一方面,基础商业银行自主权少、授信额度低,缺乏农村电商金融产品,金融难以有效支持电商扩大发展。三是资金供给存在严重缺口。金融机构同质化竞争激烈,为追逐利润最大化,涉农资金往往严重不足,金融服务偏离农村现象严重,无法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实质性帮助。
三、新时代农村电商的推进路径
(一)完善电商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是根本,但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借助于政府力量。一是要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富、先修路,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农村交通闭塞和道路不畅问题。要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提高互联网普及率,构建好安全、便捷、稳定、高效的农村互联网体系。二是要合理布局农村物流中心。政府要按照协调性、适用性及适应性原则,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配送中心,降低农村电商企业配送成本;要优化土地供给结构、调整土地供应时序,切实保障物流设施建设用地;要引导物流资源市场化整合,争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降低农村电商物流成本;要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不断提高农产品冷链运输能力。三是要打通农村物流交通渠道。加快建设以县城为节点的物流中心、运输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
(二)推进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化发展
推进农村电商发展,需要加快实现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化。一是加快实现电商产品标准化。要以技术标准为基础,以标志管理为手段,以质量认证为形式;制定电商产品及加工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农村电商产品标准体系,做到各环节、各流程有标准遵循,满足消费者高质量、高标准、高期待的电商品需求。二是实施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产品精准化、精细化管理。通过二维码扫描实现农产品自培植、采摘、包装、运输、储存到销售全过程追溯,通过标准化、品牌化提升电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价值增值。三是推动农产品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打造“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不断提升农产品特色和价值,积极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辟推广“电商平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商农户”模式,转变“种什么+卖什么”为“要什么+产什么”模式,满足市场消费者特色化、个性化、服务化需求。
(三)建立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体系
发展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是关键。一是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青年、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让“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电商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基层干部要适应新发展方式,创新工作思路、更新工作理念、提升管理水平,为农村电商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二是优化培训单位培养模式。农村电商培训要避免粗放化、模式化,培养综合型、复合型电商人才。高校不仅要实施平台组建、营销策划、物流管理、售后服务等教学,还需要与电商企业合作交流,力促产学研结合,系统学习农村及农产品知识。三是提升人才培养管理水平。政府应规范培训机构培训资质,对各类电商培训机构加以授权认证和复核,做好教学培训的定期评估和检查,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电商企业要实现“人本化”管理,要化被动为主动,形成人才培养、输送及就业一体化生态链。
(四)提高农村电商的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支撑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形成银行、电商与科技企业“三位一体”新格局,推动农村电商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一是以银行体系为基础推动电商发展。首先要依靠银行综合服务网点优势,加载农村电商服务功能,满足普惠金融发展需求;其次金融机构要依靠自主搭建的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全面上网;最后要依靠大数据新技术,挖掘农村电商金融需求,创新信贷产品与风控手段,助力农村电商企业发展。二是以电商企业为桥梁开拓农村市场。一方面,电商企业要凭借平台优势和信息敏锐掌控能力,帮助企业拓展产品市场,让生产厂家和消费者实现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企业利润。另一方面是创新信贷业务,打通农村电商资金链条。三是以科技企业为动力实现电商创新。金融科技企业要利用移动支付变革农村支付习惯,不断强化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推动金融民生服务深入农村。